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书推荐     
《经理人》2008,(12):138-138
每一人都不喜欢别人批评自己的专业判断,企业家尤其如此。为什么?因为他们投入企业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他们的心血和灵魂。如果他们的公司失败了,那就意味着他们个人也失败了,如果有人质疑他们的企业管理能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对他们个人的侮辱。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追求权势是他叛国的根源,相信也没人会有反对意见吧?文人弄权的下场往往是如此不堪的,因此在政治方面,胡兰成无疑是失败且可耻的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希尔认为,作为一个思想方法正确者, 利用事实是你的权力,也是你的责任。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退却,主要是,由于他的偏 见与怨恨,使他低估了敌人或竞争者的优点。 一位思想方法正确者必须有点像一名优秀运动 员--他必须很公正(至少对自己如此),能够找出别  相似文献   

4.
老言 《决策探索》2004,(7):73-74
成功宝典固然可爱,但是,那奇迹是别人创造了的,即使借鉴,亦是步人后尘。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在商品日益更新的今天,新的产品一旦问世,另一种新的研究已经开始:经营模式,管理机制亦是如此。所以,如其借鉴,不如创新。创新从何入手?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如果,我们的企业家把更多的眼球盯在他人的失败上,去研究,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奥秘,这个思维过程就是你孕育决策创新的过程,就是你事业崛起的过程。本刊的“失败大全”将为众多的企业家们提供另一部正确决策宝典.企盼决策层的领导们能从中悟出一种更新的、更超前的意识,去引领世界名企,去托起强盛的朝阳。  相似文献   

5.
亚伯拉罕·林肯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不过,从他那坎坎坷坷,充满打击、失败和屈辱的人生经历里,我们实在难以看出他竟然能够走到如此辉煌的颠峰。1816年:全家人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流浪日子(他刚满7岁);1818年:母亲去世,悲愁的生活雪上加霜;1831年:经商失败,债务缠身;1832年:竞选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一毕业我就被分到县政府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上班的第二天,办公室老主任就让我为曹操写一份对赤壁之战的总结。刚参加工作就能接受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不用说有多激动了。我花了十天时间采访参战人员,五天时间整理资料,三天时间深入思考,客观地分析总结了曹操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做到知彼知己。希望这份总结能让曹操头脑清醒,今后能多打胜仗。谁知道老主任说我写的总结不行:"曹操是丞相,你把失败的责任归结于领导,会  相似文献   

7.
是什么让问题诊断如此困难?美国堪萨斯大学商学院教授文森特·巴克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企业遭遇困难时寻找问题根源的方法,并提醒企业管理者要小心在寻找问题过程中的陷阱。即使是最聪明的经理人,依然会为寻找企业失败根源而困惑。  相似文献   

8.
六西格玛的中国文化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辉 《经理人》2005,(8):16-16
以运动形式出现的六西格玛变革是企业“人治”的一种表现六西格玛能够帮助企业换血么?如果说是“百万级”的衡量方式,六西格玛带来的就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变化,不是绩效的变化更是观念的变化。不少人认为六西格玛不适合中国,因为那么多企业失败了,其实即便在它的发源地美国,失败也是常有的事。《六西格玛的力量》一书的作者乔杜里在去年来中国的时候,曾经大谈六西格玛在美国企业中如果失败,原因是领导没有真正重视六西格玛这场变革,领导作用被他摆在了首位。因为它的实施,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也无怪人们将六西格玛推行的成功理解为三个关键因素的结合:战略因素、战术因素和文化因素,此三者不可分割。在中国企业也同样如此,只是在一些CEO选择了六西格玛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的文化因素更加令人思索。  相似文献   

9.
陈振烨 《经理人》2007,(4):92-93
除不厌其烦地探讨失败原因外,中小企业信息化似乎缺少更为新鲜的话题。“信息化其实没有什么悬念。”中小企业竞争力工程执委会副秘书长吴文钊接受《经理人》采访时如此评价。一位民营企业主曾对吴文钊说,“我们企业年销售额6个亿,因为管理做得规范,就没有必要上信息化。”这与吴文钊的观点不谋而合。信息化带给企业的益处是无庸置疑的,暂且不论两人的立场是否经得起推敲。从这个角度延伸出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信息化究竟是什么?哪些企业有必要上信息化?如何从信息化的成功要素反思失败?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领导人都会沦为社会政治环境的人质,而非塑造者。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世界才能见证诸如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或是1977年埃及总统安瓦尔·埃尔·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这类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也是古巴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持续如此之久的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一位美国总统愿意为承认失败并与这个岛国恢复外交关系而付出政治代价。但是,随着巴拉克·奥巴马的任  相似文献   

11.
雷颐 《领导文萃》2011,(23):88-91
“太平天国”是中国、可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造反起义,在短短几年内就席卷大江南北,定都“天京”,强烈震撼了大清王朝,几乎将其推翻。太平军的“兴”,无疑是清政府腐败专制逼迫农民“不得不反”的结果,但如此浩大轰烈的农民运动,最终仍然失败,当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其自身迅速、严重的腐败。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0,(8):124-124
关于失败,英国人哈罗德·埃文斯有这样一段论述:对我来说.一个人是否会在失败中沉沦,主要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把握自己的失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经历过失败,因而失败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得以失败为阶梯。换言之,成功包含着失败。关于失败,我想说的惟一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动机是做事之前的想法。做事成功之前的动机是为了成功,失败之前的动机肯定不是为了失败。然而当主观强迫客观时,看似聪明透顶的动机也会招来失败。失败的动机分两种,一种是君子式的,一种是小人式的。 当我们把话题限定在经济领域时,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人的失败是拿自己开涮,东方人的失败是拿别人开涮。  相似文献   

14.
读懂与读透     
<正>人的一生能不读书吗?当然不能。然而,读书与读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人读书,读出了理想,读出了成功;有的人读书,终其一生,失败离世。有的人读书,只为金钱;有的人读书,全为梦想。读书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不同,原因多种多样,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许多人读书并没有真正读懂,或者说,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有真正理解书的精髓,所以读了大半辈子  相似文献   

15.
正人再怎么规避风险,再怎么幸运,也不可能一辈子一次失败都没有,太好强的人失败得少,一旦遇到一次规模较大的失败,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浩劫,会失去之前所有的自信和心智。没有失败的"抗体",必定承受不了打击。主动"输"是一种心理素质的锻炼,这同时也代表  相似文献   

16.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企业的经营管理亦如此。即便世界500强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也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各种危机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经历危难考验的企业称不上真正的强者。如何应对危机事件?善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借鉴别人失败的教训,将可以增强企业的危机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领导文萃》2006,(11):147-147
“二战”中,盟军胜利登陆诺曼底之后,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发表了讲话:“我们已经登陆,德军被打败,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谢和祝贺。”可是当时谁也不知道,在登陆之前,除了这份演讲稿之外,艾森豪威尔还准备了一份截然相反的讲话稿,那其实是一篇面对失败的演讲稿。失败演讲稿是这样的:“我很悲伤地宣布,我们登陆失败,这完全是我个人决策和指挥的失败。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并向所有的人道歉。”准备一份失败的计划  相似文献   

18.
英国《泰晤士报》前总编辑哈罗德·埃文斯一生中曾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其中包括他在80年代中期对《泰晤士报》进行改革的失败。但他却从未在失败中沉沦。他说:对我来说,一个人是否会在失败中沉沦,主要取决于  相似文献   

19.
<正>王效金注定不做庸人!他认定,虽败犹荣,企业家要有 这种大气魄,宵小之辈是永远做不成大事的。 “对一个人的基本划分,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以伟大的成 功与伟大的失败为一方;以渺小的成功与渺小的失败为另一方; 在上帝眼里,伟大的失败也是成功,渺小的成功也是失败 ”这 本是西文人的至理名言,可当它由一个中国人的口里讲出来,这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型动态能力,组织韧性能够提升企业适应性、增强企业活力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本文旨在探讨失败学习驱动企业绩效的新途径,实证检验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失败学习、组织韧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单环失败学习和双环失败学习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反弹恢复在单环失败学习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反超改进在双环失败学习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不仅强化了单环失败学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且促进了双环失败学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失败学习驱动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和情境条件,为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