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较之我们所拟定的中古音和上古音,较之于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少了入声、少了全浊声母、舌根鼻音(古疑母)没有了、爆破音少了(现代汉语舌面塞擦音是从古塞音分化而来)。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与汉语各方言进行比较,方言中都或多或少地保存有古音中的浊音成分或入声等。本文立足于普通话舍口呼零声母唇齿化现象研究。从发音学和音韵学角度探究舌面音发音部位前移的原因,提出舌面音发音部位前移是语言各要素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零声母w音v读现象普遍。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北方方言区有38%左右的人w音v读,其他方言区为10%左右。可见,北方方言区w音v读现象比其他方言区普遍。分析其特征及形成原因,我们发现v这种唇齿擦音其实是半元音w的一种变体。它的形成受前后音素不同音位上的口形变化的影响,也与个人的发音习惯及发音的不稳定性密不可分。北方方言区之所以v读现象普遍,与其发音时口腔与面部运动较强有关,而其他方言区口腔运动相对较弱则减少了v读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语音学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发展促进了近代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在民间文艺的创作和表演、聋哑教育、速记学的原理和运用以及语言机能病理学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为外民族掌握汉语提供了方便。为使广大方言区同志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帮助语言学,特别是汉语拼音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汉语音节和英语音节的特点出发,对英汉语音节结构英语音节中音峰与汉语音节中韵腹、英语音节中音首与汉语音节中声母、英语音节中尾音与汉语音节中韵尾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英语的轻重音理论与汉语的声调理论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澳字的正音论述广州话η声母的古音来源,分析中古疑母和影母互转的语音变化规律;评述广州香港两地字典字汇澳字以及η声母字读音差异:广州比较重视口语读音,而香港则偏重传统读书音;比较国内一些方言论证澳字读η声母合乎音理;对比越南华人的读音论证η声母字音丰富是广州话的特色,百年不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汉语大词典》、《辞源》“车渠”词条下第一个义项的释义和引例提出商榷。“车渠”作为车的一个部分 ,其确切意义是“车辋”———车轮的外周 ,而非上述两部词典所定义的“车轮”。在结合《周礼·考工记》和其他古籍中的材料对这两部词典都引用的《尚书大传》中的例证进行分析后 ,认为该例证中的“车渠”既不是“大车之渠”(车辋 ) ,也不是“车轮” ,而是一种巨大的海生物车渠。北宋著名学者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提出相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北京话辅音系统中可否把舌面音和舌根音看做同一音位,或把舌面音和舌尖音看做同一音位,笔者用历时音韵学的观点提出了作为底层形式的舌面音存在的证据。这和汉语拼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对j,q,x音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不应该因为经济性原则把它们归入舌尖音或者舌根音。  相似文献   

8.
说“Bo”     
“Zi”字是一个正字,义为母牛,“Bo”则是“Zi”的e俗字,刘师培《左 外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这一问题上有疏失。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的“ ”、“ ”被学者们释为“鬼”,“田”用来指称殷先公“上甲”。将它们与相关字形作比较,从字形学、音韵学等方面加以论证,以为“ ”字为人戴盔之形,在甲骨文中表示“鬼方”,“鬼方,,或是有戴盔习俗乏远古部族:“ ”本有敬畏之义:“田”即“ ”、“ ”上部分所从,为“盔”字源词书写形式,在“ ”、“ ”字形中有表音功能。文献中的“上甲”可能是“上微”之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汉、维语的音节、起音、领音、收音及元辅音组合规律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12.
王东在《<水经注>词语拾零》中指出“秀”有“高出、特出”义。通过全面查检《汉语大词典》以及详细分析《汉语大词典》中所有含“秀”的词条,笔者发现其中有部分含“秀”的词条忽视了“秀”有“高出、特出”义,释义未确,旨在纠正其错误。  相似文献   

13.
音节在语言学术语中一般是指一个语言基本单位,各种语言中都有音节的存在。但是对于不同的语言,音节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英汉语音节内部要素之间的拼合性入手,分析了两种语言音节构成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汉语音节内部要素的拼合性不明显,具有相对凝聚性;而英语音节内部要素具有明显的拼合性。  相似文献   

14.
“白”是各民族语言中的基本颜色之一,在汉韩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颜色词“白”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以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韩颜色词“白”概念隐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苗语(以中部苗语为例)和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深入分析了这两种语言在音节层面上的共性与差异。文章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介绍两种语言的音节结构特点;二是分析两种语言音节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好的发音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音节是语言的最小自然发音单位,是重音、节奏和语调的基础。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单纯音素的正确发音并不意味着能发好英语音节。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犯的音节发音错误,通过英汉音节结构对比,基于语言迁移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学生音节发音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负迁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人向来以物咏志,周敦颐的《爱莲说》说流传百年,为大众所喜爱,也真正地奠定了莲花在中国文学中清廉高洁的艺术形象。其中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对莲的咏叹,更反映出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本文将以躯体标识器补充下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究《爱莲说》的认知结构,发掘使其能够广泛流传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8.
"索吻+O"源于"向+O+索吻"。重新分析和概念隐喻使其结构定型。这类结构主要用于新闻标题,语用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一种音节结构突出的语言,音节对于汉语语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探究音节对于汉语语法的影响,可以揭示汉语结构规则的本真面貌与深层驱动。  相似文献   

20.
语法体系的产生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的 ,当一种语法体系不能适应语法研究发展的需要时 ,必然为另一种语法体系所取代。“小句中枢说”取代“词组本位” ,这是语法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