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孙根年等认为从节水减排目标出发,利用1985-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山东省工业生产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的绿色距离和生态贡献的动态变化,得出了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利用2005年截面数据,对37个工业部门进行节水减排的分类研究,并将3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低污染工业和高耗水-高污染工业.然后,对上述3类工业2001-2005年的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了统计表分析,结果发现:占工业生产总值34%的高耗水一高污染工业,消耗了77.1-79.2%的水资源、排放了84.4-88.7%的COD,是引起水耗总量上升和大气污染加重的首要因素;而占生产总值33%的低能耗-低污染工业,消耗了不到8%的水资源,COD的排放量也不超过3.5%,是典型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行业.李华等在对山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ARMA模型预测山东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同时参照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和山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期望实现的目标,以2010年的得分和2020年的得分作为参考,确定协调度阈值,对未来几年山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预警,以便提出促进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扬风在全面分析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指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排污收费制是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
孙根年等认为从节水减排目标出发,利用1985—2005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山东省工业生产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的绿色距离和生态贡献的动态变化,得出了在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结论。利用2005年截面数据,对37个工业部门进行节水减排的分类研究,并将37个工业部门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低污染工业和高耗水-高污染工业。然后,对上述3类工业2001—2005年的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了统计表分析,结果发现:占工业生产总值34%的高耗水-高污染工业,消耗了77.1—79.2%的水资源、排放了84.4—88.7%的COD,是引起水耗总量上升和大气污染加重的首要因素;而占生产总值33%的低能耗-低污染工业,消耗了不到8%的水资源,COD的排放量也不超过3.5%,是典型的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行业。李华等在对山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ARMA模型预测山东省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度,同时参照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和山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期望实现的目标,以2010年的得分和2020年的得分作为参南,确定协调度阈值,对未来几年山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预警,以便提出促进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扬风在全面分析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指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排污收费制是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把握中国工业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排放的地区特征和变动趋势,采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地区2003—2012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和水污染排放效率,分析发现:考虑水环境约束后,西部少数地区的工业TFP出现负增长;工业用水效率整体上在不断上升,但超过1/3的地区与技术前沿面的差距扩大;京津沪和西部少数几个落后地区的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效率相对较高,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表现出高耗水、高污染的生产方式;部分地区工业水污染排放效率出现下降,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工业用水技术差距仍然较大,西部落后地区工业化加速蕴含着较大环境风险,可能导致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工业环境效率度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污染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3~2007年中国284个城市的工业环境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工业环境效率水平较低,约2/3的城市年均效率损失超过35%,仅有18%的城市的效率损失小于15%。如果不考虑环境污染产出,将低估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城市的工业部门的真实效率。研究期间城市工业环境效率显著提高,年均增长2.24%,但近1/2的城市工业环境效率增长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是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意味着这些城市必须对工业污染排放进行更严厉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提高绿色水资源效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消耗,还有助于促进绿色发展、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全局参比的SE-SBM模型核算出我国31省份2000-2017年的绿色水资源效率,并结合Tapio脱钩模型,研究水资源消耗、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问题。研究发现:(1)2000-2017年我国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均值为0.852,整体呈现为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39%;(2)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年平均增长为6.18%,中部地区为5.37%,西部地区为4.53%,东北地区为4.79%;(3)从水资源消耗来看,我国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整体表现为弱脱钩;(4)从绿色水资源效率来看,我国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2000-2005年、2006-2010年主要为弱脱钩关系,2011-2017年主要为弱脱钩关系,同时扩张性负脱钩关系表现突出。因此,我国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构建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产业改革创新,以推进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及绿色水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负脱钩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6.
环境视角下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工业在能耗和污染排放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要考察中国节能减排问题,必须从工业行业污染排放与能源效率着手.本文根据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要素投入、工业产出和污染排放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能源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05~2009年为考察期,以中国作为参考系,分析江西省37个工业部门工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势与劣势。结果表明:对江西省产业结构贡献大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重工业,产业结构贡献小的工业部门则是轻工业;重工业在江西省经济发展中增长的速度较快,轻工业的增长速度缓慢;并且化学纤维制造业将作为江西省重点改进的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8.
后发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了其经济迅速发展,但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利用山东省17地级市的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将外商直接投资和新建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变量,引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比重和单位工业产值电耗控制变量,构建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各变量对山东省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影响,并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新建企业对工业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排放为负,“污染避难所假说”在山东省并不成立。而其他控制变量对工业"三废"排放的影响有一定差异,且对山东省东西部影响也有区域差异。从东西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对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的影响看,"污染避难所假说"在西部地区成立,在东部地区不成立,且存在"污染光环"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力工业的环境学习曲线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1-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万元产值能耗、水耗、SO2排放、COD排放等9个主要指标,建立了电力工业能耗和大气污染、水耗和水环境污染随着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并根据这些曲线分析了不同时段我国电力工业的环境负荷和节能减排潜力。结果发现:我国电力工业资源环境9项指标均随人均GDP的增长呈幂指数衰减;不同时段电力工业万元产值环境负荷逐渐下降,同时节能减排的潜力也逐年下降,这是由环保意识增强和经济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结果;1995年之前节能减排潜力较大,2000年以来节能减排潜力逐渐下降,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需要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环境政策的地区差异往往导致高污染行业实际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进而对区域产业转移和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工业部门整体的地区分布对环境政策差异并不敏感,欠发达地区降低环境政策门槛难以扩大自身的工业生产份额;另一方面,各地区工业产业结构对环境政策差异非常敏感,欠发达地区通过降低环境门槛以吸引工业企业的政策只会强烈地驱逐低污染的“清洁”行业,吸引大量高污染的“肮脏”行业,却无助于扩大当地的工业生产,也使当地承受了大部分由环境污染导致的福利损失。多产业新经济地理学(NEG)模型为当前我国出现的“污染西迁,高技术产业东移,工业产值向东部集聚”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