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海姆斯(D.Hymes)提出的中性抽象标示模式的特征和优点,并分析其在跨文化交际活动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认为中性抽象标示模式可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中性抽象标示模式应该成为跨文化交际实证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1994年到2003年国内564种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1109篇有关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讨论了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流方向提出了建议。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理论研究贫乏,研究范围狭窄、“浅论”、“试论”、“略论”式的文章多,实证研究结果少。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提倡和鼓励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球化进程使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容易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交往失误."文化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干预人们交际活动的几大类负面影响之一.本文对"文化中心主义"的概念做了释义,并分析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寻求克服其负面影响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大学外语教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针对部分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指出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并对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外语专业轻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单一外语"倾向,并对其弊端和潜在危害进行了揭示.围绕西部外语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例,阐释了母语基础、传统文化素养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的作用,提出了西部高校外语专业必须转变"单一外语"的传统思维,夯实母语基础,提高中外文化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含量严重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尤为薄弱.因此,外语教师应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在教学中合理增加文化含量,使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鉴于国内的许多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语言的探讨和表层文化的分析上,试图从行为意识的角度出发,就思维定势、偏见意识和价值观念三大因素来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从而使学习者排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并从跨文化交流中获得益处。  相似文献   

8.
翻译学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当今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活动和目的的"全球化"过程中,翻译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往传统语文学阶段对于翻译"媒婆"论的比喻受到了历史的批判;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翻译与媒婆在交际功能上有其一定的相似性,依然有其积极的因素,可以为翻译的发展给予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比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是目前我国相关课题研究范围狭窄和缺乏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太少。要与国际主流研究接轨,必须采用更为科学和多样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意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并说明了在外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其目的在于促进外语教学,从而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