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9世纪的俄罗斯风景画艺术,是俄罗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们以一种乐观向上、浪漫抒情的胸怀,崇尚人性为本的文化思想,丰富而独特的表现方法,诗意般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众多的油画风景艺术家和他们经典的油画风景作品为油画史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5月和风,在应天齐结束了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个展《世纪遗痕与未来空间》之后,其回国后的第一次个展"废墟之殇"在798亚洲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以综合材料绘画、影像、装置等多种媒介作品再现了艺术家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表现,并全面、立体地呈现了他对废墟文化和城市建筑遗产题材的持续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句图”是北宋诗歌景句的选本,因文人绘画审美与宋诗吟咏风物的艺术追求深度介合,在诗画互位言说的语境下,被视为“诗中有画”的典范。“诗中有画”的审美观照,以诗句为画的艺术实践,在拉近“句图”与绘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句图即画”的观念,从而开启了宋人“诗意画”“以句图为画”的创作历程。“以句图为画”不是北宋“诗意画”的最高境界,但借助“句图”的美景佳思,或图解诗境,或直写诗意,或另外创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增强绘画的诗意内涵,提升画品,为画家创作出更高水准的绘画作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分析哈代如何在《意中人》中借鉴17世纪荷兰画派进行文学创作。首先,看似“低俗生厌”的荷兰画派启发了小说的形式创造。哈代借用荷兰画派的手法和内涵融通了绘画与小说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再现现实主义思想上的一致性。其次,荷兰画派是《意中人》的想象来源之一。荷兰画派的意象、主题和类别被创造性地整合进《意中人》中,哈代借此表达了艺术取代上帝,以审美的态度应对人生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后,艺术家展示才华的社会环境日益宽松,我国艺术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的绘画理念已深深扎根于艺术家创作思维之中。其实,“怎么画”的问题,也就是探讨绘画形式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莫兰迪是一位天才的意大利艺术家,被人们称为是"那个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像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纯美,尤其是他的那些瓶瓶罐罐更具有代表性,画中的沉稳、寂静、清新宛如世外桃源。本文把莫兰迪静物画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来对莫兰迪的生活、艺术状态、绘画风格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对莫兰迪绘画的艺术认识。  相似文献   

7.
莫兰迪是一位天才的意大利艺术家,被人们称为是“那个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像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纯美,尤其是他的那些瓶瓶罐罐更具有代表性,画中的沉稳、寂静、清新宛如世外桃源。本文把莫兰迪静物画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来对莫兰迪的生活、艺术状态、绘画风格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自己对莫兰迪绘画的艺术认识。  相似文献   

8.
孙丹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68-70
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是以西方表现主义哲学为起点的。以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表现性作品为例,对中国当代表现绘画艺术进行了历史分析。阐释保留传统写实绘画的视觉真实,利用抽象艺术的形式构成要素,深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本源的中国当代表现绘画的艺术特征,并得出当代表现绘画艺术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的真实情感,开拓了架上绘画的新领域,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在西方艺术风潮的影响下,写实主义被作为"科学的"绘画方式引进中国,由此掀起了一场针对"不科学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改良运动。无论是"革新派"还是"国粹派",他们的探索实践都对中国画的革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安画派"的画家们也以不同的途径,持续着对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绘画语汇的不懈探索,赋予了中国画崭新的时代特色与现代风格。"长安三杰"艺术道路渊源有自,却殊途同归,为中国画现代化转型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年)和约瑟夫·波伊斯(Beuys Joseph,1921—1986年)同是20世纪后半叶美欧艺术的旗帜性人物,也是艺术评论的焦点,但针对他们的评述往往盲目与武断。从社会、公众、艺术等诸因素入手,对他们的艺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他们的两件作品,客观地解读了这两位艺术家,揭示了当代艺术作品的构成元素、方式以及作品内涵等因素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对"长安画派"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他提倡"平民主义"的艺术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向生活和传统学习的艺术法则,开创了长安画派的思想先河,由此打通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国家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以往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小我"局限,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艺术家的"大我"情怀。其艺术实践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创新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就艺术社会学立场探讨黄慎代表性人物画所具有的社会因素,及其作品内涵所反映黄慎当时艺术社会交往的互动条件,可深化纯粹风格论所造成的偏颇。黄慎的绘画风格与闽派上官周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此中演变过程即为黄慎个人风格形成之所在。由此,黄慎之于扬州画派,及与闽派的联系略可清之。  相似文献   

13.
印象主义与克莱恩张少扬斯托曼曾说过,“印象主义文学艺术和印象主义绘画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甚为密切的平行关系。”[1]的确,印象主义的文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印象主义美术艺术。19世纪后期,法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这就是印象主义画派。189...  相似文献   

14.
《新少年》2014,(12):40-40
向艺术家致敬埃德加·德加,法国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巴黎。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女性以及赛马。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  相似文献   

15.
国内学者很少从艺术的视角来研究加拿大文化,特别是对绘画艺术在国家意识、民族身份认同构建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对20世纪初期开始流行的七人画派绘画作品的剖析,可以清楚地洞察到七人画派通过对独具特色的加拿大风景的描绘,激起了加拿大人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传播和强化了国家意识和民族身份认同.这对我国的艺术创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十字架符号在绘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出现十字符号进行研究,从符号的内容表现、精神传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十字架这一经典符号在宗教题材绘画中的艺术魅力,是艺术家根据绘画题材的需要对十字架图形进行处理、整合与重构,它仍与十字架的源意相关,但又具备了超宗教的艺术属性。研究十字架符号对于把握认识符号图象的内涵,体现作为语言形式的符号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有2000名中国艺术家去威尼斯参与双年展期间的各类活动,这已经占了整个威尼斯双年展参与者的半数之多了。这么多中国艺术家"赶海"威尼斯干什么?看展览,体验艺术,欣赏作品,推广自己还是社交以及潜在的各种商机?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双年展背后引起了国内艺术界广泛非议。作为从1894年创办至今一直在主导当代艺术潮流和前沿的展览活动,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成为全世界艺术家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在商业驱动下已经分化  相似文献   

18.
不言而喻,艺术活在时间之中,但自古以来艺术与时间就不是简单的现代性的所谓单向关系,而是有着紧密的互动。特别是塞尚之后艺术史进入20世纪现代主义时期以来,在艺术中力求表达时间,以及时间中本应包含的生命、反思、体验等等诗意的一切,成为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艺术探寻。本场主题为"绘画中的时间概念",李木、倪军、孙逊、冯良鸿四位艺术家围绕该话题展开了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朱德群是"二十世纪的宋代画家",他的现代绘画接近于古典大师的精神境界,既包含中西又超越中西。——夏布朗(Jean-Francois Chabrun法国艺术评论家)这位中国画家在接触了巴黎画派之后,似乎重新体认到中国传统书法中特有的书写性的长处。我们知道他之前画过受野兽派影响很深的作品,但是在短短的几年之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写方式,透过这一系列的作品,朱德群带给我们强烈而生动的意象。——于伯阮(Hubert Juin法国文学与艺术评论家)  相似文献   

20.
芦力军 《南都学坛》2007,27(6):73-75
19世纪中叶到世纪末是德国诗意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意现实主义作品以抒情方式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活动见长,善于将人的心理活动与自然巧妙结合起来。施笃姆是这个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代表作《茵梦湖》虽然回避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但人物心理刻划和景色描写的和谐在艺术上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