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农业大国,信用社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村的金融纽带。近年来,随着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撤并农村网点,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仍然是农村信用社的立社之基,发展之源,也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所在和发展方向。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60年来,农村信用社在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一些长期积累、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庆元县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较快增收、农村和谐发展。分析其“三农”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建议通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大统筹发展力度,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等举措,促进其“三农”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全局性工作。通过对杭州市桐庐县"三农"问题的实证分析,指出其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出路在农业的现代化。农民不富,谈不上整体的富裕;没有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整体的现代化。在社会发展各项问题上,如果不能着力抓住人的现代化,就有可能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这一思路,突破了“三农”问题的传统观念,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重大决断,是现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创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必须彻底突破“三农”问题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束缚,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跳出农民抓农民。  相似文献   

6.
尧斯丹 《四川省情》2004,(12):18-19
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  相似文献   

7.
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点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第1期四川省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分列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一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目标,推动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历史起点。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当前四川“三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收入增加,但是这些变化是建立在低水平基础上,并没有从…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进一步改善,“三农”工作呈现出新的可喜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是一个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必须下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做好“五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深入地领会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本刊特刊发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背景出发,对涉及农村的诸多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重农主义思想是十八世纪的法国以弗朗斯瓦·魁奈、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等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创立的一套以强调农业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完整体系,它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如亿万农民所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姓“农”。伴随着迎接虎年的钟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7个聚焦 “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只有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才能使经济丰十会稳定发展获得坚实支撑的明确信号。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伞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礼会为目标,以实现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十五”规划目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威远县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66亿元,比2000年增长91.6%,“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经济总量增长最大。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经济》2008,(2):15-15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好区、市效能建设大会精神,我们围绕统计工作如何为“跨越式”发展服务,在进一步加强和强化统计局机关效能建设,转变作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效能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务院、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杭州市余杭区作为全国试点地区之一,于1月中旬至3月下旬在区所属的余杭镇及下属的宝塔村、义桥村,开展了农普试点工作。在省、市农普办的直接指导和余杭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二十多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国家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先期注入和随后相继创立的各项农村经济制度,并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资金投入”的运行轨迹。在这一运行过程中,政策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当前“三农”问题的形成,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入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紧跟着的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主题,"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站在"十四五"的开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四川"三农"发展如何开好局,值得深思。为此,本刊记者针对当前重点关注的几个"三农"议题,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来共同探讨,为四川"三农"高质量发展献策建言。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全州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宏观调控和“三农”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三线两区一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州经济逐步由投资型经济向工业型经济的转化,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并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规划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深入地领会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本刊特刊发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背景出发,对涉及农村的诸多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兰明建 《四川省情》2005,(11):18-18
“十一五”期间,四川要加快畜牧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草地生态屏障”这一总体目标,突出畜牧发展重点、建设重点和工作重点,奋力推进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和总体目标的实现。突出资源节约型畜牧业、优势、安全畜禽产品、畜牧业适文学技术规模经营三大发展重点。建设重点继续加强动物保护体系建设。要在“十一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加强。重点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手段、信息监测手段、重大疫情应急处置手段,特别要重点加强乡村基层防治手段建设,全面增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