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为中国邮坛奉献出“全国最佳邮票”《黄山》小版张的邮票设计家、著名的版画家师松龄先生,已于2008年7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仙逝。根据师松龄先生的遗愿,他的骨灰将撒到他与之缘定终身并魂牵梦绕的黄山。  相似文献   

2.
在“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期间,黄山书坛推出一款新书——《天上徽州——徽州文化十大流派》。这是黄山文化界的一件盛事。是黄山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和谐文化”中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黄山     
诗仙李白在黄山,在皖南,都曾留下仙踪佳赋。石男先生细心察访,慕风追怀,不经意间也显露了自己的诗人性情。《李白的黄山》因人及事,因事及情,人事物事交融,快意处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界不倦探索勤于笔耕的蒋承勇先生,2005年又出版了他的新作《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人》)。这本凝聚了作者“持续了约十年之久”思考的专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人文学者开阔的视野、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富于历史纵深感的敏锐目光。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断读到李元庆先生的论著《三晋古文化源流》《、中华地域文化集成.三晋文化》《、晋阳文化刍议》等,这反映了李先生在晋学研究领域的辛勤耕耘和卓著的成就。最近,又读到他的新作《晋学初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这是他十余年来致力于晋学研究的成果结集,展现了他晋学研究的全貌,也标识着他学术研究历程的升华。古稀之年,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堪为后辈之楷模。“晋学”,或称“晋文化学”,“三晋文化学”,作为中华地域文化学之一的称谓,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李先生在“楚学呼之欲出”的驱动和启示下,首先提出来使用的,并先后在题…  相似文献   

6.
一部独具特色的《诗》学新作──评李湘的《诗经特定名物应用系列新编》夏涛在李湘先生逝世周年前夕,读到了他刚刚问世的新作《诗经特定名物应用系列新编》(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12月版),不禁感慨久之。李湘先生长期研究《诗经》,功力深厚。他在撰写以...  相似文献   

7.
古典名著笺注今译商兑二题相隆本“赋颂”犹之“赋”与“颂”乎《文心雕龙·比兴》:“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诗刺道丧,故兴义消亡。于是赋颂先鸣,故比体云构,纷纭杂,倍旧章矣。”周振甫先生《文心雕龙今译》译为:“……这时赋和颂首先得到发展,所以比喻手法象风起...  相似文献   

8.
由华万忱、何沛雄、罗 烈、洪顺隆、李炳海等教授通力合作十年之久,终于完成了四卷本一百八十万字的巨著《中国历代赋选》(以下简称《赋选》),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在1990年、1994年、1996年和1998年付梓印出,嘉惠学界,引人瞩目。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颇重选本,是为“选学”。而赋选立目,始自六朝,史志见载谢灵运《赋集》、宋明帝《赋集》、魏浩《赋集》、梁武帝《历代赋》以及佚名之《赋集钞》、《续赋集》等,惜名存实亡,不见其貌。昭明“选”赋,依类取文,衣被后世,余绪至清陈元龙《历代赋汇》而不绝。唐宋…  相似文献   

9.
刚刚接到从北京传来的消息,12月1日,国家建设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推进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会议”上,黄山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在网络评选活动中荣获“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榜首、“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市委常委、黄山管委会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引他的先生寿镜吾念的:“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是出于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赋原载于清南菁书院刊行的《清嘉集初编》(王先谦编),因印数少,行世不多,故在鲁迅著作研究中长时间未发现。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柳亚子先生著杜甫之麻鞋,作管宁之避地,赁庑于九龙柯士甸道。榜其居曰“羿楼”,是取“后羿射曰”之意;并从事编著有关《南明史料》,用以见志。时余亦亡命香港,获与亚子先生邂逅论交,文字酬酢,先生除为先君子撰《袁蔚民先生家传》,并惠贻墨宝条幅一帧,书所作《“九·一八”十周年纪念感赋》七律一首:“说诗忍颂解颐匡,煮豆燃萁总断  相似文献   

12.
虽然“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赖少其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然而人们却并不觉得与他的永远诀别(直到最近一期《收藏》杂志刊文绍介他,仍然引起广大读者的莫大兴趣);虽然他诞生在广东、逝世在广州,然而他自己却始终愿意把安徽,尤其是黄山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不仅是因为他当年参加新四军、踏上革命征途就是从黄山市的岩寺上的路,  相似文献   

13.
【写作时间】《闲情赋》写于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陶渊明22岁。据丁洁然先生“《闲情赋》当作于《五柳先生传》以前,即21岁到28岁之间”之论(见《闲情赋》新探,载《江海学刊)1987年6期)。  相似文献   

14.
谢桃坊 《天府新论》2014,(2):155-160
章太炎晚年治国学由求真转向致用,强调国学的目的是修己治人。他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孝经》、《大学》、《儒行》和《丧服》,称之为“四经”,以为它们乃六经之要旨,万流之汇归,国学之统宗,以此提倡儒家的孝道、礼制和伦理道德,试图改变世道民心。“国学之统宗”即使在国粹派中也并未得到认同,它在国学运动新倾向成为主流之后是国粹主义存在的一个极端,是最“国渣”的典型。我们回顾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对于认识近年国学复兴出现的国粹倾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张忠纲 《文史哲》2006,(1):66-69
现今学术界基本认定的杜甫于唐玄宗天宝十载献《三大礼赋》,实是千年误读。实际上,杜甫是在天宝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的,这可从杜赋文本和当时历史文献资料得到证明。关于献赋的时间,历史上有三说天宝九载冬、十载、十三载。但自从钱谦益认为“献赋自在大礼告成之日”、“十载献赋明矣”以后,则众口一词无疑义。而钱氏之说是缺乏根据的。  相似文献   

16.
“新安多佳山,而齐云岩与黄山为最”(明《齐云山志》),“黄大而怪,白横而庄;黄敛而奥,白敞而灵,各擅其胜”(清魏源语)。乾隆帝喜游江南,览齐云秀色后,御题“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有人说乾隆是未到黄山,否则他就不会认为齐云山是“江南第一名山”了。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个推论没有道理,但也难免有主观臆断之嫌,所谓“第一”是看从哪些方面来认定,比如道教文化、摩崖石刻碑记、齐云山特有地貌与物产等,无疑是黄山所不具备的。以乾隆一生好吟诗题词的习性,他即使游了黄山,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出版的《现代》杂志二卷二期“社中日记”栏内,登载了如下文字: 十月二十四日郁达夫先生自杭州来信,说为《现代》新作《迟桂花》一篇,已寄沪寓。即晚便到赫德路郁宅去取了来。郁夫人并示以达夫家书,关于此作,有语云:“这一回的一篇没有一段败笔,我很得意。”据查,“社中日记”一栏,是《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先生为反映每期稿件编排情况特意设立的栏目,相当于现在刊物上的“编者的话。”这一条史料  相似文献   

18.
赋体文是由《诗经》中“赋”的表现手法演化而来的。《文心雕龙、论赋》指出:“《诗》有六义,其二日‘赋’。‘赋’者,销也;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也。”认为赋是体物写志的,这个概括很精当。“物”、“志”范围很广。《文选》赋类前面放的“京都”、“郊祀”、“耕籍”、“畋猎”、“宫殿”类所写的“物”是指与帝王生活有关的物,抒写的是合于帝王好大喜功的“志”。除此之外,更能打动人心,流传久远的恐怕是那些描摹一般景致、不太追求比并寄托、不重经国体野、更重作者个人情志的小赋。这类赋,《文心雕龙·诠赋》在大赋后讲:“至于草…  相似文献   

19.
张大千的黄山画数量颇丰,建树甚高;他与黄山结缘始于何时,有何感悟?对大师的黄山画艺术我们又该如何一窥堂奥,且请陈祥明先生领我们初探门径。 程亚星《珍爱生命 共享和谐》一文。写事真切,用笔有情。  相似文献   

20.
赋是汉代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但汉赋在中国却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尤其在1949年至70年代,几乎成为学术研究的禁区。龚克昌教授是最早真正对汉赋进行认真的学术研究的学者之一,《汉赋讲稿》就是他1988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讲学期间的讲稿。《汉赋讲稿》既有对汉赋在总体上的全部评价,又有对汉代具体赋家及赋作的独到见解。尽管《汉赋讲稿》只是龚克昌汉赋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但从中却可以看出他的开创精神和“深远的洞察力”,以及“对赋及汉朝文明坦然自若的热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