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片《黄土地》是陈凯歌于1984年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它通过翠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愚昧与觉醒。影片《黄土地》因其在电影语言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开创了“第五代”导演在电影创作中反传统的先河,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影片《黄土地》虽没有完整的情节叙事,但有较为明显的正反义素以及人物符号...  相似文献   

2.
一、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模糊性 法国电影导演、先锋派电影理论家阿斯特吕克曾说过:“银幕艺术可谓是以暧昧与多义为本质的艺术。”(见《世界电影》1984年第4期)而在事实上,暖昧与多义的岂止是银幕艺术,就是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如某些文学作品就是如此。这些文学作品的暖昧与多义,不仅表现在作品一般的思想意蕴上,而且集中地表现在作品的主题上。  相似文献   

3.
A、问题的由来与必要的解释新时期电影步履艰难地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我国电影一直处于激烈的变幻和不安的期待之中。如果仅从数量看,平庸、低劣的影片仍然占绝大多数,然而,苍白的银幕间隙也曾放射出几束不同凡响的光彩,这光彩逐渐形成一种电影创作的潮流。观众和批评家对这个潮流的评价很不一致,争论激烈。这种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黄土地》、《一个与八个》、  相似文献   

4.
自短片《私酒贩子》(1904年)和《黑手党》(1906年)以来,黑帮题材已在美国银幕上活跃了近百年,有着悠久的类型电影传统。《黑道家族》作为近年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黑帮题材作品,它与许多美国黑帮电影都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但作为一部电视剧,它又与黑帮电影有着不同的美学追求。它借助电视剧的篇幅优势,拓展了作品的叙事空间,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黑帮角色,展现给我们一种后现代的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5.
旧市民电影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左翼电影为代表的新电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主流的唯一代表,其文化传统性、道德教化性、低端娱乐性以及社会批判立场的保守性等方面的特征和体现,使得它在成为鸳鸯蝴蝶派文学电子影像版的同时,又是后来一切新电影形态生发和各自前行的基础。前两年才向民众公映的《银幕艳史》再一次证明,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出品的这部无声片是旧市民电影行列中的又一个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旧市民电影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左翼电影为代表的新电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主流的唯一代表,其文化传统性、道德教化性、低端娱乐性以及社会批判立场的保守性等方面的特征和体现,使得它在成为鸳鸯蝴蝶派文学电子影像版的同时,又是后来一切新电影形态生发和各自前行的基础。前两年才向民众公映的《银幕艳史》再一次证明,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出品的这部无声片是旧市民电影行列中的又一个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当下,高热度、高票房的国产青春电影层出不穷地出现在银幕,成为华语电影一个备受瞩目、来势汹涌、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型.近几年来国产青春电影的后续力量显然不足,动能呈现疲软趋势,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青春电影《野玫瑰》(孙瑜,1932)为例,阐释时代语境下的青春电影在美学风格上的探索,而这将会为其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使我国青春电影的市...  相似文献   

8.
日益风靡的网络游戏促发了电影对其进行“再媒介化”的创作,由此诞生了一批“网游电影”,《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即其中的两部代表性影片。与之前的电影对单一物理现实的呈现不同,这两部影片转向了对科技仿真现实与物理现实的共时思考和同时表现,其中内含着“网游电影”之“一个银幕、两种现实、三重世界”的结构关系,亦显示出“网游电影”与传统电影在叙事、主题、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及差异。此外,“网游电影”在吸收游戏元素的同时,又受到了电影艺术的规约和再编码。  相似文献   

9.
电影如梦是个常见的比喻,它利用了梦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影的特性,即电影影像的形象展示性,观念的直接呈现性,流动画面和叙事情境的现在时效果,时空表达的自由性,观众对银幕内容的介入,银幕内容是达成观众愿望的中介,观众对银幕内容的被动性,银幕内容是象征本体、具有表层意义和隐藏意义。诚然,在众多的情形中电影的有意性和梦的紊乱性不可同日而语,电影的技术性、产业化等特性不是电影如梦所能喻明的。  相似文献   

10.
从《黄土地》始,陈凯歌掀开了第五代电影创作的序幕。在前期创作中,他以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融入对电影理念的阐释,开拓了文化反思、人性探究的新影像叙事方式,但在创作中后期,他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点,并从人文思考逐渐滑向娱乐大众。陈凯歌电影价值观念的这种内在转换,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三个代表作《黄土地》、《霸王别姬》和《无极》中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一部名为《光荣的愤怒》的电影,历经十一年零二十五天的漫长之路,终于走上了大银幕十一年零二十五天——这是电影《光荣的愤怒》从小说问世到走上大银幕所用的全部时间!浙江作家阙迪伟在1996年9月完成了小说《乡村行动》。四个月后,这篇小说被《上海文学》发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老师曹保平后来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乡村行动》,一口气读完了这篇2万多字的中篇小说。那  相似文献   

12.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让亿万观众见识了鲍国安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演员的精湛演技。去年鲍国安又不负重望,成功扮演了电影《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成为继赵丹之后,又一位为观众所认可的林则徐的银幕形象。电影《鸦片战争》还让另一位老演员林连坤成了“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电影美学理论,从造型、叙事、题材、主题诸方面对张艺谋的名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进行了读解,分析了它的艺术得失,指出它是张艺谋的一部重要的阶段性作品,也是中国新时期电影继《黄土地》之后在影像造型方面的又一部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4.
新女性是一个时代的杰出女性,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杰出女性。新女性形象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作为时代镜子的电影,在反映时代变迁的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新女性形象的变化,而且更集中、更典型。所以在本文中,我们拟从电影这面镜子来透视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一 中国电影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女性银幕形象。其中就有不少是从现实中发掘出来的、显示出社会未来发展趋向的、凝聚了电影编导和广大观众的审美理想的新女性形象。从《新女性》(1935)到《新潮姑娘》(1992),中国电影编导们相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出了众多的新女性形象,以昭示未来女性的发展成长道路。 中国电影史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即:萌芽期(1896—1921);发展期(1921—1933);成长期(1933—1949);成熟期(1949—1979);完善期和呈现多元格局期<1979至今)。这五个时期大体上是与社会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但又因电影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而与社会的发展时期略有差异。除萌芽期外,在每一个时期,中国电影都奉献出了代表各个时期思想水准和审美理想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俄国小说家迦尔洵的名作《红花》(1883),写的是一个疯子,他以疯人院墙外的“红花”为世界上一切恶的象征,于是想方设法拼命撷取,最后摔成重伤而死.四十多年以后,鲁迅的短篇小说《长明灯》,写吉光屯的一个青年疯子,视社庙里的“长明灯”为人间灾难的根源,立志要吹熄它,但没有成功,被人们关在社庙里.这两篇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呢?我们认为,鲁迅的《长明灯》,在艺术渊源上,一借鉴了迦尔洵的《红花》,并受了它某些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主题、选材和表现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同志早期的代表作《凤凰涅檠》,是一首富有象征意义的优秀诗篇,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刻划了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过去,人们对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见仁见智各说不一。本文不嫌浅陋,亦拟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凤凰、火 诗人明确地说过:“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郭沫若;《创造十年》)又说:“那诗是在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 (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有的同志以诗人的这两句话为依据认为:“凤凰的自焚象征着旧中国的死灭”,凤凰的更生“象征祖国的新生”。[一九五九年吉林大学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册]以后不少人袭用这一观点,或说凤凰“象征我们可爱的祖国”(谢本良:《在烈火中新生》,刊《江西文艺》一九七八年第五期),或说“诗人歌颂的凤凰是祖国和民族的象征”(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7.
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银幕百年,从卢米埃尔兄弟纪实短片的诞生到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从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到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崛起,从好莱坞"梦幻工场"魅惑全球到中国、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风起云涌,从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到巴赞长镜头纪实美学理论的抗衡,从法国新浪潮到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潮起浪涌,从叛逆的新好莱坞到伯格曼的深入人的内心的"魔镜"……生命的记录与虚构始终是纷繁变幻的电影流派及理论抵牾相争又互动互补的焦点。然而,电影无法将记录与虚构彻底剥离,因为电影让你认识了你自己,留住了岁月流逝,还得张扬人类的天性———希冀在梦中飞翔。  相似文献   

18.
象征手法已成为现代电影必不可少的策略,这一策略使得作品超越银幕形象的现实属性而产生一种深邃的哲理内涵.象征凸现了电影艺术形象上与现实审美的距离和内容上对现实价值的关怀."水"在不同文化中均负载着复杂而广泛的文化含义,其在中外电影作品中的象征性同样具有多样性.以"水"为代表分析影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影片的审美品位与意境营造,也有利于推动电影创作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叙述结构、叙述形式、叙述事件和情感基调四个方面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进行了比较。小说文本虽不具有搬上银幕的优势,但由于编剧和导演在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了改编和艺术处理,电影文本仍给了观众极深的感动和极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0.
一、《红楼梦》的象征是否隐藏着揭示该书主题的重大意义 《红楼梦》向读者是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中心的写实世界,在这个精雕细凿的世界里,一切都象“事实上可能发生”的那样发生着;另一个世界却令人费解;那里的一切不仅事实上不可能发生,而且使读者难以把握其若有若无的关系,可以用“扑朔迷离”“变幻莫测”来形容这个世界给人的印象,捕捉到这么一些东西:青梗峰下的石头,太虚幻境,把这两者与大观园世界联系起来的一僧一道,此外,还有那个要了贾瑞性命的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