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攻坚性问题,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进程。“农村贫困严重、农民地位低下、农业潜藏危机”是“三农”问题的基本特征。“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农业政策制定中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中国农村传统小农经济的现实;只有正视中国农村小农经济的现实,遵循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制度与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造传统的小农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消除“歧视农民、掠夺农业、侵占农村”的现象,中国短期和长期农村政策必须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中心来进行,才能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陆学艺先生认为,中国农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农”问题的由来和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是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核心是“农业”问题,而不是“农民’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改革进程中农业问题带来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路径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指导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农业的功能,把农业变成亮丽的经济增长点,重建村庄的公共生活。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必须选择渐进和稳定的路径。我们应积极探索这条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总思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十七大确定的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这是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表明,中央对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农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法义 《理论界》2005,(5):30-31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曹一萍 《理论界》2005,(5):29-30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赵越 《理论界》2005,(5):37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蔡凯 《理论界》2005,(5):35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政权的三次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自俭  李丽 《河北学刊》2007,27(4):47-49
由清末到国民政府垮台时期的第一次社会转型中,传统士绅的衰落与基层政权的建设相互影响,结果是基层政权的"内卷化",乡村社会出现了动荡和混乱,国家陷入了总体性危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的第二次社会转型中,国家成功地将政权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农村,以各种手段形成了对农村的强力制约,即使如此,基层社会也并未完全丧失自身的行动能力;当前第三次社会转型下处于改革进程中的乡村基层政权,由于国家权力的部分分权显示出了更大的弹性和自主性,在与各方利益的互动中形成了自身独立的利益追求,所引发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陈静漪  宗晓华 《江海学刊》2012,(4):226-233,239
分税制改革以来,随着财力在政府内部逐级集中,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发生了集权取向的持续改革。然而,集权取向的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稳定供给和减轻农民直接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之于乡村社会的"悬浮"以及相应的治理机制失衡,最终可能引致供给主体单方面意愿和目标的踏空。最近发生的包括"校车事件"在内的一系列事件表明,这种"悬浮型"有益品的供给模式和发展逻辑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 ,农村的改革又首先在土地制度上取得突破 ,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 ,农村中的土地问题不断出现 ,而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关。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启动和实施 ,不仅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成为燃眉之急 ,而且为进行这一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本文就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产生了深远影响.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了新特点乡镇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下降;乡内就业比例逐年下降,省外就业比例和绝对数加大;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流动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非正规部门成为吸纳流动劳动力的主要载体;生成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群"等.为科学、合理地从政策方面提高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构建各种有利于流动的社会制度、为非正规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等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合理社会分层与农村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调或者突出某种分层标准对社会结构及稳定的影响巨大。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体系由“政治—身份型”转变为“经济—能力型”。作者基于我国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的分析,提出应倡导“社会—综合型”分层标准,构建农村合理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6.
"老"语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的语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义系统 ,该系统内部中心一般义项与中心义项之间的意义联系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过度”为“老”的元语义特征 ,它将“老”的各个义项联系起来。“老”的语义系统不仅是一个层级系统 ,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新光 《阴山学刊》2007,20(2):5-11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两大主题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但由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乡村社会也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经营与管理区别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经营与管理是两个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统一体.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正在日益加强,大学已成为一个办学经营的实体.大学的理念也从过去的"管理大学"转变为"经营大学".  相似文献   

19.
陶友之 《社会科学》2006,2(5):54-60
企业"二元结构",是指在同一企业或单位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用工制度和劳动制度,从劳动者、劳动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劳动保障等,分别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形成企业"二元结构"的原因主要有用工和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歧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流和企业既得利益团体的形成.应从尊重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严格按"劳动法"办事等方面来进行根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 《兰州学刊》2006,(1):161-164
随着中国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农村改革的焦点。本文在梳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路径依赖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及其对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即只有依靠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逐渐消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