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勋敬  赵曙明 《管理学报》2011,8(6):852-856
在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确定了银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和编制了适用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经理岗位的公文筐测验。研究结果表明,公文筐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选拔中使用,但公文筐测验必须根据具体岗位来设计题目才能保证选拔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依蝶 《秘书之友》2006,(10):47-47
人真是奇怪,衣食无忧了却常常怀念那些贫穷的日子。记得从十岁起,每年为家里喂的一头猪割猪草就成了我的任务。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透我就得起床,上山下沟割满一筐猪草回来才能吃早饭,然后去上学。下午放学后我还得割一筐猪草,回来才能吃晚饭、做作业。多少年都那样,风雨无阻。小  相似文献   

3.
《决策》2014,(8):73-73
鱼和渔网 你一定知道"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寓言。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遇到一位老神仙,神仙答应给他们每人一样东西,可以从鱼和渔网中任选其一。甲毫不犹豫地要了一筐鱼,而乙却要了一张大渔网。后来的故事出人意料:甲只顾眼前,狼吞虎咽地很快吃完了鱼,再也没有吃的,慢慢饿死了;乙虽有捕鱼的渔网,却没有想到海洋离他们太远,以致还没走到海边就饿死在半路上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夏天,在北京西北郊的一间大房子里,外表看上去很像一位智者的老人,指着一筐刚从地里摘来的黄瓜对我说:“你随便从筐里拿一根黄瓜,把它掰断,只要不超过!秒钟,就还能再断瓜接上"”我自然不信。世上有断手再植,断骨再接,没听说过黄瓜掰断了还能再接上#但不妨一试,这太简单了。我弯腰从筐里挑了一根长得很周正的黄瓜,顺手一掰,极清脆,有细碎的汁子溅到我的脸上,屋子里立刻弥漫开来一种带有露水和青苗气息的清香。我不禁深吸一口:“好香"”却并没有忘记!秒钟的时限,双手将两半截黄瓜的断口对接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听到老者…  相似文献   

5.
论废话     
正废话也要来一番理论么?没用的废话从道理上颠来倒去,不也就成了废话的废话?要说也是,其实又不然。睁开眼睛看,竖起耳朵听,静着心思想,在我们目所能及的范围,从大小媒体到各种文件、讲话,废话、正确的废话,可谓一篓篓,一筐筐,令人应接不暇。废话市场如此火爆,值得玩味深思。  相似文献   

6.
<正> “机制”,可算是近年来在新闻报刊、文件、材料、报告以至人们日常对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了。但有的人甚至压根儿就不知道“机制”是怎么一回事,却也样样事情言“机制”,似乎“机制”是个硕大无边的“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对此“筐”论大有必要议论一番。  相似文献   

7.
李云田 《决策》2008,(12):56-57
公文处理测验,是面试评价最常用和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文件筐测验是情景模拟测试的一项,通常用于管理人员的选拔。  相似文献   

8.
点"市"成金     
浙江山区有个青年农民,他见家乡的山石大多奇形怪状,有一定的艺术趣味和欣赏价值。当人们把石头砸成石子建房或出售时,他却把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从事花鸟生意的商人,三年下来,他着实赚了一笔。后来,村里不准开山,号召大家种果树。当上好的鸭梨成筐成筐地运往上海、北京,再发往韩国和日本时,这个青年便立即卖掉了果树,干起了种柳编筐的生意,于是,他更是大发了一把。沈阳有个拾破烂的叫王洪怀。以往一个易拉罐只卖几分钱,后来他得知易拉罐是铝镁合金,市价每吨1.4万元~1.8万元,5.4万个一吨。于是他…  相似文献   

9.
<正>拍板,本是商行和说唱艺术的专利,借指主事者所进行的选择性决断。怎样才能拍好板?以下三策可参考。"火候"不到莫拍板,以免"拍走板"常言道,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在某种意义上说,拍板决策与编筐编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拍板前的调查研究、通气协商、预置方案以及民主讨论、集思广益等,即是务"编筐编篓"之工;集中多数人的意见,择优拍板定案,即是动"收口"之力。  相似文献   

10.
王宝岩 《秘书之友》2010,(12):33-34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由此可见,演讲稿的结尾极为重要,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演讲稿常见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张南  夏安宁  高文 《决策》2004,(9):35-37
长期以来,中国流行一句“湖广熟,天下足”的俗语,在国人的眼中,湖南就是一个农业大省。正是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的称号,多年以来束缚了湖南人的手脚,也使湖南人获得一个会读书、会打仗、会种田,但不会经商的印象。过去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湖北是挑担子的,前面一个筐是江西,后面一个筐是湖南。话虽说得刻薄了,最,但湖南的落后由此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2.
美电报电话公司:整理文件筐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先给应聘者一个文件筐,要求应聘者将所有杂乱无章的文件存放于文件筐中,规定在1 0分钟内完成。其实,这件事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公司只是借此观察员工是否具有应变处理能力,是否分得清轻重缓急,以及在办理具体事务时是否条理分明,那些临危不乱、作风干练者自然能获高分。 统一公司:先去扫厕所 统一公司要求员工有吃苦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作风,凡来公司应聘者,公司会先给你一个拖把叫你去扫厕所,不接受此项工作或只把表面洗干净者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就像一个烂苹果会把一整筐苹果都毁了一样,一两个不良员工足以败坏团队的良好风气,而少数好员工通常无法“带好”整个团队的风气。  相似文献   

14.
<正>他们的“合”与“分”,折射出中国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离婚”之痛。毛冬声.原武商集团董事长。胡冰心,原武商集团总经理。一个是国企业老板的代理人,一个是国企老板代理人聘用的职业经理人;一个出生在解放前的农民家庭,没上过学;一个出生在解放后的城市人家.只读过一所普通大学;他们两位的祖籍都是浙江,血液里都燃烧着浙江人敢闯敢拼的商业精神,因性格和追求有太多的相似,他们成为制造武商神话的“黄金搭档”,战果也是辉煌的——武汉广场连续三年获全国商业单体利润第一;中国商界第一个向外输出商业管理的企业;第一个在全国创办总经理培训班的企业;第一个聘用职业经理人的国有企业。然而.在两人共同打造的武商集团走向顶盛时期,他们突然分手了。随后,一个在本地固守疆土.一个离  相似文献   

15.
村一级领导处于社会领导群体的最基 层。认真地了解一个村级领导,是我长期以来一个未了的心愿。一次与南平延平区委副书记李志让和常委、组织部长伊群贤聊起来时,他们建议我去见一见南平南山镇芹山村的带头人张金木。  相似文献   

16.
<正> 两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结伴到一座城市求职打工,他们分别被两个正在创业的老板看中后并重用。 张生的老板说: “跟我好好干吧,我不会亏待你的,我开的工资保证比别的公司高。” 张生很乐意地与老板签下了雇用合同。 李生的老板说: “你是位难  相似文献   

17.
戴斌 《决策》2011,(4):81-83
"公文筐"测验往往有两个答题内容。一是针对文件中所提及的各种情形和现实条件,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二是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策。据此,笔者提出两个新概念:"答复点"和"矛盾点"。  相似文献   

18.
3月18日,河南省信阳市一个3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两张办公桌,两台电脑,几十筐新鲜水果整齐排列着。  相似文献   

19.
<正>1.他们发言没你多,因为他们知道倾听能使人聪明。2.他们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了解很多。他们天生拥有宽广的思维,对每个人做的事情都颇感兴趣,并由此不断刺激思维更加宽阔。3.他们灵敏地处理家庭、工作和个人兴趣的关系,从不回到反反复复令人厌烦的"工作生活平衡"上去。而当他们处理着的时候,某种程度上看他们似乎100%投入于手头的事情,他们面面俱到,尽管你知道他们背后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才得以确保生活完美宁静的平  相似文献   

20.
感动  莫言 《领导文萃》2006,(5):170-171
2005年8月29日,飓风“卡特里娜”把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4个州变成了人间地狱,密西西比州是遭飓风袭击最严重的地方,90%的建筑已“完全消失”。飓风虽狰狞可怕,但人们的爱并没有退缩,爱心与奉献在这场灾难中演绎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飓风袭来时,有6个人刚刚从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逊市的一个法院里走出来,他们是刚刚对簿公堂的原告和被告,为避灾难,他们情急之下不约而同地就近躲在一个立交桥的桥墩下。当时的风力达到十二级,连小汽车也被掀到了半空,靠着桥墩的6个人,随时都有被刮跑的危险。怎么办?危急时刻,一个人突然喊道,快把手拉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