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找到创新素质形成的心理机制。创新素质形成的心理机制为接受创新——满意创新——信奉创新——立志创新——创新成为人格,以此序列进行培养,可以达成创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创新型人才就是综合运用自身的创新素质不断地为社会进步或科技发展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人.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是好奇心、执着心、反叛性和兼容性;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是品质、知识、思维、能力和健康.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要营造创新文化,搭建创新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健康的心理环境;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形成创新教育体系;建立创新机制,形成评价体系;建立法律屏障,形成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3.
浅论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养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在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构建健全的人格心理、形成活跃的创新思维等大学生素质养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但由于传统文化模式对民族心理及人们观念的根深蒂固影响,创新教育实行起来大打折扣.本文就创新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剖析和事实论证.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培养和实践来挖掘。创新精神的形成既是整个创新教育的最高目标,又是推动个体终身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既要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素质,又要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济南大学文学院的杨杰副教授在《理性的直觉与直觉的理性——论美育在自然科学教育中的内在动力机制》的来稿中说: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内在机制是促进受教育者形成理性的直觉化和直觉的理性化相统一的文化心理机制, 这种心理机制有助于将知识内化为素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自学能力培养中的心理调适问题.本文认为自学能力培养是创新品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创新人才的自学能力培养中的心理调运方法与手段,从而提出以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培养和提高创新型人才的自学能力与素质.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本文从幼儿创新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幼儿园创新教育的特点,从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观念、为幼儿构建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学习空间、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为幼儿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以及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等五方面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三结合"声乐教学思想,对原有的声乐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一个包括理论、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剧目创作等在内的完整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三结合"声乐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色包含了观念创新--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西方与中国传统声乐文化;技术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成功率;知识创新--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领导方式创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政治态度是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态度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态度的形成依赖于内部心理机制,心理机制在大学生政治态度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大学生政治态度形成中心理机制的引发,实施与“心理机制”相协调的政治态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