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形成了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工具,以专业化经济、分工和经济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已经对贸易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增长和发展理论及城市经济学等都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献,本文是对这一分析框架及其进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文章在简单地回顾了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后,详尽地分析了作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论特点,比较分析了新古典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4.
第三方物流(TPL)以第三方的专业优势向物流需求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提高生产经营企业交易效率和降低费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分析经济学说史上分工的历史与演进,认为TPL提高效益的根源在于其分工的实现和专业化的运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以及新的“消费一生产者”假设,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架构。他们将“分工演进”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以此来解释绝大部分经济现象,试图打破传统经济学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樊篱。文章即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具体应用方面进行述评,并论述了其对于中国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古典到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与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系统述评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经济学流派关于专业化分工和报酬递增研究思路的演变脉络,指出以专业化分工为源泉的报酬递增思想对于现实经济更具有解释力。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分析了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本文认为,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网络的扩展。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随着交易网络的扩展,各种交易费用迅速增加,为了减少交易费用,增加报酬递增,协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集群应运而生,并伴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反之,集群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网络的扩展。最后,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兴古典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传统经济学的困境入手 ,开发出了超边际分析方法 ,并成功地运用到对古典经济学分工演进的研究 ,实现了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突破。它把研究的核心从资源配置转向经济组织问题 ,以专业化经济范畴取代规模经济范畴 ,以超边际分析方法取代了传统的边际分析方法 ,以角点均衡基础上的全部均衡取代传统经济学的全部均衡 ,以内生交易费用分析取代外生交易费用的分析 ;更重要的是 ,它形成了一个各学派都可以共享的统一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从而推动了经济学范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入世”与我国专业化分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对我国而言,实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和技术、市场一样也是经济人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制度变迁必然会改变经济人的偏好和行为选择,因此,研究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应该从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才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经典的有关专业化分工程度决定理论的考察,归纳出制度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决定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探讨了入世对我国专业化分工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分工与专业化。19世纪末,马歇尔用数学框架形式化经济学,经济学家关注的核心由经济组织逐渐转向了资源配置。20世纪中后叶,经济学家们以超边际分析方法,展开对古典经济学分工演进思想的研究.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由此建立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重点税源企业(即大型企业或者跨国公司)作为税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以"属地化"为基本理念的税源管理体制,对所有企业并不加以区别对待,这种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税收工作征管效率的提高。鉴于此,本文将重点税源作为研究对象,提出通过专业化分工,建立专业化重点税源管理机制,有利于执法的统一性,复杂问题处理的有效性,服务的最优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词语的多功能性和多义性是长期语言交际中形成的一个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习者如果不能把握词语复杂的功能和意义关系就不能有效地学习;词典编者不理清这些关系就不能很好地释义.本文从认知语义的演变人手,探讨语词多功能性和多义性形成的机制与词类和义项划分之间的关系,以便词典编者和语言学习者能更有效地进行语词释义和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理论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对于贸易的思想主张也不同。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贸易主张,对于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及对于理论分析的经验检验,证实对于工业发展落后的国家而言,生产力的开发、创新与发展比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如何看待国际分工理论的回归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8):26-28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在国际贸易战略上,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比较优势不一定成为竞争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质量和效益的国际贸易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而需要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敬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3,(2):30-33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强劲,使得许多国外学者认为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继英国、美国、日本后的第四个世界工厂。但笔者认为,仅仅从一国出口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就判断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过于差强人意。本文运用特化系数和出口竞争力指数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判断中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并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词汇意义完全等同者很少,即使概念意义相等,联想意义也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在重视概念意义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联想意义的研究,从而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英语词汇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英语词汇意义进行对比研究(1)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相反的词汇;(2)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3)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4)各自文化中独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相似文献
17.
"政治与行政二分"命题的组织整合理论解析--兼谈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中国化与科学化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与行政二分”是公共行政学科赖以产生的理论基础,但学界对它一直存有争议,甚至有完全否定的主张。本文首先运用组织整合理论对“政治与行政二分”命题进行剖析,给出更为完整的表述,指出这一命题不仅不是虚幻的,而且是所有民主政治共有的本质属性,并进一步揭示这一命题对促进我国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通过剖析这一命题,本文展示了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中国化与科学化的途径,最后提出了运用组织整合理论促进公共管理学科中国化与科学化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孟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恒产学说,主张使封建小农有百亩田,五亩宅,树木家畜的私产学说,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统治;二是小农经济理论.从战国社会发展中,孟子认识到封建个体小生产农民经济,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他构想出一个封建小农经济模式,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采取有利于这种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薄赋敛"、"勿夺民时"等,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三是孟子的财政赋税观.孟子主张单一农业税,反对当时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税同时征收的制度.孟子反对重税,但也反对过轻的赋税,主张在"取民于有制"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他主张征收生产税,对于不创造财富的部门和人不征税.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和异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分工出发,唯物主义地说明了异化或私有制的起源问题,因而,分工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分工理论中隐含着两条使人的生存状况异化的理论线索,一是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另一则是生产的技术方式层面上的.这两个方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还未被清楚地分开,但却是以后马克思这方面思想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基础,因而值得给予更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