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和共同声音。然而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却又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讨论的专业话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平安湖北的建设,“湖北大学和谐湖北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有关专家分别从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就“和谐湖北”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和谐湖北和和谐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和共同声音。然而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却又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讨论的专业话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平安湖北的建设,“湖北大学和谐湖北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有关专家分别从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就“和谐湖北”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和谐湖北和和谐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企业伦理是企业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和共同声音。然而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却又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讨论的专业话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平安湖北的建设,“湖北大学和谐湖北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有关专家分别从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就“和谐湖北”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和谐湖北和和谐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和共同声音。然而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却又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讨论的专业话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平安湖北的建设,“湖北大学和谐湖北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有关专家分别从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就“和谐湖北”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和谐湖北和和谐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和共同声音。然而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却又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讨论的专业话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平安湖北的建设,“湖北大学和谐湖北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有关专家分别从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就“和谐湖北”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和谐湖北和和谐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流话语和共同声音。然而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却又是一个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讨论的专业话题。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平安湖北的建设,“湖北大学和谐湖北研究中心”特别组织了有关专家分别从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就“和谐湖北”问题发表了一组笔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和谐湖北和和谐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论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人与社会的和谐、心态和谐、家庭和谐、平等和谐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从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即实施援助工程、法治工程、阳光工程和“心桥工程”等。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湖北的“一州两县”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湖北其它地区,从统计资料来看不论是GDP的总量还是人均GDP、不论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人均储蓄都要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一州两县”是湖北贫富发展差距的重要一极,已成为阻碍构建和谐湖北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法律的视角入手来研究构建和谐湖北,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地区的政策、法律资源,通过制度创新来寻求加速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纪增龙 《金陵瞭望》2006,(21):20-2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特别是新提出的“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等重要论断.对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曾庆红同志在视察鼓楼区党建工作时指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和谐才可以达到.如果我们基层的细胞不和谐.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国家就不可能和谐。”从鼓楼区的实践也证明.加强社区建设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提出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战略。这一战略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广大农村社会和谐的建设,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正是“三农”问题的破解。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框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