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NEET"族现象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我国也在面临青年人就业困难、依赖家庭生存等"NEET"族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解决"NEET"族问题方面,英国起步较早,其"青年新政"政策和日本的职业培训等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NEET"族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国可以从中吸取相应的经验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小非 《社区》2014,(15):62-63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 “老啃族”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同时,他们需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背着沉重的负担,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中,他们追寻梦想的翅膀如此沉重……  相似文献   

3.
今年两会期间,针对“啃老族”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景天魁提出建议:对于屡次拒绝就业建议、长期赋闲在家的年轻人,“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到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京城有“瓦片族”、有“啃老族”,最近,又多了个族群“利息族”。现在,京城里干泥瓦工木匠保姆医院护理月嫂搓澡工的,已经很难再看到北京人的身影。身边的北京朋友,家家都有两套房,一个独生子女,想让子女不啃老都难。不可否认,当下,许多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不成正比,问题是许多非劳动收入也是合法收入。靠“房市”“股市”甚至于“期货”和“收藏”致富的大部分是普通市民。别的不说,市区的住户只要有座房子,哪家不坐拥几百万的资产呢?问题是,有了“恒产”以后,我们怎样度过余生,怎样报答和回馈养育我们的社会,无疑是北京人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是什么?不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这一问题的哲学辩证要求调整关于文明的理念与态度,由"轴心文明"走向"对话文明",回到"我们"的第一人称复数,回到人类文明史的简洁智慧,回到人的生命和生活本身。苏格拉底之死、上帝之怒—孔子周游、老子出关,中西文明的诞生史虽万种风情,却以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体裁演绎着同一主题,这便是人类从伦理世界中分离和回归的悲怆情愫。"上帝死了—尼采疯了"、"打倒孔家店",现代文明的"青春期危机"反绎了同样的文化密码,只是问题式由"我们如何在一起"的终极追问,演进为"我们能否在一起""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终极怀疑。走出危机,有待哲学地反思:"‘我’,如何成为‘我们’?""‘我们’的世界缺什么?"。"我们在一起"的和而不同,需要两大哲学条件,一是伦理,二是"精神",它凝聚为一个口号和信念:"学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浩富 《华人时刊》2007,(8):42-48
"族群"本是民族、种族范畴中的概念,近年来人们也把具有某种观念或行为特征的"人群"称之为一族,这种时尚新名词不时涌现,可谓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7.
察己今 《社区》2008,(11):58-58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最近成了“红人”,继河南省鹿邑县5月22日举行老子公祭大典后,甘肃省临洮县有关方面近日宣布,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造“老子文化园”,并拟定于今年5月召开“老子文化节”.  相似文献   

8.
时下,自带午餐的上班族越来越多,然而,带饭“带”来的担忧和疑问,也与“带”来的美味和快乐同在。正如邻居小燕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硝烟四起。在一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桃园中,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从此留下一段流传千古的美丽佳话。  相似文献   

10.
波尔多名庄酒在中国迎来的是“盘整”还是“拐点”?酒商究竟是一如既往地选择名庄酒进行囤货、备货?还是趁机放盘,转向其他国家的名庄酒?  相似文献   

11.
若不改变生活,不会玩的人=会上班的猪2008年9月12日,被客户折磨得焦头烂额的赵悦好不容易有了一丝空闲。她撅撅嘴,伸了个懒腰,抬头看见镜子里憔悴的容颜,特别是下巴上那两颗硕大的痘痘,不由得黯然神伤:“苍天呀,为什么我总是低头见电脑抬头见痘痘。”隔壁的同事听见了,哈哈大笑:“你不知道我们是奔奔族吗?什么是奔奔族?就是长着痘痘的奔跑的牛。”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6日,红星国际火爆开盘!一期4#楼170席的珍藏房源,开盘热销。8月6日上午8点,放眼红星国际营销中心,已有千人齐聚,冒着炎热的夏日艳阳,  相似文献   

13.
“杀马特”群体是社会转型和代际变迁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他们既是社会竞争的边缘人群,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弱势群体。不过,“杀马特”群体通过个体的微观行动,建立了一种基于城市而不落脚城市的消费模式并实现了个体的低端城市化;同时借助符号消费和虚拟空间建构了一种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亚”社会转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杀马特”群体的阶层地位、社会身份、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跟主流社会日益疏离,但却形塑出他们共享的个体符号和群体认同,完成了他们所追求的城市化或“主流化”。  相似文献   

14.
《女人世界》2005,(10):62-63
婚姻,是一种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契约关系。然而有时候,这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却仿佛脆薄如纸,男女双方一次“偶然”的出轨,一次“艳遇”或是“红杏出墙”,便如寒风惊过,在这张薄纸上划出几道细密的裂痕。 一件件类似的“出轨”事件,一桩桩类似的社会新闻,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我们关心的是,在这种带有“偶然”性质的“出轨”事件里,感情与性,究竟各占了几分比重;而对方仅仅只有这一次的“出轨”,你又会不会“原谅”他或者她呢?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丈夫》与《连长》可以代表其小说世界里"乡族"与"军族"的两个题材,在"乡族"与"军族"的叙述维度中,作者隐含的"生活"与"生命"观多有抵牾,充满了潜在写作的无意识悖论。  相似文献   

16.
\"NEET\"族因其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整体的影响及出现的新发展趋势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我国社会结构的双重转型所造成的独特时空结构和环境是理解\"NEET\"族现象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漫谈“族”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族”尾词,以指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列述此类“族”尾词的结构和意义类型,并对其产生的社会动因进行简要分析,可以发现此类“族”尾词还存在诸多有待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兴词族"X族"中的新成员"考碗族"为考察对象,从"X族"词族的总体特点出发,探讨"考碗族"的意义、衍生动因、形成机制及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石潭 《金陵瞭望》2006,(16):12-12
《大众电影》2006年第八期发表了《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访问记,称没有人亲眼看见攻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英雄壮举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此文立即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及一些教育专家质疑,许多人誓为英雄正名。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民营经济重镇——泉州,如今,一路打拼过来的“富一代”,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考虑一个问题:财富接力能否顺利,二世祖们稚嫩的肩膀能否扛起一代人辛苦打拼留下的“祖业”?在这个困惑背后,一个巨大的商机正逐步呈现——“富二代”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