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晚清历史人物中,茂荫的货币理论可谓独树一帜,没有人得到过象他那样的殊荣。他的货币主张及其施行结果,不仅受到了当时正在从事资本研究的马克思的关注,被编入《资本论》第1卷第1篇第3章第83号注脚,而且牵动过后世诸多史学大师的研究精力。郭沫若为写作《资本论中的王茂荫》,很花过一番“考证的功夫”。吴晗也有专论——《王茂荫与咸丰时代的币制改革》,进行探讨。然而,王茂荫的结局又是悲剧性的。这位为  相似文献   

2.
我阅读了叶世昌同志的文章《王茂荫在货币理论史上的地位》(《人文杂志》1986年第1期),考虑了在文章中对我的《王茂荫货币理论述评》文章提出的意见。他批评我“在评述王茂荫的的货币理论时,没有联系中国古代货币理论的成就”。这个意见符合我那篇文章的实际,我向叶世昌同志表示感谢。但是对他的答辩,以及他关于王茂荫的货币理论在中国货币理论史上的地位的某些意见,我觉得缺乏说服力。因此我向叶世昌同志再提出几点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我国清代理财官王茂荫,这已为不少人所知晓。然而,王茂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马克思当年是怎么知道他的事迹的?这并不是很多人都了解的。笔者系王茂荫故乡人,这里仅根据近几年来所搜集的资料(特别是王茂荫后裔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对以上三个问题,作以探研。  相似文献   

4.
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到的中国经济学家。他在货币问题上所发表的议论,虽然是从缓和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出发、为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却包括着某些维护人民利益、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因素。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王茂荫尽管基本上是一个货币金属论者。但是,由于他一方面接触社会实际,了解商业资本和商人的作用,熟悉社会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对历史的经验特别是对近代初期货币问题的讨论作了一定理论概括,所以,对于货币问题的某些分析是十分中肯的,达到  相似文献   

5.
王毅同志的《王茂荫货币理论述评》(《人文杂志》1984年第6期),对拙著《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下册中关于王茂荫货币理论的评价提出两条商榷意见。我认真阅读了王文,觉得所提的两条意见都难以成立,为了分清理论上的是非,有必要作一答辩。又考虑到王毅同志在评述王茂荫的货币理论时,没有联系中国古代货币理论的成就,把不属于王茂荫首创的货币理论当作了王茂荫的创见,既拔高了对王茂荫的评价,又贬低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在货币理论上所取得的成就。因此,本文想从同王茂荫货币理论有关的先行资料说起,以有助于更恰当地评述王茂荫的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6.
曹天生 《学术界》2023,(10):183-192
王茂荫的重商思想集中蕴含在他的货币改革方案中。他主张严格限制纸币的发行数量,主张纸币兑换,重视商人和钱店在行钞中的作用等,这些都是他重商思想的体现所在。请筹通商以民安业,反对抑勒商民,反对设厘金制度以扰剥商民,特别关照和维护徽商利益等,为其重商思想的主要方面。王茂荫重商思想的形成与其家庭出身、本人经商经历和徽州本土的商业氛围有密切的关系。王茂荫维护商人利益与维护封建国家利益二者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王茂荫的重商思想是显而易见的,而在维护商人利益的实际作用方面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也谈王茂荫《再议钞法折》——兼论对文献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赵春 《兰州学刊》2007,1(5):185-186,119
王茂荫的《再议钞法折》和《请酌量变通钱法片》作为中国近代货币研究的重要资料,其考订却长期为研究者所忽视,该文根据相关资料对两份资料进行了考订,并依托其他相关资料,对财政货币史研究视域中的王茂荫做政治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资本论》中的王茂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坦 《学术界》2004,(5):47-58
本文立足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性思考,以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为例,系统考察中华文化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徽州经济文化的世界走向.特别注重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中国因素及其价值,强调中华民族传统经济理论对世界经济学的贡献.力图通过民族性、区域性的个案研究,揭示其对于全球化、普适化理论的意义,将以往的相关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9.
论基督教文化观念对周作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基督教文化观念对周作人的影响高秀芹周作人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存在。他既受到渊博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又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洗礼,还与佛教思想结下难以解脱的奇缘。在他身上深深铭刻着第一批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向外求索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这是那...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青年作家孙颙创作了六部中篇和近五十个短篇。他的第一部中篇《冬》和短篇《螺旋》在发表时就曾受到关注和好评。尔后,他似乎越来越不安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无论主题、题材,或者人物、方法,都变化多端,难以捉摸。读  相似文献   

11.
梦的解析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自以为独一无二。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是以为这个世界是专为他而创造的。洪秀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出生在赤贫家庭,但是由于他自小聪明伶俐,又是老儿子,便受到父母异乎寻常的宠爱。所有的孩子中只有他一个被供上了学,别的孩子吃野菜糊糊,他  相似文献   

12.
<正>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人物。他所经历的政治道路是曲折的。他的后半生坚持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欢迎和人民的赞美。一、从受蒋介石排挤到反蒋战争失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等的帮助下,冯玉祥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于1926年初,统率其国民军全体正式加入国民党,并接受国民政府之命令,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苏联的支持下,冯部在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然而,在第一次大革命的末期,冯误入歧途,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罗曼·罗兰曾受到格外的推崇,但同时又被厚厚地笼罩着意识形态的迷雾,在迷雾中,他的代表作反倒异于寻常地被亏待,甚至受虐待。现在,从他作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讲起,以他获奖一事而言,就被人为地罩上了一层迷雾。  相似文献   

14.
梦的解析 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自以为独一无二.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是以为这个世界是专为他而创造的. 洪秀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出生在赤贫家庭,但是由于他自小聪明伶俐,又是老儿子,便受到父母异乎寻常的宠爱.所有的孩子中只有他一个被供上了学,别的孩子吃野菜糊糊,他却总能吃饱红薯.可以说,他是"娇生惯养"的.  相似文献   

15.
同曾经受到过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国作家的影响一样,巴金在文学创作中也曾受到过契阿夫的深刻影响。不过,他受契诃夫的影响与受其他几位大师影响的情况有所不同,对契诃夫,他有一个从不了解到热爱的过程,相应在创作上也有一个从“反其道而行之”到自觉学习、借鉴的过程。 在为纪念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而写的《我们还需要契诃夫》①的文章中,巴金曾经较为详细地迫叙  相似文献   

16.
李焕有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66-68,108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团体的生活方式,应该有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在中国,道德根文化影响着民族的生活方式。路一凡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道德根文化的熏染,具有君子之德。他性格的形成具有两方面的原因:周围智者的教化,秀美山水的滋养。由此造就了他肉身欲求与精神欲求和谐一体的美,锤炼了他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与情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记述了劳伦斯早年的生活经历。在这本书里,男主人公保罗精神上与感情上的分裂倾向,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荻蒲斯情结”的症状,因而许多评论家与心理学家认为,这本小说为“俄荻蒲斯情结”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病例。但是,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个精神分析小说,它同时向人们展示了男主人公保罗的生活模式由于屈从于他人,(尤其是他的母亲,葛楚)甚至屈从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受到阻碍。正如劳伦斯所说:“这是英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的悲剧。”保罗的悲剧有他的历史原因,那就是“俄荻蒲斯情结”。弗洛伊德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一个作家,即使他的作品受到欢迎的时候,常常也会产生不被真正理解的苦衷。沈从文在他的小说颇引人注目的时候,就有这方面深刻的感触,他曾经说: 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近于卖椟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舆论界的"执牛耳者"。他在许多学科领域研究中多有建树,写下了一系列耸动视听影响深远的好文章。他的言论在20世纪初起着反传统、思未来、冲决罗网的"洪水猛兽"般的功用,中国近代许多名人和伟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梁启超又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但在学术领域,他以史学为轴心,广收博取,文史哲齐头并进,新论迭出,卓然成家。他留给我问的那些纵论古今中外,探求人生社会的优秀著作,永远不会被忘记。  相似文献   

20.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者国家强",作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青年群体肩负着伟大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其成长道路及价值追求愈发受到社会关注。习近平作为第一位出生和长大在新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他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敢作敢当的勇气使命,胸怀天下的情怀理想向广大青年充分阐释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八字箴言。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及成长经历对青年群体具有积极的榜样力量,对引领青年群体的精神成长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