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圣坛到人间──从刘勰、韩愈、章学诚之《原道》看儒家之道的发展和向朝儒家之道,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么,孔子*之“道”的内含是什么?“道”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母体,中国古代诸子*各家都言道,都以道来表达各自不同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言”与“德”:意义世界的建构张清民一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伦理主义色彩,其特征“与其说‘儒道互补’,不如说‘儒性表里,道一贯之’贴切。‘道’即‘天人合一,天理人伦’的自然之道,道下贯而成人的道德之性,即仁即诚”①。这种伦理性质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个性的自由与共性的互助”——“南陈北李”建党前夕的思想轨迹张宝明众所周知,在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传入中国,可那时却未能引起思想界的注意和喧闹。陈独秀在“五四”前期还曾认为社会主义“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生活”之“人生”问题①。李大钊那时也不例...  相似文献   

4.
严复与张元济是“百日维新”期间先后被光绪皇帝召见的爱国志士。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其实不难发现,严复与张元济尽管思想经历并非完全一致,却有许多共同点。他们在民族危难的严峻时刻,怀着满腔爱国热情,适应时代潮流,风雨同舟,在事业上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近代中国两颗文坛巨星。在爱国救亡旗帜下集结当年,严复与张元济都是踌躇满志的清朝官员。严复自英国留学归国,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由总教习、会办、升任总办,追随洋各派首领李鸿章“大治海军。”①虽然,严复在水师学堂职位显要,由于不是科举…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看到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人们也许不知,或者知之不详。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国人“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①。林则徐也一样,对当时日新月异的世界知之甚少。可是,他抵达广州禁烟之后,“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新书,又购其新闻纸”②,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外国情况,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世界知识。特别是通过编译《四洲志》,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本文即以《四洲志》为中心,来探讨林则徐眼中的世界,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一、《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译的一本…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人张先与湖州地域文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人张先为湖州人,他不仅于宋词之衍变功不可没,在家乡的文化发展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张先之绘《十咏图》留存“南园六老”及孙觉、陈振孙诸名家遗迹,串连起了前后“六客会”余风远扬,实曾主盟吴越词坛于苏轼作词颇有启益等事迹,来揭示、探讨张先其人与湖州地域文化的承接、交融、延伸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观察的生成与演化蔡毅艺术观察是作家艺术家进入创作之宫的第一道门户。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艺术观察既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精神现象。艺术家既要通过观察去认识*和反映自然社会人生,积累素材,熟悉各种情况和各...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云南回回社团的宗教网络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云南回回社团的宗教网络系统①王建平某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回族作为民族的*认同感产生于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民*族的政策。在此以前,并没有回族这样一个民*族的存在。②更早以前,一则来源于传教士的资*料认为本世纪初的中国回民“绝对缺乏组织*性...  相似文献   

9.
1.近代三大“自由派”学说探讨自由问题,先要把握“自由”的词义(定义),才有效地陈述自由的事实;把握到一些重要事实,才可适当地对自由表态、评价。简单说,陈述事实预设对词义的了解,评价应建基于重要的事实。张佛泉认为“自由”的词义在过去一直都很混乱,引起许多大争辩。他说,近代对自由的看法之不同,大体可分为三大派:肤浅派、人权派、取消派;前者认“自由”为“能随意而为”;中者认它为“人权”;后者认它为“必然”。(在本文中,所有张的摘引均参看①)怎么分道理呢?我们认为,张笔下的三派如果把“定义、事实、态度…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是先秦的重要典籍之一,为战国末期韩国人韩非所作。韩非集先秦法家之大成,创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并因此而形成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学术史上,人们往往侧重于从治国论的角度研究《韩非子》,历代的统治者们也仅仅从《韩非子》中读出“帝王之学”。其实,除治国论外,《韩非子》中还蕴藏有丰富的治家论思想。《韩非子》一书几55篇,其中不少篇目历来有人怀疑非韩非本人所撰。但据今人张觉的研究,该书中大部分篇目出自韩非手笔①。本文限于篇幅,不对各篇真伪详加考证,而径采张…  相似文献   

11.
“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最早是扬雄对赋体创作加以反省而提出的概念。他写道:“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①李轨认为辞人之赋:“奢侈相胜,靡丽相越,不归于正也。”在扬雄看来,从楚国景差、唐勒、宋玉,到西汉枚乘、贾谊、司马相如,都是走的“辞人之赋”之路,其中司马相如就是“辞人之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张戒《岁寒堂诗话》在诗话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对它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多数研究者都简单地把张戒作为“言志为本”说的倡导者,而忽略了张戒对儒家诗学理论的创新。张戒论诗的创新之点,是在传统“诗言志”和“文气论”的基础上,把二者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意气”说,并由此打通了传统诗学“志”与“情”之间不可逾越的道德屏障。  相似文献   

13.
通往休谟的逻辑阶梯论《逻辑哲学论》之渊源张铁声“哲学家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早年专攻工程和数学,搞哲学只是半路出家。他在他的著作中“除掉闪铄其辞地或者随随便便地提一下之外”,“从来就不提及任何哲学前辈;连他谈到弗雷格和罗素的那些话有时候也含糊其辞”①。...  相似文献   

14.
“不务张其义”、“唯利之求”,否则,就会因利益纠纷“上下交相诈”,“国不免危削”o。对个人修身而言,“以义制事,则知所利”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保利弃义,谓之至贼””。他强调“义”对于人是须臾不可离之物。人与禽兽之别就在于“义”字,并明确提出君子应当“以公义胜私欲”、“志忍私、而后能公”四这说明道德修养中的义与利比较是要经过思想意识内部的斗争来完成的。儒家中的先秦诸子,对义与利的阐释,都是倡导以“义”为第一,“利”要服从“义”的要求这一观点。但是,他们的“贵义贱利”思想从来就…  相似文献   

15.
浅谈张祜的山水寺庙题咏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张祜的山水寺庙题咏诗吴在庆唐代著名诗人张祜一生坎坷不遇,久游江湖,行这几遍大江南北。他“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如杭之灵隐、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卷,润之甘露、招隐,皆有佳作”,①留下了许多题咏山水寺庙的诗作。它们诚如陈继儒所...  相似文献   

16.
初唐诗人李峤,文思“神敏”,诗赋“典丽”,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与同乡苏味道并称“苏李”。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①。刘昫则曰:“苏李文学,一代之雄”②。欧阳修曾引时人赞语日:“苏李居前,沈宋比肩”③。这都说明,李峤诗歌在唐代以及后世,均有相当大的影响。但通行的几本文学史著作在论及初唐诗歌时,对李峤作品或一字不提,或一笔带过,或目为御用文人,贬之甚低;在唐诗研究中,迄今尚无一篇研究李峤的专文。实际上,李峤是初唐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在唐代诗史上,自有其承上启下的历史功绩。笔者试图从考察李峤其人出发,探讨其诗歌创作的特点,俾使能  相似文献   

17.
荆州是东晋王朝的“国之西门” ,荆州军被时人称为“西军”。桓氏世居荆楚 ,通过施恩泽惠 ,笼络“西人” ,“为荆土所附” ,桓氏家族的盛衰兴亡与其掌握的由西人组成的西军紧密相连① 。本文将缀合史料 ,探究东晋时期桓氏家族地位之变迁 ,以及桓氏笼络控制西军、西军与桓氏成败之关系 ,并论及东晋兵制之概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近几年学界关于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的讨论,绞成一团乱麻,根子在于不讲研究视角、策略、方法的选择,没有先用哲学的方法,抓住二者关系网中的“纲”,“纲不举’’便盲目地比较二者,以求“目张”,这是徒劳之举。只有用哲学的视角,找准考察二者关系的最佳切入点——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然后用逻辑学方法比较两对象的异同,进而沿着两对象异同的脉络去比较两学科的异同,才可达条分缕析的“目张”之效。任何社会科学,一旦抛弃了哲学、逻辑学的视角和方法,有时就会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外国人说:“没有一种艺术传统要比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更加竭尽全力于灵感的追求”①。这或者真算得是旁观者清吧!当然,中国古代的作家们是不会想起inspiration这个词来的,但是他们确实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如“应感之会”,“天  相似文献   

20.
楚辞《九歌·湘夫人》的文体与内容,多年来解说纷繁。我们发现各种误解皆与该篇篇首的“与佳期兮夕张”一语有关。使用汉简与碑铭等资料,证明句中“夕张”的“张”字实为“瞻”字之借,如此解说,文意通畅。这一发现对于解释《湘夫人》及《九歌》相关篇章的内容和文体特征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