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早在60年代初,西方的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就提出了经济“趋同论”。他们认为在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在社会技术革命的驱动下,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将走向趋同和一致。“趋同论”作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斗争的一种理论,抹煞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混淆两种经济的界限,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理论界的一些同志,把西方学者提出的“趋同论”几乎原封不动的搬到我国来,当作新观点、新思想,大加宣扬和传播,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义务宣传员。我们觉得,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有必要对“趋同论”作一番评判。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放性,不同的国家社会之间的接触往来和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互相学习、借鉴和利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当然也会有分歧,其中免不了会有片面的和荒谬的见解。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互相学习交流过程中,彼此间的差异、对立会逐步缩小,其间的相似处、共同点则日益增多,二者将互相接近,以至于最后融合。甚至有些人认为,在“两制”的接近与融合中,将会出现一种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全新的社会制度。这就是所谓的“趋同论”。“趋同论”对不对呢?应该怎样评价和对待“趋同论”呢?我们认为,“趋同论”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在我国,“趋同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种时髦观点,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  相似文献   

3.
《“趋同论”研究》评介常祥《“趋同论”研究》一书是辛向阳同志经过5年潜心研究,并在其博士论文《“趋同论”评析》的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的目前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西方“趋同论”的著作。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当代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一再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却大肆宣扬两种制度“趋同论”,竭力抹煞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断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无区别地相互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经“同构了”,二十一世纪将是超意识形态的世纪。其实质也就是妄图否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这里,让我们来剖析与批判“趋同论”鼓吹者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假设奉为至宝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同论”,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它渊源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经济趋同假设理论,是资产阶级庸俗理论的忠实继承和“原装进口”。战后,一大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鉴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趋同论”的逻辑基本点“社会趋同论”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种思潮,是我国近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中较为时髦的理论。它以“技术决定论”作为解释社会变异的理论基础,把经济计划与商品经济作为融合渠道,并以劳资“收入均等化”为佐证,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社会趋同论”基本逻辑的出发点是:随着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浪潮的运行,两种并存相悖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所谓“趋同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提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出现的趋同现象 ,要善于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7.
一 轰动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是一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的彭吹者。和熊彼特、丁伯根、加尔布雷思等“趋同论”者相比,托夫勒的理论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终将吞没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的鼓吹者,  相似文献   

8.
何捷一 《江汉论坛》2004,1(11):11-1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理论(简称"同时发生论"),以及他们晚年对俄国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简称"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学术界对"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有着众多的研究与论述,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解读这"两论",说明"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的真正理论内涵,澄清在一些问题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同的“现代社会”的论调,即“趋同论”。受了“趋同论“影响的人也问道: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为了各自的生存,相互借鉴了对方会制度”呢?看来,对于“趋同理”的内容及其错误,它的根源和实质做一番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趋同论”是资产阶级害怕无  相似文献   

10.
“趋同论”是指一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相互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所谓的“所有制趋同论”,其要旨是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抛弃各自固有的本质,相互趋同。这种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危害很大,它可以诱导人们得出诸多错误的结论:两种社会制度质的界限正在消失;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已经过时等。因此,必须对“所有制趋同论”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1.
<正> "趋同"理论是早在四十年代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近二十年来,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经济社会改革,使得这一理论似乎得到验证.那么,"趋同"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趋同"理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改革有无内在联系?"趋同"是否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最终归宿?这些都是认识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理论上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趋同论”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而又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混合在一起的第三种制度。显然,“趋同论”的实质就是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其要害就是“同化”社会主义。本文联系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拟对“趋同论”作些评析。 应该承认,现实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确实存在着某些共同或近似的现象。在当今改革的时代潮流中,不同社会制  相似文献   

13.
“趋同论”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广泛传播的一种经济社会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当今世界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其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性,甚至趋向于形成混合型的新制度。西方主张“趋同论”的学者很多,其学说也各不相同。据阿兰·格鲁奇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提供的材料,大致分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和非经济诸方面都已产生很多的趋同现象。“世界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结论,它已经而且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证实。然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宣扬两种制度的“趋同论”,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们把“趋同论”奉为至宝,不遗余力地加以鼓吹,说什么“趋同论”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是反映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可靠的理论”。我们认为“趋同论”并不是什么科学理论,而是一种精巧的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这可以从它的思想渊源,基本内容、阶级基础等方面看出来。本文主要分析“趋同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5.
驳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趋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趋于同一的“趋同论”或两种经济制度“融合论”,这是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西方资产阶级比较经济学家荷兰的丁伯根等人提出的,到七十年代初期就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思潮.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吹资本主义制度永存论的翻版.在我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打着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幌子,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然提出“两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经济上有着趋同的条件和倾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进一步扩大而日益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必然要吸取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来充实发展自己的经济;资本主义则引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式,来修补矫正日益失灵的经济妙方、诊断治疗带有疾病的肌体.两大对立社会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共同因素牵引下,出对立发展到吸收发展,最后达到经济上的趋同和一致.”①他们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一种经济趋同之势”②,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新创造,而是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那里贩来的旧货.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会抛出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政治归结为经济论”、“文化无国界论”、“趋同论”等等理论的目的就是要“和平演变”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界线是分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面向世界,推进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为我国民族、文化面向世界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贡献。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际范围内面临的严峻挑战,并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国际领域拓展的现实诉求,最后提出了拓展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段栋峡 《理论界》2011,(10):68-71
全球化与中国化双重变奏下,客观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置入了一个新的时空场域和新的话语体系;与此同时,伴随着"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日益滑坡,由此衍生了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性质和前途的担忧:"背离否定论"、"趋同论"、甚至"变相的资本主义论"悄然蔓延。面对严峻的现实挑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走出"传统纯公有制"的"洞穴",探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占有关系"社会性"的"真理","不断地回头"在"泛公有制"中再现"社会主义理想国"。  相似文献   

18.
政 治面向实际勇于探索论精神支柱及其转换我国政治沟通中的信息失真刍议理论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学术研究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巾围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趋同论”评析试析腐败现象不可避免论谈近年我国社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时代,人们在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是十分自然的。“趋同论”者运用比较方法得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将趋于同一”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根本错误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的比较方法?“趋同论”者的结论为什么是错误的?他们的比较方法失足在哪里?这些就是本文将要着重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趋异论”就是指西方一种与“趋同论”相对立的社会政治思潮,它认为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以及这两种制度内部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大。本文想介绍一下“趋异论”的由来、主要思想,并作概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