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与地方──杨平口[美]阿里夫·德里克:德里克先生,您的文章在我刊发表以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今天我想和您讨论的问题是,冷战结束之后社会主义的前途。□:社会主义进行了100年的试验,结果是集权式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现在很多人开始说妇女运...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纪,而且极可能是世界资本主义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纪。由于冷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新威慑”表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也由于全球经济暴露出许多新的矛盾,自然牵动了人们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前途命运的关注;自然牵动了人们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种种剖析的关注。这个栏目发表的几篇短文,目的在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并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此中的观点是讨论性的,只要是能使我们的思考在阅读后产生一种新的深入,这些短文的作者,将会感到欣慰。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这里提出一个思考的框架:1、核威慑战略地位有哪些变化;2、资本主义强国政府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增多了,但对军事手段的选择会继续增多吗?3、西方列强通过民——军一体化只会降低军备成本,社会主义国家应选择怎样的军备战略与策略;4、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已经开始突出了,这种安全在全球经济中能摆脱大国的危机转嫁而获得一种保障?5、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有哪些至今仍具有十分活跃的生命力,有哪些确是需要予以重新分析;6、劳动价值论过时了吗?它应有怎样的当代形态;7、科技发展是支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加速了它的衰落?8、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的极限是什么?9、第三条道路走得通吗?它仅仅是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一种产物吗?10、西方民主的症结在哪里?西方民主的虚伪性为什么会在国际事务中显得如此赤裸裸?11、‘人权高于国权”为什么会在西方媒体和知识界中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人权战场的对峙会对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起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知识界,特别是被称为“新左翼”知识分子的一批学人,最近对初见端倪的中国市场社会进行了相当猛烈的批判。这一批判的核心思路是:随着“两大阵营”的瓦解而来的“后冷战时代”其实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胜利的时代。面对这一“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中国以及各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发生了一致(“向左转”)的变化,那就是,当“资本与劳动”的冲突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时,知识分子应当对“资本”采取批判态度。基于这样的理解,新左翼知识分子,首先从文化领域开始对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激烈批判。最近,这种批判…  相似文献   

4.
1989年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使得一部分社会科学家断定,“现代化”理论战胜了用来替代它的其他变革理论,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的变革理论。在以下的讨论中,我将提出相反的观点。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比以前更加切合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在社会科学文献中这种当代资本主义日益被描述为“全球资本主义”(Global Capitali-sm)。在这里我特别地感兴趣于作为马克思主义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由下落,美国式自由资本主义也摇摇欲坠,朝不保夕。几十年间,美国式的自由资本主义几乎成了全球膜拜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是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之根本”。而今,当美国政府决心将相当于其GDP5%的7000亿美元投入到金融市场的“黑洞”中去时,不得不开始与“政府干预”、“国有化”等一系列以往用于指责别国的词汇打交道。  相似文献   

6.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在一些人的思想上,往往产生片面的、极端的认识,昨天以为它是社会主义必须与之绝对隔离的“阴冷的地狱”,今天又以为它是我们必须“全盘”仿效的“人间天堂”。这样的结论缺乏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和本质的认识,概没有反映出其全貌及特征。 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多样的、复杂的。靠了“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思维得出的简单结论,不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过去很长时间里,尤其是“文革”期间,有的人戴着“左视镜”看西方社会(也包括东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认为西方社会是“一切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因为是由资本主义直接引发的,所以西方学者常常将其等同为“资本主义全球化”,仿佛全球化马上就要拆除社会主义阵营的栅栏。其实,全球化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它不仅不能消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了。熨平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只能是社会变革,而变革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因此,从长远的历史观点看,全球化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当然,社会主义要在21世纪实现复兴,必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牢牢把握历史提供的机遇,加快社会主义制度创新,顺应潮流,因势利导,创造特色,才能后来居上,走上繁荣而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主义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而它的发展却是近百年的事情,尤其是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又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一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伴随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增长,于是人们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产生疑问。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呢?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方面国家与垄断资本的关系日益密切,国家垄断得到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为错综复杂,有时也非常尖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过程论”角度对社会主义为何不能很快代替资本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正确的剖析,取得了许多富有意义的成果。但究竟为什么社会主义不能马上取代资本主义而必须与之长期并存,仍有必要从更深的层次给以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东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全球化”这个口号在中国越喊越响。好象它是世界上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新事物。现在,许多人一提全球化,就不由自主地会有两个联想:一是巨大的发展前景,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前者令人跃跃欲试,后者令人谈虎色变。实际上,全球化不是新事物。在西方知识界,“全球化”的代名词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个代名词说明,全球化历史进程至少从资本主义在西欧产生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概而言之,全球化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传播,从而不断加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融会与联系。因此,也…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是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名作。本文旨在分析该书所展现的读史视角,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读史逻辑。  相似文献   

12.
耿静红  苏然 《经营管理者》2013,(31):130-131
理性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涵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早期价值理性的确立,到工具理性的产生,再到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转变既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又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为资本主义社会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由此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理性精神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和揭示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可以说,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始,尤其是二战以后,在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可谓凯歌猛进,给马恩“两个必然”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历史进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整个世界的形势也出现了令人难以预料的变化。这使人们不禁疑窦丛生:当今世界到底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两个必然”的论断是否已不适用于当今乃至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社会会不会…  相似文献   

14.
东亚的资本主义与文化──对韩国与台湾不同的企业结构的分析尹保云一.资本主义精神在战后向东亚的转移从总体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时代没有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提供充分的条件,资本主义不仅在非西方国家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在西方国家也处于R趋衰落之...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2006,(3):126-127
《全球化之舞》系《经理人》杂志“CEO学”专栏作家王育琨的最新力作,并得到本刊社长于绍文先生的亲自撰文推荐:“间接路线战略——育琨先生首创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思想和经营模式,其价值难以估量!他在《经理人》杂志开辟的个人专栏《CEO学》已经并继续影响一代中国高级经理人,这次的《全球化之舞》,无疑将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实践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战后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集中到一点,就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进入一个以经济较快增长、劳动者生活所有改善与各种合作形式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政治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不同认识和争议,并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拟从哲学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这一税利的思想武器对二者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吸收、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万事万物,概莫能外。当今世界,一球两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说到底也是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既斗争又贯通,形成改变世界格局的…  相似文献   

18.
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说,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常常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确实,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老传统。因为共产主义是国际性的事业,所以,做报告、谈问题,总要先看国际形势。但是,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冷战告终后,这种格式已起变化。做报告已不再从国际形势的分析开篇,国际问题当然非谈不可,但大多限于提出几个概念如和平与发展、全球化、多极化等等,至于过去经常说的形势中的主导力量是什么,形势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形势中的经济、政治、军事因素的作用又是什么,等等,基本上…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的必然的发展规律,但是事实上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我们总是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了呢?我们总说社会主义好,为什么苏联东欧人民放弃了社会主义,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的怀抱啊?本文主要阐述这些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更加认清世界的总趋势,更加坚信我们的社会主义,相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教育制度实质上是一个 政治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价值性问题。权力与文化推动了教育改革,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教育改革的唯一目的仍是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现实中动荡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控制着教育,资本主义教育中涉及的理论、政策和实践并不是器物层面的技术性问题,它们本质上都是伦理性和政治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