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麒贺 《经理人》2006,(9):30-30
江湖永远充满变数,红海退潮也正是掀起蓝海的可乘之机外来和尚如何念好经?这是摆在所有外资品牌面前的难题。今年6、7月以来,赫赫有名的松下、LG、三星、博世等外资厨电产品先后传出收缩在消息。盛夏不太平,这些洋品牌头上,取代当初“榜样”、“楷模”光环的是“水土不服”、“盲目偏执”等一道道逐客令。甚至有人说,2006年已经成为外资厨电品牌的生死线。我以为非也!虽然厨电市场已经成为家电生产制造商、渠道商竞逐的最大焦点,而本土企业的迅速崛起也与洋品牌形成了一定抗衡之势,但是伴随这些退潮者“瘦身”和“战略转移”之后的,是充满…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再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利好信息的刺激,国内酒店业进入难得的发展高峰期,使得中外资本纷纷将目光投向中低端市场。于是,经济型酒店成为酒店业里出现最为频繁的名词。国内经济型品牌酒店目前在市场上占有比例不足10%,巨大的潜力已经使经济型酒店市场燃起狼烟。“宜必思”、“假日快捷”、“速8”、“美兴”等众多经济型酒店的外资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日化行业“资本时代”与“品牌时代”特征更加突出,跨国外资品牌进一步高度垄断中国一、二线市场,而且通过集体“下乡”,进一步抢夺中国三、四线市场。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在中国乡镇面临巨大发展的机遇期中,面对这场抢滩之争,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应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一些产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外资掀起了一场对我国行业领航企业并购的浪潮,由过去的“帮贫”到现在的“掐富”。外资大举并购我国行业领航企业,南孚、好孩子等便是典型的代表。在“民族力量”南孚电池被并购后,今年二月份中国童车业内“第一品牌”企业“好孩子”被一个国际私人投资机构——太平洋同盟团体以1.225亿美元收购,成为中国第一起杠杆收购;三月份,G华新公司第二大股东HolchinB.V.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是“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第一个外资按该“办法…  相似文献   

5.
张学森 《经理人》2008,(11):36-36
10月13日,原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对外声称:“天府可乐目前正在考虑从百事可乐手中索回天府品牌。” 天府可乐能否索回品牌?无法预知,但肯定的是,外资并购中国本土品牌新的风波再起。  相似文献   

6.
汲剑磊 《领导文萃》2009,(9):112-115
所谓挑战者品牌,是相对于市场上的主流品牌而言的二线品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许许多多的民族品牌都没有逃脱被强大的外资品牌收购的命运。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市场环境下,处于弱势的一方的挑战者品牌如果没有很好的突围之道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王健 《经理人》2011,(4):8-8
被外资占据大片江山的中国日化市场,本土品牌何去何从? 上海家化坚持“中国文化特色”的版本,虽然提供了一个途径,但对于整体本土日化品牌来说,要集体重返市场主角的地位,看起来还是那么漫长。  相似文献   

8.
<正> 报载,广东惠州传出一条大新闻,近年走势强劲的国有企业TCL电子集团,兼并改组了英籍老板的一家跨国公司——香港老牌彩电企业陆氏实业公司,用国有彩电品牌取代了外资的进口品牌。 香港陆氏实业是一家上市公司,是较早涉足大陆彩电市场的企业,其品牌“佳丽彩”八十年代初在内地销售,后在深圳建了一个以外销为主的生产、科研基础。然而,时隔十来年,这家“洋”彩电的老字号却被国内彩电市场的黑马——“TCL王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拥有民族品牌的企业被外资收购或与其合资经营,这些企业本想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管理、设备和国际市场渠道,以壮大实力,然而事实上许多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后就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特别是化妆品,外资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而我们的民族品牌却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私募基金巨头凯雷将徐工机械揽入怀中,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入股华菱管线,比利时英博集团天价将福建雪津啤酒收入囊中,疲软多年的水泥业已成为外资最青睐的香饽饽……一时间,“外资并购”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当人们对外资并购风潮投以关注的目光之时,警惕外资“恶意并购”的呼声也逐渐增强。时刻保持对外资“恶意并购”的防范心态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这个话题却渐渐演变成“外资并购=恶意并购”,甚至出现了某些令人不安的“妖魔化外资”言论。事实上,“恶意并购”并不是外资的专属,两者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卡特彼勒成众矢之的最近一…  相似文献   

11.
那些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3,(34):17-17
100万美元“外资”售价17万元人民币——在全民招商浪潮下,层层摊派的引资任务激发了基层官员的“创造力”,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一条“买外资”产业链。如东部某城市近几年就上演过每100万美元“外资”售价17万元人民币的戏码。通过与中介合谋注册“外资公司”让钱空转一圈,地方政绩耀眼,中介乐得赚钱,留下的却是一本财政烂账。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中国品牌日,来自全国1000多家品牌企业汇聚一堂,向世界传递中国品牌新势能,吹响中国品牌出海的嘹亮号角。作为民族品牌的一员,“大国浓香”五粮液深度融入品牌日框架下开幕式、分论坛、展会等,以及“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中国品牌全球行”“2023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等系列活动,以品质、品牌演绎“大国浓香和美五粮中国酒王”的奋进姿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企业并购特别是外资企业对我国企业的收购事件已经是非常平常之事。而在外资收购中方企业后对中资品牌进行品牌消灭行为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中方立场上,缺少从战略立场对外资品牌经营战略、品牌理念进行研究,不能够更深刻了解中方品牌消失内在原因。从外资企业品牌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洋 《经营管理者》2013,(23):183-183
本文在详细介绍我国化妆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外资对我国化妆品行业的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欧莱雅、强生、资生堂等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投资案例,分析了外资化妆品行业取得成功的原因与民族化妆行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据此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一方面,政府要扶持企业,改革税收制度,强化化妆品市场的安全管理,构建和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研发,树立品牌,注重市场细分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南孚、双汇、厦工等曾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落入洋人之手.外资并购日益成为牵动国人神经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超过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90%的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者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这种态势引发了人们对外资并购的整体审视和制度反思。外资并购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市场垄断。买断、封杀我国的民族品牌,削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等负面效应。为此,政府必须立法,规制外资的并购行为,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跃华 《经理人》2005,(6):89-90
进入成熟品牌聚集的市场,陷入“狼群”的“中兴”只能迅速变身为“狼”在中国电子产品市场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国外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介入市场时机早,在品牌建设上费用投入巨大,造成“高品牌”门槛,从而拥有领先的知名度、足够的忠诚度、高额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溢价价值。手机市场就曾是这样的状况:前期,NOKIA、MOTO等国外品牌已经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2003年,随着波导、科健、TCL等国内品牌的崛起,带动了国产品牌的整体发展,到2004年底,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达到50%,可以说,中国的手机市场已经“群雄割据”。这个时候,“中兴”作为一个新的手机品牌进入市场,无异于身陷“狼群”,如何在“狼群”竞争中实现突围,迅速变身为“狼”,甚至是“狼王”?  相似文献   

17.
依据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 ,外资的进入有利于弥补国内储蓄和外汇缺口 ,但我国进入 90年代以来 ,出现了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国内储蓄过剩和外资巨额持续流入并存的现象 ,即所谓的内、外资“双溢出”现象 ,这已难以用“两缺口”理论进行解释。在国内储蓄以有效转化为投资的状况下 ,外资的大量进入会对我国的资本形成产生一定的负效应 ,威胁我国的资本安全。对此本文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并提出了一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以高压电缆为研究切入点,研究构建和应用“上海品牌”质量管理模式,从“强”品牌基础、“拓”品牌实力、“展”品牌特色、“塑”品牌形象等4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上海电缆专业管理水平,推动高压电缆专业管理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上海“电缆名片”。  相似文献   

19.
外资产业控制报告推荐度指数★★★★★★引进外资的初衷是为了利用和放大外资三方面的积极效应:资本的积聚效应、先进技术的扩散效应以及管理和营销经验的示范效应。实际情况是:产业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市场和原创品牌被外资所吞噬,产业控制力被外资所削弱,技术溢出效应未如预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民族品牌的坟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并购高潮迭起。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并购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海外跨国公司的身影:阿尔卡特控股上海贝尔、格林柯尔入主科龙电器、印尼国际财团与轻骑集团进行战略重组……因此如何理性而全面的看待外资并购这一问题,吸取以往那些民族品牌沦陷的教训,寻求民族品牌的出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