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彬彬 《理论界》2023,(11):9-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传承中总结而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主导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引领导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同时也为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提供大国担当和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文化篇。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要求,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历史定位,从生成逻辑、主要表现、重大意义三个维度探究新飞跃,对于在新征程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内核有着重要意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奠定了理论前提;历史逻辑:时代课题不断演变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创造了历史必然;现实逻辑: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提供了现实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推动了民族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提供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闪耀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蕴藉着丰富的理论贡献、深厚的人类情怀和明确的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由是观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武器,给予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上和“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最新定位。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原则,开创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它深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它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答了新的时代之问;它已经形成为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指导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它成为指导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理论武器。剖析这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内在逻辑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也是不断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凸显了这一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倡议,还要求让全体人民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并着力塑造人民的“文化主体性”,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来助力民族复兴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两个结合”中推进新文化的建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具体问题,不断实现民族理论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导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源于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新变革、新矛盾、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前提,"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重大议题提出了系列新论断、新认识、新命题、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科学回答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关的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科学理论指引;科学部署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强大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韩震 《中国社会科学》2023,(1):4-23+204
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是这个民族时代性发展的观念性表达。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新时代哲学首先要反映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新时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精神的最新时代表达。它不仅是时代性问题的反映,而且也因其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把握,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力量。新时代的中国精神立足中华大地,反映新发展阶段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文情怀、价值理想,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集中体现在“民惟邦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正己正人”廉政文化与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和合共生”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以及我国更好的国际形象树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激发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指引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核。构筑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其基本方向包括:以"四个自信"为精神支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捍卫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过程中展开伟大斗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导向,紧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基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大而全新的论断。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间的本质关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时代精华”重大论断中蕴含的学理、道理和哲理,特别是对“两个相结合”的规律性认识,需要深入研究和深刻领悟,以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历史自觉和奋进新征程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其中的“六个必须坚持”,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坚持自信自立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族性;坚持守正创新体现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坚持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坚持系统观念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坚持胸怀天下体现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性,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涵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又一次觉醒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经验总结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深化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全局性、本质性的理论指导价值。茂名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质量振兴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肖倩 《南方论刊》2023,(8):21-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源起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内蕴着强大的哲学逻辑和哲学意志,其理论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挖掘“六个必须坚持”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深刻剖析、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用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劳动教育观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培育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习近平劳动教育观有坚实的理论基石,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与创新、我国教育发展中劳动教育智慧的汲取与升华、习近平青年时期劳动经历的思考与总结;具有科学的现实依据,包括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现实需求、培养国民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客观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诉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劳动教育观,必须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注重劳动者发展动力与自身素质的提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新时代的显著特征、基本依据、主要矛盾,以及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对我们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这个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一步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新时代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及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是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用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