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文学研究者要有多元的文化视野,中西文学的比较要跟文化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比较,并不是单纯的“异同”区分,更多的应是规律的探寻,力求寻找出人类进行艺术美而创造的一些共同规律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特殊规律。多元文化的局势正在形成,横向开拓和寻求参照系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如何把文学研究的目光转向全球,通过跨文化、跨国别的文学研究,去探求超越文化、国别、特别是能够涵盖东西方文学特征和性质的文学理论,是当今文艺学学科建设中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文化深层结构论、文化相对论和哲学释义学方法引进了文化史研究,国际上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也对国内的“文化热”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由此而来的对中国近代的反传统思潮、特别是对“五四”的反思亦成为文化史的热门话题,这无疑有助于深化文化史的研究.但问题亦随之而来:一、中国近代、特别是“五四”时期的启蒙者是不是“最传统的反传统者”?他们以近代西方文化作参照系来反省传统文化,是不是一种片面和浅薄的表现?二,从释义学方法能否得出近代启蒙者根本不可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论?三,应以何种态度来看待西方学者的东方探寻?以上三个问题都涉及对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史的认识和论的评价问题,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阴山地域是我国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研究阴山文化史要紧紧抓住阴山地域民族融合发展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论述。研究阴山文化史至少有三方面意义:为中国文化史补充新内容,开拓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为多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提供借鉴,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促进阴山地区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扬弃律降大任1、当前文化研究中的问题学术界的“文化热”虽说“热”了好多年,但真正的文化研究却未见多大的起色。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言,多的是“炒冷饭”,或介绍、引进一些西方文化学及中外现代新儒家的观点、著述,再就是某些分门别类的专题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和迁哲郎(1889-1960)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化哲学家和伦理学家。《风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核心观点是“风土文化论”。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分析了“风土文化论”的形成原因,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和迁哲郎的个人生平与学术兴趣在“风土文化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家庭教育和乡村的生长环境对他的性格影响;他对日本历史文化的深层思考,其中“日本人意识”是他展开对日本民族及其文化探讨和追寻的起点;时局变化和“国策”需要对“风土文化论”写作的影响,“战时”的写作背景是他无法摆脱的时代局限;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传承。其中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他的触动最大。  相似文献   

6.
《史记·论六家要指》的文本解读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论六家之要指》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历史文献对于划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之大系,对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理论总结,对于奠定中国思想文化之主体多元格局,对于考察中国文化史、哲学史、学术思想史都具有方法论的普遍指导意义。历代学者对《汉书·艺文志》多从文献目录学角度进行研究,清代学者王鸣盛摘引金榜的话说:"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石也。"①近现代学者梁启超、胡适、侯外庐等已经注意到《论六家之要指》与《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7.
王珍喜 《兰州学刊》2006,(4):12-13,141
陈序经是“全盘西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全盘西化”主张最坚决、最彻底、最系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独特的位置。本文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对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作一概要的评介,以期对“全盘西化”论的真义和得失有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并对当前的文化实践活动有所回应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蔡尚思我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观点,已详见于《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中国文化史要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等专著,并写有《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九大丈柱》等专文加以阐述,这里略述其大要...  相似文献   

9.
1984年,丁守和、蒋大椿两同志发表了《试论文化史研究的对象和途径》一文。文章提出:“能否将文化作为一个总体来研究,设法探寻较之整个历史发展规律适用范围要窄狭,而又比各种具体文化形式(如哲学、文学)发展规律的适用范围较宽的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呢?这样的规律存在吗?我们相信它是存在的”。文章还“希望从事和关心文化史研究的同志,能够留意这个问题,加以深入探讨”。对于前揭论文所提出的这一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作一尝试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思想中的文化多样性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平 《学术研究》2005,47(5):86-94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常把文化视为一个社会独特的生活方式的总和,认为其中所包含的信念、价值规范和知识体系构成该民族特有的传统。本文从另一角度,即一国文化的内部多样性和差异,以及外来文化因素在一国文化演化中的意义,对中国文化史进行了回顾。作者特别讨论了近年来海外社会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hybridity”(文化杂陈)和“hybridization”(文化交融)在中国历史思想中的体现,认为中国古典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理念是对文明必然冲突论的反驳。  相似文献   

11.
清初士人的政治论是清代思想文化研究者莫不关注的论题,但以往的研究,少有沿波溯流,探求清初政治论的重要思想源头.本文从公私之辩、君臣、宰相、封建、明体适用五个方面,揭示清初政治论与宋儒政治文化的紧密联系,为清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开拓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张敏 《理论界》2007,(5):151-152
文章分析了陈序经“全盘西化”文化观的理论基础,论述了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的主要内容。认为建立在“文化圈围”理论基础之上的“全盘西化论”,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情感层面都有不可行性。但并不否认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细珠 《学术界》2005,(2):23-28
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要求立足于中国本土 ,坚持中国本位 ,借鉴西方经验 ,探寻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脉络 ,建构中国自己的思想文化史解释系统 ,确立中国本土学术研究在国际汉学界的学术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孙中山和毛泽东文化观的趋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尽管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在对近代以来争论不休的中西文化问题上,却有着大体相同的认识.探讨孙中山和毛泽东文化观的趋同性,进而说明毛泽东对孙中山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一、传统文化观的趋同性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他的论著和演说中,他经常称赞中国是‘地球上最老景文明的民族”,是很有创造能力的民族,有很好的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民国成立以…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史”是研究者以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至于什么是“文化的眼光”,这就要回到一般所谓“大文化”观念上去。“大文化”观念认为,“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在历史研究中,文化与文化史无疑是重要的,但它们的地位必须在历史的语境中,由人类实践活动的坐标系来确定。来自新文化史的启示,对于人们思考文化史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具有积极建构意义,但与此同时,文化史研究者也应警惕新文化史内在的隐忧,借助新文化史提出的问题思考文化史研究的走向:首先,新文化史并非文化史发展路径中必经的一站,二者学术旨趣相近,可以互相借鉴,但是不能相互替代;其次,文化史必须从它在后现代主义——新文化史那里所能找寻到的认同点中谨慎选择,在“再现”与“建构”、“想象”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至于矫枉过正;再次,文化史必须致力于碎化历史与总体史的制衡。  相似文献   

16.
海上洋场繁华小说 ,指的是产生于一八四三年(清道光二十三年 )到一九四一年间 ,描写海上洋场繁华生活的小说。上海又称“海上” ,租界又称“洋场”。研究海上洋场繁华小说对我们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文学都有重要意义。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角度看 ,海上洋场繁华小说研究的意义首先取决于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特大城市 ,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在经济文化方面起着比北京更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种说法称 ,就中国历史来讲 ,“两千年看西安 ,五百年看北京 ,一百年看上海。”① 另一种说法称…  相似文献   

17.
一、文化和文化史的概念“文化”和“文化史”是西方学者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提出的研究课题,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蔚然成风.中国学者研究文化和文化史晚于西方学者,但近几年来,在中国学术界出现了“文化热”,成为大家所热衷于研究和具有浓厚兴趣的热门课题.关于“文化”的概念,从公元1871—1951年的八十年中,对文化所下的概念和定义一共有一百六十四种;我国学者从本国的历史特点出发,对文化的概念和定义也作出了许多新的解释,中外学者对文化概念和定义的含义是众说纷纭的,北京大学教授阴法鲁先生等把文化的含义归纳成为四种界说,我认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前言》中申述的四种界说是:第一义,指每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积年累代,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所取得的各种成果和成就的总体而言.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第二义,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  相似文献   

18.
季家珍的《印刷与政治 :〈时报〉与清末改革文化》 ,是英文世界众多上海史著作中自具特色的一种。作者借助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从《时报》入手 ,以“中间地带”理论为架构 ,融文化史、政治史、社会史于一炉 ,讨论了晚清上海报人在塑造新国民方面的作用 ,报人与下层民众、上层政府之间的关系 ,立宪派报人在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者的“中间地带”理论架构 ,为学术界关于中国“公共空间”的讨论增添了新的一说 ,为繁盛的上海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老子》哲学中,“道”的涵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世界的本原,二是指一种规律。检视《老子》“道”论,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创造和文明发展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未来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