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有效的提问,是学生认知极性的推动力;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和学的反馈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和实践.提问是多渠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其中重要的环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七种提问方式,即:概念型、判断型、比较型、分析型、推理型、综合型、发散型.七种类型各有千秋,有的一种提问类型有益于几种思维形式的训练;有的一种思维形式的培养有赖于几种提问类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已从“知识的传授”转型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上。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巧妙设问,激活学生思维,诱导学生一步步质疑——析疑——释疑息息相关。可以说,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足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考量。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多渠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的环节。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效地提问,是学生认识积极性的推动力;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和学的反馈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和实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了几种的效的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学方法中,主要关心的是教师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却少有论及,是一种教师→学生单向交流模式,亦称“单边活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缺陷与不足逐渐暴露,于是代之而来就有了“双边活动论”。“双边活动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师一学生双向交流,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精于讲授外,还应着重教学活动的组织,启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精神,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提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效果。这种“双边活动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毋庸置疑,它较之传统教…  相似文献   

5.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主要是借助启发式的提问。所谓启发式提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激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通俗地讲,“启”,就是用脑子“想”;“发”,就是用语言讲。因此,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发展。一、启发式提问,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作文课面临的最大挑战。文思贵新,作文追求的应该是“洛阳纸贵”,“语不惊人死不休”,因而创新素质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教学中,关于如何斟字酌句,使文章表意准确,得当;如何上承下连,使文章通顺,连贯;如何结构布局,使文章清新独特;如何修辞谋篇,使文章艳而不俗,丽且耐读……这些内容,是教师为实现创新素质目标而通常讲述的内容。但我觉得如果能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打破“定势思维”的束缚,有意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有积极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课堂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为教学核心,课堂就会焕发活力。只有先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才有学生自主发展。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 活跃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8.
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课堂上学生不受约束提问题,教师相机点拨、指导,确实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效果。不过学生的质疑往往会在教师这不经意的包办代替中,使有效提问变成无效提问,甚至把问题的空间缩小至零,从而掩盖了问题背后所能引发的知识迁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瞄准哪些“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呢?  相似文献   

9.
一、提问在思维训练中的作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饴”。的确,在思和学的辩证关系中,思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此却有些忽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以问题(或提问)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他们的思路,展开思维训练。思维通常是由于人需要克服某种困难,需要理解某种事物,以及需要解决某种问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捷普洛夫《心理学》)。我们  相似文献   

10.
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单位时间里,引导学生走入语文世界,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设疑,巧妙提问,扣题诱导,以疑求思,以思促学,以学解惑,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从教育心理学来讲,就是“刺激──反应(思维)”的联系过程,这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  相似文献   

11.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技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讲究提问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者问得巧”。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叶先生的教学思想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说的:从事“教”的活动的是教师;“为了不需要教”,是“教”的目的,是教师活动的依归;但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讲的,即学生在接受“教”的过程中,要能够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是主动、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思路不为习惯所囿”是其主要特征。教师课堂提问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促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时,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孟子就‘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实质分析,认为两者是一样的。但我觉得‘五十步者’未必就‘不能笑百步者’,如学科成绩上的一分之差、尖端科技上的一厘之差、运动场上的一步之隔。那么大家的意见呢?”这个提问一反常规,新颖别致,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侧听说训练,是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增加的新内容,这种训练方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重教“文”而轻“语”的模式,使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得到了具体落实。可要真正使学生听说能力得到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有一套侧听说训练的具体方式和措施。只有方法对头、措施得力,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我们知道,所谓“侧听说训练”,顾名思义,就是以听说为侧重点,培养学生“听”与“说”能力的训练。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侧听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创导法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任。现代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乔玉宝 《新天地》2011,(6):91-91
有效教师总是善于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如何让提问促进学习是值得研究并下功夫改进的大问题。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关键。提问需要设计,提问需要归纳,提问需要了解学情,提问需要观点碰撞。有效提问要关注四个环节,应把握解答距、设计问题链,寻找支撑点,提供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指在语文课上,老师向学生、学生向老师、学生向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明的语文教师都很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利弊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教考分离考试制度的利弊得失。认为教考分离考试制度避免了随意性 ,减少了主观性 ,增大了考试成绩的可比性 ,增强了贯彻教学大纲的自觉性 ,但也影响了教师教学内容深度的拓展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因此 ,应建立高质量的题库 ,使教考分离更加科学化 ;还要结合考生实际情况 ,采用各种不同的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有人从钱梦龙同志那里得到启发,总结出了“导促法”教学。怎样“导促”?我认为,关键在于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定向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引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吸收进程。在课堂上,教师松散性的言语必然带来学生的零乱性思维,这样知识的吸收就会不成系统,不利于大脑的识记。而大脑的识记最佳效果是有逻辑联系的知识整体网络,如若不是,那么识记效果也就会相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务求引导学生“读透”课文。即使是优秀教师“开沟弓院”特别有道,“环环相扣”布局谨严,开公开课学生大欢喜,观看大欢喜,执教者亦恰然自得,其实仍不过是引着学生在教师所理解的“义眼”里钻。这样做虽一时颇见些功效,然而学生仍不会读书,“教是为了不教”,仍是一句空话。笔者以为,传统教学的极强处也正是它的极弱处,本领越高强的教师越能把学生往课文上“套死”。而“套死”,正是传统教学的致命弱点。要不“套死”学生,就得在教学思想上变一变。课堂教学设计和手法也得相应的变~变。譬如,~堂阅读课就不能者是…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口语》课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提高该课的效能,快捷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当前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思维与语智交融训练模式。本文简要阐述了思维、语言、语智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级各科教师应具备的思维品质与口语特征;着重介绍了《教师口语》课教学中“思维与语智训练模式”的做法及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