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的声名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对大众文化与传媒的论述.霍尔坚持左翼马克思主义立场,试图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思想来解释日常政治传媒实践.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定义、编码/解码模式的创立,尤其是对媒体、政治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从不同层面拓展了文化研究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视域下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文化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现代传媒为载体,以产业化方式进行生产,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大众读本。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社会产生影响,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合理性,它打破了文化精英阶层对文化的垄断,并具有娱乐功能。但是,大众文化是非个性的文化,并且它还导致了消费者人格的片面化、同一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因此,我们必须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引导,使其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有文化批判、历史主义和“新左派”三种视角。这三种研究视角都不同程度的借用和改写了詹姆逊大众文化理论中的术语与观念,文化批判视角研究者以精英主义的立场接受了詹姆逊对于大众文化商品属性的彻底批判,历史主义视角研究则对詹姆逊的辩证态度进行了一定的变异,站在进化论立场对中国大众文化所具有的消解政治文化与正统意识形态的功用积极肯定,“新左派”视角基于政治与阶级的立场,部分接受詹姆逊的阶级观念对大众文化的阶级属性做了分析。从这三种视角所依赖的理论路径与本土话语,可以见出中国学术界对于詹姆逊的大众文化理论有一定程度的接受与创造性误读。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零食正在成为我国高校校园中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它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和教育者的话语权,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挑战。而为了有效开展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进行文化控制,对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进行建构,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在开展文化启蒙、培育市民社会、推进民主政治的同时,其强劲的扩张也造成当代大学生理性精神的缺失,表现为理想主义价值的失落和功利主义的泛化。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导,充分挖掘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话语是当代文艺理论与文化理论研究的重难点之一,从内涵辨析到外延扩展,从系统的理论建构到各学派主张的诸般面相,意识形态话语益发越出传统政治意涵的框架囿限,不断渗入日常生活领域,并经由大众文化的雅俗流变,成为反思当下文学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7.
在传媒化生存的今天,意识形态和权力构建的有效过程主要通过大众传媒完成,传媒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妥协的文化景象。文化和传媒研究的批判学派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而经验学派基于大量实证研究的控制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理论同样揭示了传媒文化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和权力争斗,暗合了批判学派的观点。女性主义是具有浓郁意识形态特征的词语,女性主义者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自然不会放过作为意识形态斗争场所的传媒阵地。因此,本文以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为例来阐述传媒与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对大众文化的产生条件、国外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近年来一些典型的文化事象对大众文化的商品消费性、通俗流行性、娱乐游戏性、传媒依赖性等基本特征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两种经济理论是费斯克对“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阐述文化商品是在这两种经济领域中流通的,金融经济流通的是金钱,表征统治的力量;文化经济流通的是意义和快感,显示了消费者的解码差异。该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性意义是大众文化是由大众创造的,而不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大众文化是一个斗争的场所、符号的战场;大众文化是微观政治的进步文化。  相似文献   

10.
盛行于欧美的“文化研究”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一种知识转型,其与阿尔都塞等人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的新的历史境遇中对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新思考有着密切的深层关系。文化研究曾历经过俄苏知识分子对“民粹文化”的发掘、列宁关于“两种文化”的论断、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问题的阐发,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等一系列学说的演进过程,最终才形成了以伯明翰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倡导为核心的“文化研究”这一全新的知识领域。文化研究倡导者的目的主要在于,走出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二元式“阶级对抗”思维模式,以工人阶级自主创造的“工业-大众文化”为基础,借助“文化协作”的政治实践来推进现代社会趋于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艺术本体论.在大众文化兴盛的后现代语境中,意识形态理论却受到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诸多关于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分析,阐明意识形态只是出现转型并未"终结",并呈现出日常性和实践性等新特征.面对新的意识形态,知识分子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是建构意识形态的动力和资源,从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来看,现代性与世俗化激发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流行;从否定性的意识形态维度来看大众文化的价值与不足;从肯定性的意识形态维度来看,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抉择。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包括文化心理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三个维度。文化心理批判维度主要是在坚持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援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极权人格、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文化心理根源展开分析,探索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机制;技术理性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启蒙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本质与缺陷,探讨了科学技术在当代西方社会异化使用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与现实根源,强调科学技术已经沦为一种控制和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批判维度主要揭示了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统治方式的变化,而且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所宣称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无矛盾的理想社会的观点,认为当代西方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不过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古典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危机或者转化为社会发展日益总体化和个人自由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或者转化为合法性危机,因而西方社会仍然存在着革命的可能性。革命的前提就是通过对当代西方社会采取“大拒绝”的革命方略,并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和大众文化的出现.改变了主流意识形态原有作用机制.因此,研究大众文化生成的经济、政治条件,探索在制度建设和创新前提下,主流意识形态对大众文化实施引导、作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对于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指导地位,继续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当代大众文化和大众文艺连同构成此种文化和文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的大众传媒和传媒技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中的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等人持有较为负面的评价,认为它们已被彻底同化进当代工业社会的商业逻辑和意识形态控制的网络之中。与此相反,本雅明却从当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中看到了建立新型艺术生产关系的美好前景,看到了其推动当代艺术走向民主化和革命化的可能性。这两种理论取向,显示出不同的现实认知和不同的价值取向,究其原因,在于思想理论基础的不同和理论生成语境的差异。因此,在当代传媒技术与艺术生产理论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上述两种理论取向做此是彼非的片面择取,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6.
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的文化工业理论弥漫着一种浓重的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气息,他们眼中的大众是被动的、屈从的、受操控的,大众文化只不过是体现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而费斯克从大众入手,深入分析了大众构成的复杂性,看到了大众在文化生产中的能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他对大众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他相信大众在微观政治层面通过文化创造能够促成社会体制的循序渐进的进步,最终促进社会的变革。他的观点和方法对于研究中国的大众传媒和文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葛兰西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领域和热点问题.他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自身的功能及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强调霸权是通过占支配地位的各个集团和阶级与被支配地位的阶级进行谈判,并向他们做出让步才得以维持的,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与权利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途径方法与理论选择,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文化研究对大众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负面评价到正面评价的过程。西方的大众文化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在中国独特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中,大众文化显示了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即非完全的商品性、受限制的大众性、初步的文化民主性、有限的政治性。它们构成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对大众文化的生存、兴盛及其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大众文化承担着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深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结合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推出了一批较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国内学界在意识形态基本理论方面强调对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内在结构以及意识形态功能的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突出表现在围绕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和规定、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关系等领域展开。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趋势呈现为意识形态研究的语言学走向,从语言学角度诠释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研究的心理学向度,运用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心理学分析;意识形态研究的利益论转向,将利益分析与意识形态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