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际童 《理论界》2009,(1):175-176
本文指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意义,通过对当前民族精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分析,试图寻找一种适合而有效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从而达到对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和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主体的文化意识认同.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融会贯通,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一)传承古老文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阅读中华古代经典名著,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是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基本共识,因而也是连接各民族的共同纽带。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削弱认同的力量,也是增强认同的动力。其在冲击和弱化爱国主义认同基础的同时,又在彰显和强化着爱国主义认同的坚实根基,使爱国主义认同问题的意义更为凸显。民族国家界限和国家利益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爱国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凝聚国民力量、捍卫国家利益、实现繁荣富强的基本精神动力。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双重浪潮冲击下,国家与人民利益的休戚相关,是当代中国大力倡导爱国主义认同的客观基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担当,是当代中国大力倡导爱国主义认同的现实需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是当代中国大力倡导爱国主义认同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困境是如何实现既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为此,本文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入手,分析"民族认同"问题困境的原因,思考建构公民化国家(社会),探索"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即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诸如:深化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改进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民族意识、提升民族素质;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途径来达成.从而,实现发展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缩小民族之间的事实上不平等的差距,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王兰生 《理论与现代化》2000,(12):F002-F002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集中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上。它不仅包括经济、军事、人口和国土等物质“硬件”,而且包括国家的战略意志、国民精神、民族文化力、对政府的支持力和社会凝聚力等精神“软件”。目前各国都把增强意识形态的认同力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在全球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徐峰 《殷都学刊》2010,31(2):149-152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全球文化形成中的文化认同与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拓展,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趋势日益增强,以至全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全球文化是以各民族、各国家都认同的人类优秀的文化因素为骨干而构建起来的,既含有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共性,又含有不同文化的价值特性,是一种具有“和而不同”精神的崭新的先进文化。只有建构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体系,才能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尚世海 《理论界》2003,(4):16-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文仅就民族精神的培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迄今为止,民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社会形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陆华 《江海学刊》2014,(3):38-41
正在社会迅速发展特别是全球化影响日趋加深的今天,由于国家主权观念和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以爱国主义为鲜明特征的国家伦理意识遭遇多重解构,其后果诚如樊浩先生所概括的,"国家的伦理聚合力和伦理认同感缺乏,国家认同中工具意识压倒伦理意识;诸社会群体的伦理同一性和伦理矛盾的化解缺乏具有某种终极意义和神圣性的精神基础;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缺乏必要而充分的伦理供给"①。因此,客观剖析国家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与动力,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与条件,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持与精神动力.新时代加强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传承,对于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从创新"四大精神"认同的内容和载体、完善新媒体等平台、加强学校黑龙江"四大精神"文化认同教育、培育黑龙江全面振兴的后备力量等方面来强化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形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践的具体体现,其兼具历史印证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凝聚激励功能和自觉认同功能,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论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要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维护文化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 ,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 ,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是民族地区及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仅仅繁荣民族地区经济并不能完全实现少数民族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政治系统对少数民族有效的政治社会化也是培育认同观念的关键。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构建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政治系统与客体——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夯实客体对主体的认同观念。这是实现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庆祥 《学术论坛》2007,30(9):176-180
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继承问题,既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国民大众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目前在国内兴起的国学热,一方面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价值意义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需要.然而,我们会面对怎样复杂的文化环境,如何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为当前的目的服务,文章就以上问题给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15.
危机与回应: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文化认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文化认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民族个性;锻造民族精神;培育社会理想;延续历史文化。当今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体应包括: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精华、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的核心问题是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方向的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观.现今国家提出了弘扬现代民族精神,并重视武术的学习与推广,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武术文化的核心是优秀武德,民族精神在武德教育中得到弘扬.作为当代青年来说,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来实现爱国主义的美好主张,做到保障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是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道德的根本特征和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符惠明 《社会科学家》2006,4(4):196-19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今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学校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把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当代高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关键,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努力推进学校民族精神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形象塑造是各民族国家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民族复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代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既要尊重民族文化之根,也要重视在国民教育和大众文化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既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国家应付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挑战的一项有关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9.
赵景辉 《理论界》2004,(3):40-4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形成于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的品格特征、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强调,这对于用民族精神凝聚党心民心,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是由无数中华民族成员个体梦想汇聚而成的国族梦,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与价值追求。国家是政治实体的最高形式、民族精神的政治外壳、民族意志和命运的物质体现。国家认同观照民族特性、民族精神、民族意志与民族愿景,是中国梦认同的价值归旨。依据民族共同社会特征承认中国梦这一族群梦,进而获得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是个体民族成员与生俱来的基本认知与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梦认同的特定场域与国家认同的现实依托,构成中国梦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结合的实践载体,也是中国梦认同到国家认同价值演进的具体场景。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高度互补,则为中国梦认同归旨于国家认同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