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负载词汇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浓缩,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文化翻译的策略有两种:归化和异化。文章对归化、异化策略指导下的不同译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归化、异化在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中各有其长处;翻译的目的影响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译者应灵活运用各种译法来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立柱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9)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都有其久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和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人文历史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独特的"文化负载词".本文拟从这些涵义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入手,探讨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内容以及方法,以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词汇习得与外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4):139-141
由于母语词汇习得与外语词汇习得之间存在种种差异 ,外语教学中词汇的处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外语词汇习得与儿童母语词汇习得的不同 ,并结合外语教学探讨外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是一种辨证关系。国内的法语学习者大多是成年人,有比较完整的认知基础,深受文化定型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法语词汇的教学中,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所指意义是不够的,还要注重词汇文化涵义的教学,使学生尽量少受本国文化的影响,去接受一种新的文化,新的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英汉词汇的翻译过程,必然涉及文化的介入。因此,翻译工作者掌握和熟悉两种语言及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特就英汉词汇中的词汇空缺现象、词联想、文化意向的差异以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含义不等词现象习语与词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启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6):128-129
每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 ,又有自己的文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基本特征 ,用“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两个概念描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个人的语言修养程度和交际能力如何 ,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但词汇量是否丰富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甚至决定语言学习的成败。而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减轻学习负担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隋晓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1):157-159
本文首先对偶然词汇习得与内隐/外显学习等相关术语的实质进行了深入探讨,澄清了各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之后,本文以Ellis的内隐/外显学习与偶然词汇习得关系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偶然词汇习得过程中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在形式学习与意义学习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在实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英汉词汇的组构各有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中国读者往往对跨文化因素把握不够,从而屡生歧义,导致语用上的偏差。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构式,从中剖析一些客观存在的语用特征,可消减词汇互译上的语用误解。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且是文化的一部分,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念、习语惯用法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常用词及其文化内涵迥然不同.因此,应联系文化差异传授词汇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学好和用好词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有限的词汇量及自主学习能力使得词汇附带习得的效率受到很大制约,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导学与助学的作用,通过对阅读材料、目标和任务等的选择和设计,提高学生的生词意识,加强对学生词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积极为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阐述不同文化群体赋予词汇的伴随意义,联想意义,地理位置、民族心态等引起的词汇差异.探讨文化内涵对英汉语言使用上的影响.这种比较对具有不同母语及文化背景的人们掌握运用该种语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丹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171-172
词汇学习作为大学英语学习中重要且关键的一部分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对于词汇学习的研究大多都是有效的词汇记忆的策略与方法。本文从影响词汇使用因素———文化内涵出发,对中英文之中的相同及不同的词汇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正确且恰当地使用词汇,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深入。俄语作为一种沟通的语言,在两国之间的交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俄语翻译中,词汇是基础,研究跨文化背景下的俄语教学中的词汇翻译,对于指导今后的俄语教学,提高学生们的俄语学习水平,完善俄语教学中的词汇研究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希永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5):100-102
作为语言的要素之一,词汇的伴随意义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且直接影响着交际结果。本文试从词汇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发展方面阐述伴随意义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在跨文化交际时,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本文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减少交际障碍,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词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化的动态.文章基于英汉词汇的发展探讨了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趋同现象,指出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层面的变化说明文化身份和文化趋同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并存,两个民族在认可文化趋同的发展的同时也倾向于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柏嘉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5):162-16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学习英语必须掌握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他通过对英汉部分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的不同社会内涵,旨在说明只有把英汉两种语言放在其相应的文化系统中加以审视,才能正确把握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更好地学好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文化习得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论刊》2015,(5)
来华留学生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问题,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化解文化冲突,顺利度过跨文化适应阶段的重要方式。文化习得是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季伟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3,5(1):91-97
认知论从认知主、客体两大方面来考察词汇习得机制。本文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 ,分别从监控理论、图式理论和中介语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简要述评 ,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词汇习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当然离不开中西方文化的学习。本文概述了文化学习的原因、内容、意义,以及怎样进行文化学习和文化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文化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也有助于英语学习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