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谢威 《决策与信息》2010,(11):188-189
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对国家的货币、信贷以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是考察货币政策作为能动的政策变量,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能否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也就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没有影响,即货币供给变化是否导致实际经济变量变化的问题,这实际上涉及到货币中性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调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而采取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自央行成为独立的宏观调控主体开始,我国在各个区域一直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不同的属性,因此在不同区域传到国家政策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保证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和货币政策效果的最优化,中央银行应因地制宜,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在区域上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孙风伟 《经营管理者》2014,(26):211-2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不再是仅仅作为经济专业的研究课题而存在。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通过对利率、消费、投资、总需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而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都要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两个角度来考虑,因此IS-LM曲线就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民众的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2009年我国首次将管理通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的内容,而预期模型的难以求解使得对影响预期的因素研究重要起来。在经济高速增长和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的背景下,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的逐步显现是影响我国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并使民众的通胀预期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这要求货币当局应尽快建立测算民众通胀预期的指标体系,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财政政策?通俗地说.现代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采取一定的财政手段调整财政收支形成不同的组合。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看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手段和财政收支的组合。同时还要看配搭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从2005年开始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这就是政策转型。转向稳健财政政策是以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基本实现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引起了货币定义与供求关系的全面变化,导致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发生了偏离。应建立货币政策体系自身创新机制和动态自我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央银行地位。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以提高政策操作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金融园地     
<正>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财政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财政政策执行的结果。一般来说,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目标即为有效;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效果不佳即为无效或者低效。但要判断政策的高效和低效,则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还要分析为执行政策而付出的成本和政策停止后经济运行是否仍然平稳。为此我们在对某项财政政策效应的优劣做出客观评价就形成财政政策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想使财政政策结果有效甚至高效,就不能回避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财政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财政政策执行的结果。一般来说,政策实施能达到预期目标即为有效;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效果不佳即为无效或者低效。但要判断政策的高效和低效,则不仅要看政策执行的结果,还要分析为执行政策而付出的成本和政策停止后经济运行是否仍然平稳。为此我们在对某项财政政策效应的优劣做出客观评价就形成财政政策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想使财政政策结果有效甚至高效,就不能回避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必须将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经济学理论逻辑证明,只有就业稳,人们的收入预期才能稳;而人们的收入预期稳,消费需求才能稳,由此才能有效地稳投资、稳金融、稳外资、稳外贸。实现优先稳就业的目标同时需要政府宏观政策的配合: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应该加力提效,并立足于供给侧重点推行结构性减税;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中性,确保货币供应松紧适度。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实现其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2014年我国对经济增速有了全新的看法,在此经济新常态下,对货币政策科学抉择尤为重要。本文在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现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践效果,并对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对通货膨胀,央行一般会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其进一步恶化,例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政府和学理一直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在心理上的作用比在实际影响货币供给的作用上要大得多。社会公众对央行下一步即将采取的措施的预期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际效益,如果央行采取的措施在社会公众的预期之内,那么货币政策的效应将会被公众进行"心理消化"而降低了效果。可以说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公众的接受或者预期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出发探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作为金融政策的核心,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和其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来分析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在京闭幕,会议为2010年的宏观调控定下基调。会议决定,在宏观调控方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不受限制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措施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货币政策对于产出和价格有明确的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对有效性有差异货币增长是有效的政策工具而利率不是。名义汇率的变化影响产出和价格。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实施是关系整个国家宏观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通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提出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新理念,并进一步提出运用新理念推出稳健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霍侃 《决策探索》2011,(1):36-37
在财政积极与货币稳健的政策组合下,如果财政政策执行、尤其是公共投资过于积极,信贷投放则难以控制,货币政策也难言稳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企业获取信息存在粘性的DSGE模型,分析了信息当期宣布和提前宣布或预期到信息两种情况下,发生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2种冲击时,宏观经济变量的响应,进而研究主要变量间的共变性与先行滞后关系。结果表明,在基准信息粘性条件下,信息即期宣布,面对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冲击,通货膨胀的滞后性存在差异,货币供应冲击发生后的8个季度,通货膨胀达到最大,政府支出6个季度,通货膨胀达到最大,通货膨胀在这2种冲击下均存在惯性。名义利率能够对这2种冲击做出即期反应。信息提前宣布时,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能够做出即期反应,到信息实现时,在充分吸收信息基础上,反应达到最大,然后呈非连续性快速恢复。从频域和时域角度看,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2个变量均滞后于实际货币供应,因此,当前可以采用即期增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提前宣布增加货币供应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组合政策,达到"稳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配合方式入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地实现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差异?本文试图采用Logistic平滑转换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以央行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来度量通胀预期,基本结论如下:(1)短期来看,在低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相对更有效;(2)而对于通货膨胀影响方面,在高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冲击相对更快显现出来,而在低通胀预期状态时,货币冲击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通货膨胀惊吓现象,即初期表现为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然后显现正向效应,在大约11期之后正向效应达到最大,且对物价影响力度往往大于高通胀预期状态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