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对数据库的保护是知识产权中的新课题,由于立法不可避免的滞后性,目前该领域的规范不尽完善.结合目前各国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方式以及我国知识产权在此领域的发展,建立新的权利义务保护机制,更好地推动对数据库法律保护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金庸小说的民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意识"是考察金庸小说的一个重要角度,金庸小说描写和展现了民族斗争画卷、民族正义斗争、反对民族霸权、塑造民族英雄、汉族文化反省以及反战和平的大同理想等.金庸小说在民族问题上所达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都是罕有匹敌的.  相似文献   

3.
金庸小说的魅力何在?一是开创的文学艺术新天地闻所未闻;二是弘扬的侠义精神与时俱进;三是石破天惊的神奇武功耐人寻味;四是刀光剑影下的人间真情感人肺腑;五是包孕的中华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自《史记》游侠、刺客列传以降,武侠文类延及金庸而登峰极。本文从金庸对该文类论人模式及精神母题的扬弃,对人与世界这一人论命题的反思和对个性人格复合性的动态展示及开放性把握,对当代人论方法的融汇借鉴等方面切入,探讨其小说系列由“侠之大者”到“侠之人者”的当代人论内涵。  相似文献   

5.
金庸以其武侠小说著称于世 ,对金庸作品评论的文章也不胜枚举、褒贬不一。笔者认为金庸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并从金庸小说的侠文化 ;金庸小说的琴棋书画 ;金庸小说的美食与美酒三个方面谈了金庸小说的审美意趣 ,同时指出在现代汉语小说作家中恐怕很少有名气能超过金庸的人 ,金庸已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其原因就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庸小说的多重悲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最动人处在于具有多重内涵的悲剧描写:选择特定的历史时期为环境要素以渲染悲剧气氛,让人物从命运的、爱情的、性格的、人性的诸方面去演绎悲剧人生;以“故事中的故事”的独特性情节设计形成双重悲剧;“假喜剧”的悲剧形式的选择……这些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根本性突破,甚而是对悲剧本身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的主题以理想主义开始,逐渐过渡到批判主义,最后以解构主义结束。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除了表现最为常见的侠义精神之外,还隐藏有一条儒学线索,其中既有对儒家精神的张扬,也有对其不足与缺陷的反思,这为我们重新审视儒家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三届中国舟山桃花岛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召开,会议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创作渊源、重要作品及其主要人物的精神内蕴等,进行了多方面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对于武侠小说与武术文化关系、小说文本修改、传播及其研究史,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艺术手法等几个方面,展开热烈探讨,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创作,它诞生于香港商业型的文化氛围中,为刺激报纸销量而写作的意图明显。它一度曾被称为“毒草”,又经历从禁书向经典的命运转变。90年代,在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潮流的裹挟下,它成为大众媒介的改编对象,衍生出众多的文化产品。商业化、经典化、产业化是解读金庸小说无法回避的三种文化现象,金庸的小说在传统文学观念的封锁下,进行了一场成功的突围表演,一种与现代商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文学价值理念以及文人成功标准正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的人物为"侠",主旨则为"义"."义"在现代化设计中是"正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诚信",在传统道德中是"侠义".读金庸小说,心里藏着"侠者"之梦,从自己开始,将它用于利国利民之中,而不是好勇斗狠.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与金庸小说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和金庸是两位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作家,但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某些精神上的相似.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和后江湖世界、种族歧视与民族斗争、人与自然风光、探寻普通人的命运等四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这种精神上的相似与细微差异.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处理,使他们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俗对峙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0世纪中国小说地位空前变化,新文学对通俗小说发生影响,通俗小说则对新文学提出了挑战.雅文学、俗文学都能产生伟大作品,金庸就是超越雅俗的典范,他超越了"供消遣"与"为人生"的传统,以超凡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能,以对传统小说语言形式的发扬光大,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金庸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是作品文本研究,一是作者传记研究。传记研究也有两种路径:一是人生经历研究,一是工作业绩研究。工作业绩研究的便捷路径,是对研究对象的头衔与功业作相关性研究。金庸有八种工作身份,即报人、译者、作家、影人、商人、时事评论家、国士、学人,对此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时排序作举证论述,描述其功业及其变化,进而对八种身份作连线演示,观测其相互影响,可以发现八种身份不仅有职业、事业和志业之分,其卓越性和影响力也各自不同,据此探寻其头衔与功业重要性排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文化人格"的角度分析金庸小说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就侠士人格、名士人格、政治人格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指出金庸小说区别于一般小说的文化品位.认为金庸小说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这方面.而那些无视其文化品位而对之进行粗暴的否定,以及简单的拔高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言情作为金庸小说的一种话语形式,其意义也是为了实现小说的叙事功能.既讲述完整的情爱故事,又使男女情爱成为小说因果之链上的重要环节,延宕或者推动武侠小说总体叙事的发展.在金庸小说中,言情叙事争武侠叙事的融合在两种不同叙事情调之间形成了张力叙事.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金庸武侠小说的具体作品,结合相关的历史与宗教文献,对小说中所描写的全真教主要人物尹志平进行了分析。首先认为与历史上真实的人与事件相比,小说中尹志平的政治倾向、感情性格等主要方面与史实差别较大;其次重点从小说创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设置这样一个全真教另类的角色是有必要的,但把这个角色叫成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尹志平",就违背了人物的现实关联及内在精神结构。这是金庸先生所说的"我初期所写的小说",过于强调艺术真实而对历史真实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