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哲理诗的意境营造□曾雪山人类的美学史告诉我们,随着各门学科的进展、交叉和融合,人类从整体上认识世界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哲理的追求也成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身觉行动。近些年来,哲理诗的写作,也日趋活跃(本文说的哲理诗,不仅指整体表现哲理的诗歌,也包括局部体...  相似文献   

2.
张虎昇 《江汉论坛》2006,(6):118-120
两晋“玄言诗”大开诗歌说理之法门,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人们对诗歌“言理”功能的认识与实践。陶渊明阐释玄理的“玄言诗”,与众多“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是“玄言诗”升华出的精品,标志着我国哲理诗的成熟,其创作影响,衣溉百代。陶渊明作为我国哲理诗成熟代表诗人的地位,以及他的哲理诗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唐诗主情,但也不乏丰富的哲理内涵。唐代的诗人们或以空灵明净的自然意境体现生命之理,或寓义理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启发读者,或在宏大的历史意象中追问个体存在的本质,创作了一大批理在趣中,情理结合,包含丰富哲理话语的诗歌作品。唐人在哲理叙述方面的探索与创新证明了诗歌中“理”所存在的合理性。从整个诗歌发展流变史来看,它既是对魏晋时期哲理诗的革新与开拓,也对主理的宋诗产生了重要的嫡缘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哲理诗之“理”莫不出于诗人“自得之趣”,其中蕴含的是诗人的个性气质、学养风度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感悟与艺术把握。哲理诗偏于理,可以不失浪漫;哲理诗是诗,可以有理性的思辨。诗人与自然的亲和,自我人格的表现,确立了其理性精神的人性化。而诗歌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其哲理有时是依附于象征意象,而寓意深刻则以语言精炼为表现形式,这使哲理诗终不失诗性品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战时的价值判断、行为方式、思想倾向渗透到社会公共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明显带有战争文化特征的都市文化语境,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九叶诗人的审美想象和艺术追求.他们不但运用战争思维、战争话语书写战后的都市乱相,还对战争现实进行了哲学沉思,从而使其诗歌创作有了人类视野的广度和生命哲理的深度,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后期是由传统诗歌向近代诗歌转变的时期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即为这一转变的出色代表。它反映了由于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 ,诗人的视野已开始关注域外的新鲜事物 ,诗作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哲理、新观念。人境庐诗深刻地表达出对列强侵略的警觉和对西方文明先进性的认识 ,生动地记载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足迹和对东方国家备受欺凌的命运的反思。尤其在艺术手法上难能可贵地达到了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相交融的境界 ,遂使黄遵宪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被公认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云慧霞 《阴山学刊》2004,17(1):36-40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用《流云》小诗的清新勃发来表达自己对少年中国的憧憬和向往。他诗歌的魅力虽然与其自身的诗性品格有关,但更多地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使然。在宗白华的诗歌及其诗学理论中,同样也包含着他早期的唯美主义倾向与对黑暗的研究。而对小诗这一诗体的选择,反映了他的诗性品格和早年对哲理情思的追求。《流云》小诗奠定了宗白华一生美学著作的基本音调。  相似文献   

8.
诗,作为人类最早的艺术表达之一,它的旨趣在于用语言表现那些语言无法直接表现的东西。感情与抽象哲理都是难以言传的,这使语言陷入无能,而诗却偏要去表现这种暗示意蕴。于是显露出语言代码与诗歌所要传递的内在信息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与诗歌的交汇点上──读《宋代理趣诗集锦》占建志追求诗意和哲理的统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模式之一。梅俊道的《宋代理趣诗集锦》一书,从宋代这一截面对文学家诗和理学家诗钩沉剔抉,探幽发微,正是对这一传统模式的注解和说明。诗和哲学,按其实质都是一种精...  相似文献   

10.
有意识熔山水风光和人生哲理于一炉,炼就一篇篇短小精粹,脍炙人口的山水哲理诗,这可以说既开始于宋也成熟于宋,而苏轼、陆游又堪称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比较一下这对双峰并峙的大诗人的山水哲理诗之异同,也是饶有趣味的事,并多少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 所谓山水哲理诗,顾名思义,当然可解释成蕴含有哲理的山水诗。但不能简单地把这种诗中的山水,理解为哲学定理的形象表现;也不能简单地把诗中透现出的哲理,等同于哲学教科书上的哲学原理。山水哲理诗中的山水,是人性化、个性化了的山水,其中的哲理,也是个人对哲理在特定场合的妙悟和感受。整篇山水哲理诗中活跃着一个灵魂,那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同是一类山水,可以阐发不同的哲理;而同一条哲理,也可以有不同的领悟方式。由此使山水哲理诗呈现出纷纭万状的艺术风貌,使苏、陆的这类诗歌既有共同的基点,更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