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一,反贫困过程是文化互动的过程,想要做好扶贫,首先要理解贫困地区的人们的活法,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与他们的生活实践。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40多年前的故事,我带领人民公社的养蜜蜂场到江西一个深山去繁殖蜜蜂,住在一个老太太家。她儿子28岁,生活非常贫困,讨不起老婆。家里有个小女孩,12岁经人介绍就住在他们家。看到这个女孩,我第一个概念是"童养媳"。我观察之后发现婆媳之间也有矛盾,我甚至想做这个女孩的工作,让她过上平等的生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忙忙碌碌的星期日晚上,我5岁的女儿叹息道:“明天不上幼儿园就好了,我还没有玩够!” 我感到震惊,她整个周末都在玩,她参加了一个小朋友的生日宴会,和几个小朋友玩了好一阵子,星期六还到她奶奶家玩了一晚上,然而,我们全家三口却没有一起做任  相似文献   

3.
初识外教 分别从美国的华盛顿、费城和波士顿,来到中国,来到重庆涪陵师范学院支教的3位中美友好志愿者圆了他们的中国梦. 3名外教中最年轻的要数Rubin了,今年才21岁的她大学一毕业就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Rubin的个头不高,在学院里,她更像一位留学生.在大学,Rubin学的是传播专业,毕业之后,她本可以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跟她的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可她却选择了中国之行.她告诉我她的父母都不支持她来,但最终还是来了.据她的学生说,Rubin在美国的学校因为成绩很优秀曾经还跳过级,的确,不然怎么21岁就大学毕业了呢!Rubin是个极为活跃的女孩,在我采访她的过程中,她时不时的随着家里放的音乐或摆头,或踏脚间跟着唱上一两句.  相似文献   

4.
一、窦娥的卒年和贞节观念《窦娥冤》对窦娥一生经历作了概察:她七岁别父,作了童养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上二年丈夫“害弱症死了”,接着守寡三年;正当她孝服将满的时候,遭张驴儿的坑害,被贪官杀死。照说她死时正好二十二岁。但《元曲选》中的《窦娥冤》在两个地方出了破绽:一是第一折窦娥的自白:  相似文献   

5.
马琳 《快乐青春》2005,(8):13-16
一 韩小小总跟我吵架,她总是喜欢趴在她房间的窗子上笑话我生气的样子.她会笑得眯起眼睛,用手指着我说:"夏远,你为什么那么笨?居然连架都不会吵."她的笑声像铃音一样在我们之间传递着.我住在她家对面,我们的窗户只隔了不到两米.有时候,我觉得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把她抓过来,然后将她暴打一顿,以证明我男子汉的尊严.但是我没这样做,因为我更喜欢在窗户前看她趴在桌子上午睡的样子.隔着纱窗,我看不到她的睫毛,但却分明看到她微微翘起的嘴角.她是个很容易哈哈大笑的女生,我想在梦里也一样吧.快到上学的时间,我会往她的窗子上扔小纸团叫醒她,然后跟睡眼惺忪的她一起走.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去拜访朋友,当我们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各拿着一支烟,穿着很新潮,身上都有刺青.两个人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这让我很感慨.我突然领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有“有效期限”.  相似文献   

7.
樱桃     
我和妈妈进樱桃家时,樱桃12岁,我10岁。她爸娶了我妈,我成了樱桃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 妈妈说:“樱桃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妈生下她就去世了。以后,你们要像亲姐妹一样好好相处。” 我瞪了樱桃一眼,说:“不要她做我姐姐!”  相似文献   

8.
正我今年67岁,退休以后住进了女儿家。经历了一场"磨炼"之后,在讨人嫌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积极调整心态,由开始的不受待见,到现在的全家喜欢,与女儿女婿友好相处,目前已做好了迎接宝宝当姥姥的准备。絮絮叨叨,不如少说多做我老伴儿走得早,唯一的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一家大公司做营销。她结婚以后,我搬过去和她一起住。有许多时候,我想了解了解她的工作情况,可是她回答我却是冷冰冰的:"别操心!"女婿不在家时,我向她打听准备什么时候让我当姥姥,她的回答还是3个字:"别操心!"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九年,大队党支部要我去当畜牧場的場长飧鰣龈崭战?沒有多少猪喂养,主要任务是开荒种田。这时,我已经是一个五十一岁的婆婆了,又不识字,怕担当不起。但是,我又想到自己从小受过苦,父母亲死得很早,七岁那年就给地主放牛,十四岁送去做童养媳。芦蓆门对芦蓆门,婆家也是一样穷。全家八口人,全靠我们两夫妻种佃田、做零工度日子,生活十分困苦。解放后,党  相似文献   

10.
稿费     
第一次得到稿费,那一年我不到20岁。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我的月工资收入是35.50元。收到汇款单时,刚好与女朋友(她也是我的同学、同事和邻居),就是现在的妻子在一起,便送给她:“取出来归你,买个纪念品吧!”  相似文献   

11.
女儿爱上个小混混结束上一次婚姻时,女儿刚3 岁,我总觉得她年纪小,没必要对她解释我和她爸爸离婚的原因, 只要用全部爱心呵护她就行了。可是女儿还是经常被伤害。在幼儿园排练毕业演出那天,她忽然跑回家对我大哭:“妈妈,他们说我爸爸是坏人,我根本不配演公主!”面对嚎啕痛哭的女儿,我无  相似文献   

12.
幸运在路上     
我认识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她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18岁的她,没有文凭,自然在北京也就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好不容易托老乡找到了一家小店,在那里做打字员,一个月400元,包吃,住的地方离得不算太远,骑自行车40分钟的路程,是和几个老乡一起住在一间地下室,一张床铺一晚8元。除了打字,她几乎没什么别的事做。她从家里带来的书还是高中念的英语书。没事就拿出来翻,书的边上都起卷了。她闭着眼睛从书的最后都能背到最前一页。就这样,她攒了一年的钱,终于够上个英文班。同屋的老乡笑话她:“太不值了,你这么学根本是没有用的。有  相似文献   

13.
在淼淼读幼儿园之前,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教她读书画画,教她唱歌跳舞,她接受得快或者慢,在我看来都是那么自然,因为那时我面对的只是一个她,没有比较就无所谓骄傲与失落.可她入园了,与全班几十个同龄的孩子站在一起,我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相似文献   

14.
不仅仅是冲动 从5岁开始学习芭蕾一直到成年,兰玉原本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芭蕾舞老师.可没想到高二的时候看了电影《花样年华》,立刻就被片中张曼玉的旗袍给迷住了.那个暑假,她和妈妈一起盘下了一个时装店,准备两个人尝试做衣服.妈妈是中国第一代学习日本原型的制版师,打版特别专业,兰玉就做设计.没想到一个暑假做的几百件服装全都卖光了. 就在这段时间里,兰玉迷上了服装设计,觉得自己不仅能充分施展才能,还特别有一种成就感.她放弃了报考舞蹈专业的打算,想改学设计.虽然困难重重,专业课也只有三个月时间准备,但好在她得到了父母的鼓励,最终考上了北京服装学院设计系.  相似文献   

15.
正我曾经带过在职研究生写硕士毕业论文,这对他们是一件很难的任务,因为他们需要在工作、生活中挤时间来做这个宏大的工程。有个女生也面临这样的状况:她要结婚。这意味着需要买房、装修、拍婚纱照、预订酒席……我猜她可能提出将论文答辩时间推迟。而一旦推迟,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回来写论文了。但她一直没有提出来,还是按原先的进度进行,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16.
一位大学学英文的朋友,毕业后从事了完全不同的职业.十几年过去,她突然感慨,看到英文时,心里会悄悄地动一下:我有时看翻译书翻译得那么倒胃口,真想动笔翻译一下.我赶紧鼓励她:你完全可以翻译童书啊.当爱好吧,想做就赶紧做. 身兼数职的“小巫女”巫昂,从来是想到什么都去做,结果做成了很多事.也正因如此,一些有疯狂想法的人,喜欢来找她说自己的疯狂计划,巫昂的做法是:只要不是找她借钱,都怂恿他们先行动.  相似文献   

17.
任百丽 《殷都学刊》2001,(3):112-112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窦娥冤》是关汉卿公案剧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通过窦娥和黑暗社会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妇女的悲惨命运、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和她们的反抗精神。戏剧开场便写了窦娥的苦难身世,三岁丧母,七岁又离开了父亲。窦娥因为父亲窦天章借高利贷被抵债卖给蔡婆做“童养媳”,这是窦娥悲剧命运的开始。好不容易熬到十七岁与丈夫成婚,生活刚刚有了一线希望,可不久丈夫偏偏又死了,她从此跌进了漫长无边的痛苦生涯。她开始对命运产生怀疑。残酷的现实使得窦娥放弃了对今生…  相似文献   

18.
正我最近很担心女儿的婚姻,她今年28岁,结婚两年多,可是他们小夫妻俩天天吵架。我知道女儿脾气不好,不会做家务,只会打游戏。为这事,我没少教育她。但令我生气的是,这次女婿把电脑砸了,两人吵得很凶。我看不过去,劝女婿两句,他还反过来和我吵,说我没教育好女儿。其实,女儿小的时候很乖巧,成绩也不错。可是考上大学后,不知道为什么就迷上了打游戏。我每次去学校看她,帮她把换洗的衣被拿回来,她都不怎么搭理我。她上班后,回到家还继续打游戏,  相似文献   

19.
电话铃声响起,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传过来:"你是郭主任吧?我是李莹的老公,她在你身边吗?我打她电话打不通,急死了。她要做公开课让我买磁条,她说今天上午要和你一起去看做课现场的,你帮我找她一下好吗?"我忙说,你别急,她上课去了,我马上找到她,让她给你回电话。我找到李莹说:"你快给你老公回电话,他在给你买磁条呢,挺着急的。"没想到她竟然生气道:"别理他,那么笨,让他办点事买点东西这么费劲。"说完  相似文献   

20.
我生活的圈子主要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工作圈子,是我打交道最多的圈子.呆了多个机关,二十几年,工作和业余时光经常在一起的都是公务员.从愈演愈烈的公务员报考热就看得出来,在人们的想象中,公务员工资旱涝保收,福利待遇应有尽有,手中多少有些权力,还有灰色收入,更不用说可以吃吃喝喝、吆五喝六的心理优势了.然而,这个圈子却抱怨最多,可谓牢骚满腹."工资太低了,只能饿不死,撑不死.""提拔要靠背景,要靠送礼,我做孙子这么多年,凭什么还做孙子?那傻子有个好老子,提拔像坐火箭.""凭什么实权部门福利就那么好?一样累死累活,凭什么比他们收入少?"几个人在一起,离开了正式场合,无论小公务员,或是有个一官半职,都委屈忧伤郁闷得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