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后期是由传统诗歌向近代诗歌转变的时期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即为这一转变的出色代表。它反映了由于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 ,诗人的视野已开始关注域外的新鲜事物 ,诗作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哲理、新观念。人境庐诗深刻地表达出对列强侵略的警觉和对西方文明先进性的认识 ,生动地记载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足迹和对东方国家备受欺凌的命运的反思。尤其在艺术手法上难能可贵地达到了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相交融的境界 ,遂使黄遵宪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被公认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史研究领域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著述作微观的剖析,将会使宏观概括更加全面中肯。基于此,本文试从近代文化觉醒的角度分析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一、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以抨击封建儒学的痼疾开篇,以预言20世纪帝制必定灭亡终卷;整部诗集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3.
浙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自古海上交通发达,与日本一衣带水,在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中,浙江与日本的关系至关重要。中日学者很早就对这一课题有所涉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纵观研究内容,不难发现其研究角度有所局限,部分论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李依含 《河北学刊》2012,32(5):203-206
踏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歌舞娱乐形式,起源于中国,于隋、唐之间传入日本,被日本宫廷接收并改造为官方的殿堂乐,存在了约六百年,成为日本文化史上的一个正式片段,对后来能乐、狂言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踏歌在日本被接受和改造、吸收的过程,反映了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基础性态度及其有目的、有计划、改造性、融入性的吸收规律。这种现象始终存在于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今天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传教士的介绍和西学书籍的进入,以及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说借道日本的大规模和系统进入,加以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吸取新知的内在驱动力,都在逐步改变着人们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习惯,“政治”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合成词,成为涵盖以往“政”、“治”词族的具有包容性的词语.“政治”作为一门知识、一门学科,也被中国人所接受,并逐步形成那个时代的“政治”知识体系.这一进程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变革,而且进一步引导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流向在近代发生了戏剧性逆转,日本由昔日的文化接收者后来成为文化输出者。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这种流向变化始自中日甲午战后。自是时起,中国官民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派出留学生、翻译日文书籍为中国吸收西学,进行新的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变化,对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犹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光 《社会科学》2004,(6):89-95
近代以来中国境内的犹太人与中国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的双向文化交流。在这种文化交流中 ,中犹两个古老文明所拥有的诸多共同点发挥着促进作用。然而 ,英籍塞法迪犹太人、俄国犹太人和欧洲犹太难民这三大群体之间又因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者在中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也是如此不同 ,以致它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程度也是很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的词是汉语原创词。把它对译成西学名词、术语,是19世纪中日两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也成就了近代中日两国汉字词文化交流的繁盛。后一种交流相互促进、互补性强的特点,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不可忽视的大事。本文旨在以原创的新视角,对日本社会产生重大作用的关键词词义进行古今、中日比较,对把汉语原创词列入“外来词”的传统归类法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日两国试图通过西学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但西学结果却截然不同,通过对张之洞和福泽谕吉之《劝学篇》的比较,发现张之洞主张从技术层面西学,而福泽谕吉主张从制度和文化层面西学,本文认为,两国政府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西学之路施行政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诗歌史上,以新词入诗之举,古已有之.及至清季,中西接触日益频繁,当时有不少维新派的诗人就尝试将新词应用到旧体诗中,黄遵宪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黄遵宪新词入旧诗引发的问题有三:其一,黄氏新词入旧诗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其二,黄氏新词入旧诗之得失;其三,新词入旧诗的应用方法及其于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书》是选择时日吉凶的数术书。其中的《葬日》是关于当时男、女遭丧后,丧主选择埋葬日期,达到避祸求吉目的的记述。通过考察两汉时期所见人员的葬日,发现汉代上至皇帝、皇后,下至诸侯王及其他一般人员,他们的丧葬时日一般都不符合先秦礼文献的记载,却符合《日书》的有关记述。这说明两汉社会在选择丧葬时日问题上,已深受巫觋之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化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对中日文化异同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研究日本文化时既要注意两者间的相似之处,更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琼州学院学报》2018,(1):96-102
托尔斯泰于19世纪后期的写作,对于刘继明的《人境》的影响不仅是互文,而是深刻地嵌入了整部小说的展开,并形成了其独特的叙述模式。而这种形式上的独特性,使得《人境》展开了对于当下中国别具张力的想象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黄升任 《学术研究》2006,(6):103-107
黄遵宪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也是《时务报》的发起创办人,对《时务报》有过重要影响。由于思想理念不同,他与汪康年在报馆管理上发生了严重分歧,这成为《时务报》最终走向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使维新运动遭到了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文坛的一个显著征象就是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使中国的一批开明人士欲从日本道路中引出中国的经验教训,大批留日学生和走访日本的学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促进了中日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和交流。近代中国文坛的观念变革以及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均不同程度受到日本文坛的各种影响,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也较为热烈。本文以大量的材料,较详细地叙述了中日文学影响与交流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伪满时期的日语文献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为追根溯源地解读当代中日关系提供了史料依凭,同时也为今天的中日领土领海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本文以伪满时期日语文献中较为典型的《满洲评论》作为切入点,尝试厘清该文献资料中所记载的中日领土领海问题的历史线索,从前人未曾触及的日文史料角度来解析中日领土领海争端的历史形成及其背后成因,进而阐明伪满日语文献之于当代中日关系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探讨以文献推进当代研究多维度视角的全新可能。  相似文献   

18.
《黄氏日抄》为黄震读书随笔札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读毛诗》一卷,持说平易折衷,力求简洁,集中反映了黄氏博采众说,断以己意,融会贯通,反复发明,务求其是,以及重视训诂等治《诗》特点,也反映了朱子后学治《诗》的特点,极具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校邠庐抗议》的作者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中国近代改良思想家,教育家。冯桂芬一生力主变科举,采西学,实行新式教育,其教育改革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校邠庐抗议》中,此书被誉为是一本“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西人格致之学”①的书。本文将就其中的人才观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考试制度的改革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人才观的更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冯桂芬首先提出了新的人才观。采西学,采用哪些内容,其决定因素是教育培养怎样素质的人才。冯桂芬提出人才的核心是对社会有用,教育应造就对社会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历史上,有一个时代是《万叶集》时代,有一种文化是《万叶集》文化,有一类文学是《万叶集》和歌.《万叶集》标志着日本古代文学的自觉,由蒙昧走向理性,显示了时代的野心与张扬.由于《诗经》文化东渐,《万叶集》中表现婚恋的诗歌、服饰诗歌、宴饮诗歌等都体现了《诗经》文化精神的影响和传承,也体现在文学建构的内容和形式上,显示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日本本土文化基础上,吸收多元外来文化因子,创造了日本《万叶集》时代的文化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