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及其生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本质活动在于资源配置,企业的持续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增强企业资源配置能力的过程。与资源配置活动的3个方面相对应,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分解为产业力、制度力、技术力以及市场权力。企业“能力层级”结构阐明了组织学习、可持续成长能力和持久竞争优势的内在关系。“多层灯笼”模型揭示了规范、能力和战略3个学习回路之间的逻辑演进关系和各学习回路内部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它们共同推动了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梅姝娥  许军 《管理科学》2013,16(5):55-68
在组织学习理论和过程理论的基础上,把合作型企业间电子商务分为利用型和探索型两种模式,构建了联系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企业间电子合作模式和组织利益的研究模型.应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对 146 家我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电子合作是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利益之间的中介环节,应用利用型企业间电子商务技术支持利用型企业间电子合作可以实现运作利益,但难以影响企业的竞争绩效,应用探索型企业间电子商务技术支持探索型企业间电子合作可以实现战略利益,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绩效.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即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制约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一般简称为哈佛学派的SCP范式来对保险行业进行了分析。通过收集2004年——2009年间我国各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数据计算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结合产品差别化、市场壁垒等因素重点分析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市场结构;从企业的价格和非价格行为分析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市场行为;从技术进步程度及  相似文献   

4.
汤文仙  李娟 《管理科学》2003,16(6):40-45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在理论上构造了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济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范式(简称SCP分析范式),为个别行业的具体分析和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提供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分析了我国证券行业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证券公司并购行为产生的产业组织根源及证券公司并购的经济绩效,指出证券公司并购不会导致垄断的产生,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策略性行为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冬梅 《管理评论》2008,20(2):40-48
“双边市场”是近年来产业组织和竞争战略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平台企业竞争策略性行为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传统单边市场中企业竞争策略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给传统单边市场下的竞争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典型平台企业案例.然后对“双边市场”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平台企业竞争性策略行为对单边市场理论提出的挑战,最后从垄断定价、掠夺性定价、交叉补贴、捆绑销售等策略性行为角度。结合单边市场视角下的企业策略性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在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成本、价格的竞争,而更多的表现为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的供应链运作更有效率,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更强,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供应链又可以分为企业内和企业间两个层次,西方组织理论对企业内部冲突的研究较早,也较为深刻,在方法上大量运用博弈论、认识论的分析手段。但这些也仅限于对组织内部的研究,对同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中的多个企业间冲突管理的著述却并不多见,我国管理学界对这类冲突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共…  相似文献   

7.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企业并购是证券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它对企业经营绩效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对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并购行为所产生的不同并购绩效结果,分析了影响并购绩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若干改善企业并购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动态竞争:中国主要彩电企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基于企业间竞争行为的动态竞争 ,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那么该如何认识我国企业间的动态竞争 ?与国外学者类似 ,本文采用结构内容分析法 ,以中国主要彩电企业为例 ,对中国企业的动态竞争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我国企业动态竞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对企业战略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背景下合资企业与战略联盟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 《管理科学》2002,15(5):2-8
从企业战略角度,以合作战略的两种形式--合资战略(joint venture strategies)和战略联盟战略(strategic alliance strategies)的差别性为分析对象,尝试认识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战略创造价值的两种不同方式.合资战略和战略联盟作为两种战略行动,共性是基于合作行为的资源配置方式,属于合作战略的范畴;但两者的差别体现出对企业而言截然不同的价值创造过程.合资战略本质上是企业组织内部化战略的结果,即在组织形式上趋向于母子公司之间关系,价值创造呈降低成本导向机理;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企业间关系变化的结果,这种企业间关系以协调为特征,既不同于市场交易关系,也不同于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是内部层级市场和外部产权交换不可替代的产物,价值创造呈潜在的利润导向机理.  相似文献   

10.
谢企华 《管理学报》2004,1(3):249-254
战略供应链作为一种基于"竞合"理念、强调分工合作的准市场组织,有别于市场交易型的传统供应链及内部交易型的一体化供应链,追求企业间的战略协同,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纵向整合,具有协同、快速、差异化的功能特征,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通过对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战略供应链的形成机理、内涵及特点的分析,对照中国产业特别是钢铁供应链组织现状,探讨企业通过构建战略供应链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以及基于战略层面上的相关策略.强调指出,我国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树立竞合理念,加快系统创新,构建战略供应链,谋求长远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竞争行为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结构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以此来分析跨国公司竞争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随着更多跨国公司的进入、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及中国汽车产业开放程度的增强,我国汽车市场上跨国公司的竞争行为将会加剧,由此会带来中国汽车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下调、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文章提出,我国汽车市场的目标模式应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它既可保持市场竞争的活力,又能实现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是一种优于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2.
企业常常面临选择:零部件生产是自己制造还是外包给零部件供应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是一个企业纵向一体化的选择问题。在分析指出下游企业零部件生产的外包和自制的市场行为改变了该产业组织的结构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以上游供应商利润、下游企业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为优化目标,研究上游供应商的产品定价、下游企业零部件生产的外包和自制决策,将cournot博弈嵌套到Stackelberg博弈中,建立该产业组织的复合博弈模型,得到了该产业组织在不同结构下的不同均衡,即相关企业的最优生产经营决策。对于上游供应商,下游企业零部件生产的外包比自制总是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并且两者的差距随着市场容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下游企业,其零部件自制获得的利润总是高于外包获得的利润,其竞争的下游企业的利润则也是与之同方向变化。这些结果可供供应链的企业在竞争环境下制定最优市场策略时参考,尤其是可供企业在零部件外包或自制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生产方式决策实质上是在需求激励和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资源优化分配过程。受产业均衡理论启发.本文从企业应对新需求的任务分析和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了企业可能的任务完成方式及资源配置。认为企业间协作是需求变动情况下,解决资源缺乏以及任务同需求不匹配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整合的企业竞争分析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陈明哲的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间竞争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该理论框架中所包含的、关于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间竞争这两个企业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产业与基于资源的两个企业战略理论以及市场共通性与资源类似性这两个综合指标的整合作用,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对两个指标的可操作的整合方法。最后应用该理论对广东省建筑企业竞争做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彩电产业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彩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充分,价格和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层出不穷。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彩电企业行为和其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在转型时期,价格战使得彩电企业的利润不断降低,在短期会削弱产品的研发创新动力,但增加了消费者的社会福利,促进了市场结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有效,而非价格行为增加了产品的差异化,是彩电企业当前应重点发展的方向。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思考彩电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并针对彩电产业的问题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行业各细分领域的市场结构呈现新特征,其中平台类企业尤其明显。本文从互联网平台类企业行为的角度分析行业市场结构形成机制与特征,构建符合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的新垄断竞争理论。研究发现:中小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进出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和大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垄断地位的相对稳定性共同形成了行业特有的"分层式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垄断集中于大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的主营业务中,竞争则由中小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与衍生业务主导,且不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类企业造成竞争压力,这种市场结构是长期均衡现象。本文解释了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特征的内在机理,为判断互联网行业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及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谋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是克敌制胜的理论。它虽产生于对抗激烈的战争中,但同样也适用于现代企业间的竞争。随着世界经济日益从狭小的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到全球性的大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单一层次上的局部竞争发展到多层次全方位的竞争,即企业形象的竞争。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从更深层次、更高角度、更宽视野进行经营与管理的战略思考,是每个企业面对新世纪的明智之举。我国的企业将如何应对呢?公关谋略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所谓公…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惠宁 《管理世界》2005,(11):158-159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的研究已成为地区(或国家)竞争力研究以及区域经济研究重要的前沿问题。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对产业聚群理论进行了经典的论述,聚群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引起了产业经济学、西方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对这一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使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一)从竞争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从企业之间竞争的角度来研究产业集群,认为集群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竞争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代表人物是波特。波特(M.Porter,1998)认为企业间的合作竞争促…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基本特征企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聚集在一起.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形态.随着世界上诸如意大利北部的纺织业集群、美国硅谷的IT产业集群以及我国温州的制鞋,低压电器等集群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企业兼并活动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实现向外扩张、增强市场竞争力、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战略方式。笔者根据西方企业兼并理论,通过比较竞争企业间兼并与非竞争企业间兼并的差异,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以得出提高我国企业兼并效率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