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企业对外宣材料英译的需求日益增加.好的翻译能为企业对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外宣材料的英译水平,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就成为问题的关键.通过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入手,探讨企业外宣材料的文本类型,然后结合具体例子探讨如何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方法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包括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在翻译实践中,为了真实地传递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当语义意义对等和语用意义对等无法同时实现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传达出原文的语用意义,最大可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英汉文化差异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语用翻译则是一种等效翻译,意在用原文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的深层意义表达出来,以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当说话人的字面意义与真实意图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言外之意。在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使用尤其常见。文章选用《雷雨》英译本中的部分实例,阐述了在翻译过程中处理言外之意的三种方法,即同时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言外之意、保留言外之意但改变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放弃言外之意而直接说明或补足原文的隐含意义。通过这些不同的翻译方法,可以达到与原文"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类特殊文本,法律的翻译必须将准确性置于首要位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法律翻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思想.文章从词汇、句子、篇章及文体四个方面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并得出结论:法律翻译应尽量追求原文与文本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7.
动态对等理论要求译文在意义和风格上,而不是在形式上,与原文保持对等;要求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与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反应相似。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然运用各种形式的转换方法才能达到对等和相似的目的。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各种转换法的巧妙运用,从而使译文不仅自然流畅,而且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陆文夫的《文化沧浪宜人居》译文作具体分析。从意义和风格的功能对等以及重创,解释性翻译,正说、反说与问说的转换等英译策略几个方面阐释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认为翻译时不仅要结合语境和背景知识来理解原文意义,也要兼顾汉语和英语在文化思维、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受二元对立认识论哲学的影响,传统译论支持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赋予原文与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它拟定了一个积极的原文和消极的译文,译文只是原文的临摹或仿拟,必须要忠实于原文,做到与原文完全的对等。女性主义的翻译解构了传统翻译忠实观,质疑原文的忠实地位,否定传统的原文高贵而译文低贱的等级观念,对"忠实"给与了重新表述,认为"忠实既不是对作者也不是对读者,而是对写作方案——一项作者与译者都参与的方案而言的",同时为女性主义译者为借翻译之名建构自我身份提供了最强大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把一个原来用甲语言表达的信息用乙语言来表达,使不懂甲语言的人也获得同样的信息,这就是翻译。翻译研究关注的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对原文意义的重构。而对于译者来说,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得源语和目标语在表达意义、思想方向、情感功能、写作风格等各方面尽可能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博士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着重强调源语与目标语的吻合度和相似性,对翻译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可以来评析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汉译本《话语与译者》第五章的失误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可以用于指导理论专著翻译实践,并且可以用于检验译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