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城市化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速西部的城市化进程应是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城市化的发展及现状 ,借鉴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对西部城市化的模式选择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之所以长期选择走农村城市化道路,是因为在城市化理论研究和政府决策中,接受了小城镇化理论、对"大城市病"和中国国情与城市化道路的相互关系的片面认识等理论和观念。要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必须在对支撑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论进行反思的前提下,实现由农村城市化道路向以大中城市为主、城市与城镇并举的世界一般城市化推进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兴起较早、城市分布较密的省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坚定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以大城市为主导,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发展集约水平的有江苏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加快了江苏省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化的历史轨迹看,大都市区化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流组织模式,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启迪作用。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区域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家协调区域发展的战略背景,我国四大区域应选择不同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城市化的道路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围绕我国城市化的道路与模式选择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对非城市化派以及城市化派中的一元、多元模式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述评。提出了“二元、非均衡”的新思路:我国现阶段应以是否出现城市群(带)雏形为分类标志,在尚未出现城市群(带)雏形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推行点式集中城市化模式,而在少部分业已出现城市群(带)雏形的地区推行面式集聚型城市化为主、扩散式城市化为辅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业服务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伴随着区域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现代化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地区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经济社会新常态和推进社会有效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当前面临一系列问题的关节点。研究城市化问题对于推动城市继而实现全社会的有效治理意义重大,而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一直处于摸索中。文章从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前提和制约因素出发,分析城市化的一般进程中的内涵,模式和发展路径,最终为我国城市化合理有序推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的突破口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助.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基础.目前,全国各地在城市化浪潮中经过不断探索,建立和选择了城市开发建设的各种模式.作者通过对长沙市开福区城市开发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在城市开发建设模式选择中尤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因素及相关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文/杨玉民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是人与自然斗争的过程。工业化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伴随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先行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一个涉及到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现象,国内外各学科的学者对其研究颇多。城市化的作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城市人口的扩张、过度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我国城市化的路径选择等,都是城市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分区战略角度的中国城市化研究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体功能分区战略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推进模式。在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中,采用开发建设优先或保护利用优先的不同划定思路,必然会相应产生不同的土地空间格局和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回顾我国城市化政策,对我国城市在土地开发建设、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审视。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展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由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对耕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又是必须执行的方针,从而在理论上构成了土地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在现实中表现为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协调。主体功能区的提出,理论上为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和城市化政策的选择提供了战略指导,现实中为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体化勾画了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最具代表性都市群和小城镇的城市化模式,两种城市化模式是区域经济不同发展的必然结果。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已经或正在迈开实质性步伐;多样化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是不同区域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二元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亟待改革,而模式选择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绩效高低的关键。学界一般以制度安排为依据,将社会保障分为福利国家型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这四种模式的区别实质在于社会保障主体之间的责任分配。考量这四种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适用性,再分析对农村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因素,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就业、土地保障功能、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宜选择以社会保险型为主,强制储蓄型及国家保险型并存的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城市化是自然的、经济的、人文的发展因素和政府合力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财政投资对城市化进程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体制性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消除体制壁垒、重置投资模式是我国政府今后推动城市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二元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亟待改革,而模式选择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绩效高低的关键.学界一般以制度安排为依据,将社会保障分为福利国家型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这四种模式的区别实质在于社会保障主体之间的责任分配.考量这四种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适用性,再分析对农村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因素,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就业、土地保障功能、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宜选择以社会保险型为主,强制储蓄型及国家保险型并存的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城市化水平滞后,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文章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城市化的经验,对西部城市化进程中应选择的道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 ,城市化进程的快慢及效能不仅与国家选择的城市化道路及模式有关 ,而且与其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行为有关。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分析 ,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担当的角色、所处的地位、干预调控的内容、功能界定及方式选择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在发展模式上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对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缺乏认识等原因,政府推行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济性“下放”等反向城市化政策。改革开放以后。又由于对人口压力的非理性回应和对“城市病”的过度担忧等原因,政府推行优先发展小城镇而不是直接推进城市化的政策。从政策的角度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失误和教训,对于中国未来科学的城市化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