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投资过快、信贷过多、顺差过大"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措施.至2006年三季度,这些政策开始显现成效,下半年宏观经济开始从高位回落,全年经济运行继续呈"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根据工业和投资的增长趋向,预计四季度GDP增长10.3%,全年增长10.6%.  相似文献   

2.
与增长回落的普遍预期相左,今年1季度,在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持续强劲与货币供应和贷款投放偏多偏快的相互作用下,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GDP增长10.2%。鉴于产能过剩加剧,货币政策适度趋紧是必要的,但政策调控很难解决体制障碍造成的问题。重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取向是正确的,放松政府管制和减少市场干预,增加汇率浮动幅度和灵活性,实属明智之举。不过,一些安排与此相悖,一些选择的实际效果也无保障,需要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运行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以固定资产投资及货币信贷增长过快、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为特征的经济趋热现象与低物价、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就业压力大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由此增加了宏观调控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为了  相似文献   

4.
趋势     
《领导文萃》2006,(1):8-9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三大特点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表示,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三大特点。首先,物价水平指数增长平稳,物价压力有限,通货膨胀的危险已经不是主要危险。其次,经常账户盈余预计达到G D P的6%。最后,投资和消费增强,国内需求加速增长。(《半月谈》2005年第22期)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有可能再次全面过剩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有可能再次出现全面过剩局面,届时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浪费。生产过剩可能会来得很猛烈。过去投资是以国有单位为主体,本轮投资却出现了非国有为主体的情况。由于非国有部门的投入产出比在…  相似文献   

5.
一、2003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和主要特征(一 )2003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分析1 .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在面对3方面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发的“非典”冲击和严重的自然灾害 )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2003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回升的趋势 ,成为“九五”中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好的1年。预计GDP增幅将达8.5%左右 ,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连续两年实现8 %以上的高增长 ,这是“九五”中期以来的第一次。各项投资需求全面启动、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和扩散、出口增长持续强劲等均表明我国经济开始摆脱过去的“中期调整趋势” ,进入…  相似文献   

6.
趋势     
《领导文萃》2006,(7):8-9
2006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小于通货紧缩的压力我国2006年从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一些重要因素来看:首先,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仍然是制约物价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因素。其次,粮食价格有望趋稳,粮价对价格总水平的上拉作用将有所减弱。因此,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2006年粮价将总体趋于稳定。第三,由于钢铁、水泥、汽车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许多行业库存增加,相应投资增长也将有所趋缓,从而带动国内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幅的回落。第四,从货币供应量来看,M1和贷款增速较低,难以支撑物价回升。第五,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加上进口关税…  相似文献   

7.
由于政府采取紧缩政策的效应初显,今年第3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缓,GDP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6.2%,比上季度回落0.5和1.5个百分点,但经济仍在高位运行,前三个季度GDP增长10.7%。工业增加值增长17.2%。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来看,消费需求稳中趋升。投资需求依然强劲。净出口继续扩大,外部需求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走势来看,第4季度还会继续回落。即使如此,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在10.5%上下。  相似文献   

8.
趋势     
《领导文萃》2006,(4):8-9
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将趋于更加稳健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指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人均国民收入将在2000年的水平上翻番。实际上,在2000年到2005年,人均国民收入已经增长了47%。这就意味着2010年的实际目标相对G D P增长目标的幅度已经含蓄地降低。在确定一个更保守的经济增长目标之前,需要做出一个重要的考虑,那就是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高增长中,已经使收入差距和社会压力大大增加并为之付出代价。“十一五”规划中,我们期待政府能保持7%的增长目标,并且事实上政策制定者中继续坚持9%经济增长率目标的人已经越…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减速换档、结构调整升级优化、增长动力转化提升的"新常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2015年的经济工作看,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加重、房地产下行、通货紧缩风险显现等问题,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自1997年10月开始,出现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中央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着重点,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增加需求,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把拉动内需作为启动经济重大措施的同时,却对有效供给的研究重视不够,以致“通货紧缩”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8,(15):8-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报告认为.在世界经济周期与本国政策调整的双重作用下,净出口的大幅度回落将引领中国宏观经济的下滑,而国际资本的异常流动将增加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在内部结构刚性严重存在的情况下,外需的过度调整将引发宏观经济总量收缩和结构进一步恶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触底?     
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由于经济复苏的初期,私人投资和生产尚未恢复,部分低成本资金可能进入虚拟经济4月16日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比去年四季度小幅回落0.7%,显示经济继续恶化。但如果从环比或3月份指标来看,今年一季度的环比增速明显快于去年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中国经济拐点可能出现在2007年在学术界引发强烈争论的中国经济“拐点说”,首次得到了政府官员的回应。近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参加2006年《财经》年会时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不会变,但由于地方经济的GDP增长将在明年达到顶点,中国经济在2007年出现拐点的可能性极大。令刘鹤最为担忧的是,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行业恶果和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矛盾的显现——除了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煤炭、水泥等重化工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外,汽车、纺织等行业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是前一阶段过度货币投资的一个必…  相似文献   

14.
《决策与信息》2006,(2):69-69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一旦产能过剩将会导致固定投资下降,在其他板块没有追上的同时,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从2005年的数字看,固定投资约占中国GDP增长的四至五成,产能过剩如果导致投资减少,就会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外来投资者正在减慢把厂房迁往中国内地的步伐,因此,他估计今年的出口只会增长15%,远低于2005年的28%。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提出,2013年要重点关注十大问题:2013年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选择、世界经济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化解产能过剩与提高创新能力、农业经营体制创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保持着健康发展,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GDP增长回落幅度较大、国际国内贸易回落大、失业率上升等不利因素,发展重点领域应当是工业、房地产、旅游、基础设施等,今后经济工作重点应是积极争取支持政策和投资支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7.
方烨 《科学咨询》2006,(1):42-43
2006年,中国经济增幅与2005年相比将出现一定下降,但下降幅度有限,估计仍将可能接近9%左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近期推出的报告《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依然比较好,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运行格局。参与撰写此报告的有关专家坦言,2006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发展过程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会不断显现和突出的问题,长期矛盾对短期增长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8.
前沿观点     
《领导决策信息》2008,(24):12-12
面临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人大报告称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区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报告预计我国2008年全年GDP增长将达到10.4%,比2007年回落1.5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在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在200g年表现出逐月恢复增长势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虽然投资对经济恢复增长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并在今后制定政策时应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7):8-9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表示:总体来说,2008年消费、投资、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需求结构更加协调。消费方面,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等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