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生态移民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生态移民研究也开始兴起.目前学界对于生态移民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对生态移民概念界定、效应及适应研究、生态移民与可持续发展、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探索,文章试图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分类总结,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亟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对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及其文化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中必然包含着人们如何看待自身所处环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种种经验和知识.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在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认识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回族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念、生态经验和生态智慧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借助文化资源治理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文化与环境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及回族聚居区生态环境治理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当代生态关怀从浅层向深层发展,形成了深层生态理论.深层生态理论在其构建中向东方文化寻求资源.在对当代西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概括基础上,对于东方文化中的佛教文化进行深层生态资源上的挖掘,对其深层生态的实践也进行探讨,对已有的深度生态理论和东方佛教文化之间进行进一步地沟通,以期增进一个适合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生态保护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独尊国语的极端政策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解严后有所缓和,由台湾"族群政治"矛盾引发的族群冲突开始不断对台湾语言生态形成强大渗透,进而深刻影响台湾当今社会的语言状况.语言冲突在当前的台湾尤为突出,而这主要源于语言、政治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语言的生态呈现的是人与文化、外部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从政治人类学角度切入,对台湾语言现象的研究会获得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建设生态城市则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途径和具体表现形式.文章从生态文明和生态城市的内在联系入手,在探讨生态城市的特征及建设生态城市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青海省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条件和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态文化理念发展现状及其生成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古代与现阶段生态文化的理念与制度的分析,认为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中国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制度有很多的缺陷.由此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建立本国特色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藏族的自然生态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藏族的生态审美意识在各民族中独树一帜.在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藏族不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自然审美观,还以其生态的智慧和对宗教生态观的的领悟,始终保持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对藏族的生态审美意识及其成因的探讨,旨在为当前的生态保护工作和生态美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整体生态场是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范畴,它的逻辑结构与历史结构的统一展开,构成生态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它走向审美生态场,洞开了生态人类学的理论新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已在中外学界掀起激烈论争,国内学者基本上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持肯定态度.人与自然辨证统一、人与自然对立导致生态异化,生态异化最终反映在生态危机上是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意蕴.民族旅游在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存在对民族旅游内涵认识模糊、对民族旅游活动潜藏生态危机认识不足两大误区.发展民族旅游要根植文化与自然的互动适应意识,制定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10.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可见以新课标为纲践行生态美育刻不容缓,本文在梳理生态美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实施生态美育的重大意义和践行途径做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及有关生态方面民俗研究成果积累的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并从生态民俗的视野,关于植物生态民俗,关于动物生态民俗,自然周期的生态民俗,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等五个论题,阐述了中国生态民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问题,一直以来被各国政府、学术界以及形形色色的民间组织重点关注,也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有关生态与环境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议题,使得"生态人类学"研究成为备受瞩目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简略地梳理了生态人类学的概念及其发展,侧重分析近30年来我国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生态人类学研究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因而在学科规范上问题较为突出,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过程生态人类学是20世纪60-80年代生态人类学主流的研究范式,连接新功能主义与政治生态学,但长期不为国内学界所熟知.该范式以行动者视角与决策模式为基础,对人群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人群对环境风险的回应进行研究,为从社会文化结构、人的行为与决策、社会情境的角度探讨生态环境之变迁提供了可能.文章系统介绍了过程生态人类学范式,以马林人战争的典范研究呈现范式的魅力与不足,并揭示该研究范式对国内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高寒干旱,空气稀薄,气候特征使高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敏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后,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青藏高原虽然土地辽阔,但高寒、干旱、缺氧,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态链[1]极易受人类干扰,产生崩溃性失衡.这一巨大区域中少量人口的经济活动对中国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高原本身的范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扩散至整个黄河和长江流域,进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事实上已经远远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的范围,直接关系到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态利益,这一特性决定青藏高原的开发必须树立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15.
建立广西龙脊古壮寨生态博物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种以原生态为特点的文化景观展示方式--生态博物馆在法国悄然兴起.生态博物馆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博物馆脱离文化生存环境,单纯的静态的记录的不足,使得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得以保存,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的新的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龙脊古壮寨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借鉴贵州等地建设生态博物馆的经验,对古壮寨生态博物馆的建立提出一些可资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西藏作为建设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屏障的地区,必须在两个"安全"方面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西藏生态对区域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西藏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已有的生态维护都是从具体文化出发所做出的。生态安全是一个文化概念,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不同民族对生态理念内涵的界定也因文化而异。以至于我们今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也需从具体民族入手,对其传统生态知识进行发掘与整理,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拥有的传统知识的自信,不断地提升该区域生态知识技能,充分地发挥该区域各民族生态知识价值,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室内设计是我国设计行业对环保理念的一种实际应用.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之上,室内设计可以调整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舒适度,以及自然与人类融合的追求.这就需要借助于生态理论,形成生态室内设计.同时生态室内设计,也是目前人们生活理念的一个体现,对舒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居住环境重视的展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室内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从实施自然保护政策,并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保护,有利于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整体生态的改善.近年来,社会各界充分关注黄河源头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对于移民群体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等问题却缺乏足够的关注.本论文侧重从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设立保护区的初衷以及当地政府对生态移民政策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层探讨.本文尝试以应用人类学的视野来对上述种种现象加以解读,深层分析政策性的生态移民活动对移民群体的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超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86-187
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下,绿色与环保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生态设计"的提出成为一个新的设计思维与风向标.本文简要叙述了生态理念的提出背景以及与室内领域的关系,对生态理念应用于室内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索,并讨论生态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