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碗不翻     
故事说,一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了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酱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多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当年妈妈讲这  相似文献   

2.
老张上班时,是工厂的劳模。每次得的奖品,能吃的吃了,能用的用了,唯独剩下一只搪瓷盖碗还摆在柜子里。这碗有两层,上面装菜,下面装饭。碗盖上有一个大大的红色“奖”字。儿子参加工作时,老张用这碗给儿子装饭菜。儿子在工厂倒了10年班,这碗陪了他10年。后来,儿子结婚了,再上班就嫌自带饭菜又麻烦又不好吃,便在外花钱吃盒饭。老张将这碗细心藏了起来。添了孙子,老张当上了爷爷,高兴得不得了。他将搪瓷碗找出来,说给孙子买牛奶、豆浆用。这一用就是好几年,搪瓷碗除了有几处掉瓷外,依然白白净净。孙子很聪明,一见有红“奖…  相似文献   

3.
碗中的金币     
沁涵 《金色年华》2007,(10):58-58
乔治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庄园主,圣诞节前夕,他觉得应该给予兢兢业业的管家以嘉奖。于是他拍着管家杰尢的肩膀说:“这里有四大碗粥,我在其中一碗的碗底放了两枚金币,亲爱的杰克,看看你的运气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4.
礼拜二晚上加班,十点多钟才到公司旁边一家小店吃饭。我点了一碗鱿鱼羹面,辣得我鼻涕直流。吃到最后,碗底一坨面,汤却已经喝完。正当我在为碗中面多汤少烦恼时,走过我旁边的老板很随意地问:“要不要加汤?”当时我想:卖鱿鱼羹面不就是卖汤吗?如果她免费加给我,她赚什么?但她大方地接过我的碗,把汤盛满,然后把碗端回我面前掉头把鼻下的汗擦干。  相似文献   

5.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6.
典型病例:爸爸给6岁的儿子买了一辆电动汽车,孩子玩得有趣,就想拆开来看个究竟:它怎么会跑呢?哪知道一拆开就装不上了。爸爸看见了,就批评了他几句,还打了他两巴掌。儿子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没敢哭也没敢闹,一回头看见趴在地毯上的小猫,上去就是一脚:“都怪你,该死的猫!” 专家诊断:看了这幕家庭剧,成年人都会把它视为小孩子的幼稚付之一笑。其实,成年人也常常会做出同样性质的举动来。比如,在单位里受了领导的批评,觉得肚子里窝火,满心不痛快,但是这口气又不敢发泄到领导身上,回到家里,正好赶上妻子把饭菜烧糊了,…  相似文献   

7.
聪聪是一只小老鼠,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 第四天,聪聪想:我一定要去找些东西吃。说着,就走出了洞穴。聪聪来到厨房,啊!厨房里放着许多食物:馒头有碗大;香肠有碗底粗;饼干成盒……聪聪看呆了,没有发现自己的敌人一大花猫正按老经验藏在碗柜的后面呢。  相似文献   

8.
人间真情:河南“父母”千里领养被拐卖的湖北苦命儿文/李万卿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几年前,湖北孤儿被人贩子拐卖至河南省夏邑县,由于买方家贫,孩子险些病死。这时,好心人出现了,他收养了孩子,并在夏邑县警方协助下找到孩子的老家。当他们把孩子送回湖北后...  相似文献   

9.
学会笑里藏“幽” 幽默是情趣与哲理的统一。 有一个乞丐在街边乞讨,他坐在街道边上,左右手各自拿着一只空碗,等着行人往里面投钱。一个行人路过此处,停下来往一只空碗里投了一枚硬币,然后奇怪地问道:“另一只空碗是做什么用的?”乞丐回答说:“最近我的生意做得比较大,我决定再开家分公司。”行人听了,不禁又往另一只空碗里扔了一枚硬币。  相似文献   

10.
洪伍 《当代老年》2008,(12):9-9
我两房儿媳加孙子孙女再加上我们老两口,坐下来不请不约正好一桌(8人)。每顿开饭,孩子们都拣几样我和老伴喜爱吃的、有利老人健康的菜肴摆在我们这一边。遇有难得尝鲜的菜,我们顾及孩子不大伸筷子,他们抢着往我们碗里夹。哪碗菜烧得稍多了点,他们怕我们舍不得倒掉,吃剩菜影响健康,便主动多伸伸筷子,大家齐动嘴,“三下五除二”,这难题也就“解决”了。听儿媳曾教育孩子说:要看菜吃饭,关顾老人,筷子头上可有孝心哩。  相似文献   

11.
到北大去演讲,走在校园里。 “真漂亮,尤其这些大树,真是有乔木之谓也。”我说。 “你到新生入学的时候来看,更有意思,”一个学生接过话,“大树底下全睡了人,老头儿、老太太全有。” 看我没听懂,他就继续说:“都是从全国各地带孩子来念书的,好多父母从乡下来,把攒的那点儿钱全给了孩子,自己既舍不得住旅馆,又舍不下孩子,干脆就往大树底下一躺,躺在这儿陪孩子,多近。”  相似文献   

12.
刘墉 《金色年华》2008,(8):24-25
天热,吃凉面。“你不知道吗?我从来不爱吃面。”八十七岁的老母,居然把碗一推,转身去冰箱拿了面包和肉松。一边把肉松往面包里夹,一边没好气地说: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2005,(7):61-62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  相似文献   

14.
1.烟囱孩子:“爸爸,这冒烟的是什么?”爸爸:“记住,孩子,冒烟的是烟囱。”孩子:“抽烟的时候,爸爸的鼻子也叫烟囱吗?”爸爸:。….."2.抽烟约翰先生在车厢里很有礼貌地问坐在身边的一位女士:“我吸烟妨碍您吗?”“你就象在家里一样好啦。”女士回答。约翰先生只好将烟盒放进衣袋里,叹口气说:“没办法,照样不能抽。”3.戒烟人们请一位先生戒烟,他脸上毫无难色,乐滋滋地说:“戒烟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容易的一件事情,不瞒诸位说,本人已成功地戒过几十回烟了。”4.烟鬼某喜烟者多次下决心戒烟,总不见成效。他一边无可…  相似文献   

15.
颜大迁 《现代妇女》2009,(12):27-27
浩浩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妈妈每天。给他十元钱当零用.原意是让他在学校肚子饿时可以买东西吃,公车月票卡遗失临时可以应急,剩下的钱还可以存起来。想不到孩子每天都把钱花得精光.有时还不够用,甚至向妈妈“贷款”.结果当然是有借无还。看浩浩实在浪费得不像话,浩浩妈妈一度不想再给零用钱,可是浩浩抱怨说:“同学都有,就我没有,会被大家瞧不起。”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又给他.可心里却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6.
《中外书摘》2007,(6):1-1
宽容是一种心态,将忌恨、仇恨抛开,心情归零,人就会轻松。这里有一则老师教育学生如何撞得宽容的故事,很值得一读: 一天,老师叫班上每个同学各带一个大袋子到学校。并叫大家到杂货店去买一袋马铃薯。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叫大家选出一个马铃薯来,将自己不愿原谅的人的名字以及犯错的日期写在上面。再把马铃薯丢到袋子里,这是这一周的作业。第一天,同学们觉得还挺好玩的,快放学时,其中一个孩子的袋子里装了九个马铃薯.上面说的是一个孩子说他新理的头发很丑.另一个孩子打了一下他的头,还有一个孩子不肯让他抄作业。  相似文献   

17.
杨黎明 《老年世界》2013,(13):16-17
那天下午,正当我全神贯注地看书时,七岁的小外甥突然推门进来说:“舅舅,我饿了,想吃饭。”这小家伙每天正餐的时候不吃饱,玩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准会喊饿。往常这个时候,都是给他吃中午剩下的饭菜或者给他做蛋炒饭,可今天中午的菜都已被消灭干净,鸡蛋也吃完了。小外甥似乎心有灵犀:“舅舅,要不你今天给我弄些酱油饭吃吧,就是不放鸡蛋,放一点点酱油和花生油的那种。”这小家伙,犹如一个美食家,怕我不明白还给我做技术指导呢。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世界》2008,(9):50-50
温家宝总理到安置点看望受灾转移群众。12岁的六年级学生王师晨主动问温总理:“我们要多久才能回家?”得到回答后,这孩子大大方方地开口:“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您拥抱一下我。”温家宝立即伸出双臂,将他抱在怀里。这孩子是把两鬓染霜的总理当做他亲爱的爷爷姥爷了!  相似文献   

19.
隔夜茶     
总以为是爱极了他的,甚至他去上班时,她会像个贪婪的孩子一样把他的衣服拿起来,然后贴上去闻那男人的气味,抽男人剩下的烟,喝他剩下的茶——隔夜茶,并不觉得难喝,上好的碧螺春,隔了一夜,她只觉得更加绵软和细致。所以,穿了大大的男衬衣,一个人窝在沙发里喝着隔夜茶,那是她最快乐的日子,因为  相似文献   

20.
回家     
焦晓辉 《老年世界》2014,(13):21-21
他去敬老院看母亲。护工正在给母亲喂饭,母亲无精打采地吃了一口,朝前挥了一下手,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不吃!不要吃!不好吃!”护工手里的碗应声落地,地板上狼藉一片。护工叹口气回头拿簸箕,他正推门进来。护工告诉他,老太太这几天心情不好,不吃不喝,还总爱发脾气。他知道,母亲想他了。因为出差,他已有大半个月没来看母亲了。母亲看见他,立即安静下来,朝他招手,脸上笑意盈盈。他打开带给母亲的杂粮粥,蹲在母亲的轮椅旁一勺勺地喂她。母亲张大着嘴,像个听话的孩子,一口口认真地吃,不一会就把整碗粥吃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