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941份调查问卷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认同状况。调查显示:人们对民族语言、传统信仰等方面的认同程度不高,但对饮食等习俗方面的认知程度较高;各族群众的族际交往频繁,族际通婚比例较高;对中华民族和广西地方的认同程度很高。民族文化认同与社会稳定及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合理的民族认同结构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的现实的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民族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象征,是构成民族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表达、显现与传承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语言是民族共同体形成、聚合的基础,因而增进民族语言认同是建构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要坚持语言平等政策,全面、科学地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和使用,以达到少数民族语言认同与国家通用语言认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之一,民族语言可以表达某一方面的民族文化。"木"是古老的象形字,研究"木"字包容的古汉民族与古纳西族祭木的文化意蕴,可以从中探寻到汉民族古文化与纳西族古文化的契合点与同质性。这是文化语言学在语言基础上对文化历史作出的重新认识,展示了汉语研究的又一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文明象征,东北民族的多元文化培育了多样的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是民族语言生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语言的永恒交流,就不会有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所以,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民族之间的接触必须使用语言。双语现象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族际交往所产生的必然。这一语言变化过程不仅涉及到互相接触的每一种语言发展的自然状况和语言使用者的人文情况 ,还涉及到每一种语言的自身语言状况和相互关系等因素。本文所论述的东北地区历史上民族语言的变化过程典型地展示了双语现象的基本规律、模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接触中,达斡尔语保留了古老的蒙古语族词汇,从满语、汉语和其他外语中吸收了借词,从而使达斡尔语词汇日益丰富和纷繁,语言表达系统更加完善.从达斡尔族语言的变化能够体现出历史上达斡尔族与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情况,是研究考察民族发展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是各个人类群体和族群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就成为实现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对语言和文化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与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强调民族语言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最后探讨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语言接触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文章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其接触类型、接触内容与发展方向,考察民族交流的发展情况.通过调查得出,语言接触涉及到的领域有语音、语义、语法层面,具有渐变性、系统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等特征.语言交流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使语言文化生态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族际交流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族际交流以一种或多种形式显现着。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 ,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在进行着调整。在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调整当中 ,一个十分显著的要素就是族际交流加强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突破了以往的空间和时间的界线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广度和深度、频度和强度方面 ,还是在互动的维度和互动的情境与方式方面 ,都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回族、撒拉族、藏族等民族个案的研究 ,探讨了西北各民族族际交流的形式与族际交流过程中的文化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高甲布努瑶歌文本是瑶族用壮族古壮字传抄并以北部壮语方言为主要演述语言的民间口承文献。桂西北壮汉瑶三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征为群际接触提供重要场域,也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空间基础。受接触场景中政治、交通、经济与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清末民初桂西北壮汉瑶三族的群际接触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接触情况,其群际接触的中介变量包括群体间的依存关系、群际互动、群际情绪和认知因素等,这些中介变量所凝练出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推动民族交流交融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的语言学科。通过民族语言研究各民族文化,不仅能加深对各种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认识,而且对揭示各民族文化史上的未知现象,重塑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面貌,了解各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都有重要意义。各民族语言的词汇、语音、语法,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各民族语言的整体结构和系属关系,也能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文化语言学将从民族语言中获得无限的资源和生机,同时,也将提高民族语言研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文学创作语,当代汉语文学在新疆的跨语际传播与接受,不仅加强了新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而且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它还是中国当代文学、文化走向中亚地区的重要载体,具有桥梁纽带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重新认识当代文学在新疆的跨语际传播的现状与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可能的出路,促进各民族文化、文学的交流与交融,以期实现中国文化、文学在中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朝鲜族人群为调查客体,从基督教信仰的视阈出发,以朝鲜族的身份认同对象所涉及的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朝鲜半岛的同源民族,以及中华民族三个层次为内容,阐述朝鲜族认同的现状,分析朝鲜族认同背后的因由,总结基督教对于朝鲜族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沈阳市朝鲜族群体基于共同的族源、血缘、语言等因素,在群体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向等层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宗教、大众传媒、文字等文化要素对湘南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方和民族独有的文化保持了本民族语言或方言的独立性或持续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往,易于双语现象、双方言现象的产生以及语言融合与共同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思维具有民族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民族性不可避免会反映到语言中。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交融直至借用过程,都要依据引进他语词的民族思维特性进行转换,反映到语言上就是对借入的外来词按照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特点进行适当改造。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外来词要经过本民族思维的梳理,使之具有本民族语言的特点,才能在本民族词汇系统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在各民族的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一个民族成员被本民族的文化“文化化”的过程,也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维系本民族认同的纽带。家庭教育所涉及的本民族的文化因素会对一个民族成员的一生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下一代。因此家庭教育对传承民族语言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赴韩朝鲜族劳工群体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跨国族群认同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发现, 赴韩国务工的朝鲜族的认同呈现国家认同在加强、民族认同在清晰、跨国族群文化认同在增强的特点.影响国家认同加强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性适应的困难和中国的快速发展,影响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是业已形成的群体差异和社会适应的困难,影响跨国族群认同的主要因素是韩国文化辐射力的增强.研究表明,如何应对跨国族群文化认同将会成为跨国民族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无论何种民族的语言,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外民族语言中吸收自己所没有的概念的词汇,来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词汇成员,使自己不断充实、丰富、发展。彝语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新概念的词,是要通过一定的处理才能进入本民族语言的。弄得不好,不但会影响本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影响民族间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近年来族际婚姻在裕固族中日渐普遍,使其人口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对语言、家庭习俗等文化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对当地民族关系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