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佚名 《家庭科技》2009,(6):37-37
有一个人想买一部汽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比较之后,他决定买墨绿色的.他认为一般人会选择白色或黑色,所以墨绿色的轿车在车流中就会很显眼.但是正当他为自己选择了一部与众不同的汽车而沾沾自喜时,突然发现,不论是在高速公路上、小巷子里,还是小区停车场中,都有许多与他的车同型号的墨绿色轿车.他开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家突然间都开始买墨绿色的车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琼·斯科特的论文<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的问世对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影响,着力勾勒了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在中国大陆和欧美的中国历史研究界相互关联而又截然不同的学术发展轨迹.在英语学术界,斯科特的文章标志着重大的概念上的转变,推动此后的研究走出仅限于对妇女的思考,引向对社会性别的关注;走出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作更广阔的对权力关系的探究.斯科特关于文化符号、规范性概念、政治社会体制和主体性身份的重要性的论述.帮助催生和组织了英美中国历史研究界大多数最有影响的新研究成果.虽然"男女"在历史上作为儒家社会组织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文人学者广泛论述,而当代中国历史学界对社会性别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关注则在近年来才出现,社会性别史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3.
孙郁:莫言与鲁迅,一个很有意味的研究课题 "从鲁迅到莫言"这个话题是很有意思的.2006年我还在鲁迅博物馆工作的时候参加过一次莫言学术研讨会,当时我提交的论文就是《莫言:与鲁迅相逢的歌者》.莫言的一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他说他自己的写作受到了鲁迅的很大影响,他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提交了一篇作业,就是关于《故事新编》这个小说的读解.他的这个读解很有意思,对鲁迅文本的内在性的认识很独特,当时学界专门研究鲁迅的人都没有这样讲,他从审美上对鲁迅有一些内在的感受,尤其是对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和对审美复杂性的理解.莫言自己也讲他是把好人当成罪人来写,把坏人当成好人来写.而且他在小说里面把非常龌龊和非常美好的东西写在一起.想当初《丰乳肥臀》面世的时候很多人批判他,这就说明他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方式跟流行色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我认为他可能是厌恶了当时流行了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方式.他从鲁迅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也从俄国、欧美和日本作家那里受到了很大启发,所以他自己小说的复杂性糅合使他获得了很大的声誉.  相似文献   

4.
《快乐青春》2007,(10):36-37
下面古聋同学交的作文<天涯·龟兔·跑> 那一天农历上写着:初四日,惊蛰,宜赛跑,不宜撇条. 在跑场外,乌龟笑得很开心.一只动物除非有吃不完的食物才有这种笑容.但乌龟不是,他笑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同时也是天下没有多少动物能够相信他能做到的事.  相似文献   

5.
李春红 《南方论刊》2005,(10):60-61
一、问题提出二、问题分析三、辅导过程“我是一位岁的女中学生。最近我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位男生,他英俊高大,爱好体育运动。我一天不见他,心里就很失落,总想找机会和他接近,但又没有勇气对他讲。我好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学习。我们班上很多同学在一起时总喜欢议论这个女生那个男生的,而且很多都有对象,我们这样算不算是早恋?面对自己对异性的好感或异性对自己的好感,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高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特别是关于早恋,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观念变化很快,也很前卫,中学生恋…  相似文献   

6.
晓丹 《家庭科技》2010,(4):38-38
一句错话导致心理错觉 有一个男孩儿,聪明伶俐,学习勤奋,上小学时颇受老师赏识,还当上了班长。可就在一次班会上,他站在讲台上发言时说错了一句话,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他当时不知是因为讲错话所致,还以为自己脸上出了什么毛病。从那以后,他就总觉得自己长得很难看。  相似文献   

7.
《黎澍十年祭》(黎澍纪念文集编辑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是三年前出版的一本书,印数很少,但这本书我以为很值得一看.黎澍是80年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前辈,他的经历很不平常.他是一个革命的知识分子,在80年代,他以深刻的思想来反思自己曾经走过的路.黎澍的朋友大体上也是和他思想经历相近的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他们从80年代走来,到了90年代,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本纪念文集中的文章,不是一般的应景文字,而是有很多历史内容的,特别是许多历史细节,非常耐人寻味.要了解8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一本必看的书.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一种迷人的品质.男人可能不会明说出来,不过,他们会注意到你是在什么时候失去这种优势的.最初,你和他开玩笑的时候比较多,而且你谈吐机智幽默.而后,随着心理较量的消失,幽默感也随之淡去.幽默的交流方式可以告诉男人:作为一个女人,你有自己的安全感,你不需要依赖他. 幽默感不仅仅在于找出有趣的话题,它是一种沉着冷静的品质.它会让人们认识到,你是轻松自在的一个人,并让他明白,你并没有过度放纵自己.所以说,戏谑的谈吐方式会显得你很性感.你不但可以独立思考,还能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付之一笑.如果你能够与他唇枪舌剑地论辩,那么,他就不太可能认为你在情感上需要扶贫.  相似文献   

9.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有一个叫苏秦的人,早年不学无术,没有什么本事,但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自以为是的半吊子”。  相似文献   

10.
<正> 邓友梅在小说创作中,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美学理想.他强调"写自己拿手的东西",认为作家"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工厂,他只能吸收他所需要的原料,运用他特有的设备.制造独家生产的产品."在这一创作思想的指导下,他选取了独特的表现生活的角度,真实地描写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鉴传今(<哲学研究>):吉忠的制度哲学研究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点是始终把制度哲学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联系起来,这是他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点是在对制度哲学研究的取向上,很鲜明地提出了一种很值得我们注意的说法,即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向现实生活,他以自己近十年来关于制度的哲学研究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很好的回答.这两者无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还是制度哲学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曲军 《家庭科技》2011,(12):40-40
有一个大学生,学的是企业管理,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来能拥有自己的公司,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纳特·史坦芬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4位前来求职的人,一边做自我情况报告的录音,一边用小型电炉煮牛奶。 第一位求职者声称: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有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并在报告的最后特意提到牛奶也煮得很好。 第二位求职者的报告内容与第一个相差无几,但他最后说,自己不小心碰翻了电炉,牛奶也煮糊了。 第三位情况和前两位不同。他说自己学业很糟糕,而且社会活动能力也不怎么样,但牛奶煮得相当棒。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喜欢笑的人。前天有位朋友来电话,说她代另外一位和我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问好。我很惊讶那位朋友的记性,因为我已记不起对方了。她说:他记得你的,你的微笑他一直记得。可见,微笑对人时,人家回报给你的,也一定很美好。有一天,因为部门工作进度问题,老板大声训斥在座的员工。他的态度让我很吃惊,觉得他没有风度。我认为自己是部门负责人,有什么  相似文献   

15.
心灵之洞     
从前,有一个坏脾气的人。他常常无缘由地怒火中烧。他的同事、邻居、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都受到过他的无理责骂。这个人内心也很想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为此他找到了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送给他一块刻有方格子的木板,要他发一次脾气就往格子内钉一颗钉子。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只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可在法国巴黎有一个奇人,天生两条舌头。这个双舌奇人名叫菲利浦·迪安尼,现年34岁,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英国人。他出生就有两根舌头,上下交叠,牙牙学语时,发出的声音模糊不清。等到稍懂人事,他发觉自己说话时两条舌头一齐卷动,样子很古怪,因此尽量少说话,也很少笑,免得出丑。他生活得很寂  相似文献   

17.
初三学生晓明,一次与一女同学在操场上相遇,双方对视后,他感到自己脸红了。此后,他总是怕同学看出自己对那姑娘有好感,更怕自己脸红。他感到别人在说他早恋、不正派,心里很紧张。他想控制这种情绪,但越控制心里越恐惧。到了后来,见了别的女同学,甚至男同学,都感到不自然。近一段时间,无论见到熟人还  相似文献   

18.
《快乐青春》2020,(4):40-41
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虽然他医术高明,却从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后来年纪大了,才下决心收一个学生,而且要求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里有一个贫苦的女人。这天,她对自己唯一的儿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好医道,就能为人们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9.
章荣君博士在南京大学读硕士时与我是同门.导师把他介绍给我时特别强调了他的家庭出身:农民的儿子,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后来同他在一起时间长了,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和我一样都是师范毕业,在老家的农村中学教了两年书,实在看不到什么前途和希望,就不得不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20世纪90年代,考研确实是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他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人又很聪明,考研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我考入南京大学后和章荣君能够朝夕相处,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学业上的,还包括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20.
我常常同自己,如果没有了这每月的工资咋办?如果上医院看病需自费又咋办?我自己回答不上来,觉得那不可思议,这是否是铁饭碗带来的弊端呢?十有八九是。但是,这与每个人的个性、意志、地位、价值观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是一个官高位尊的人,自然希望一切都应有国家负担,天降大任于我,这是理所当然,你是一个一步也寓不开那个单位的人,自然不敢想别的,皇粮虽少,那可是旱涝保收!然而,张宗林不是这样的人。他与吃皇粮的干部们一样,曾享受过计划经济赋予过的恩泽,走过一段亦步亦趋的路;他又敖然决然地扔掉了铁饭碗,拒绝了皇粮的恩爱,吃起了自己做的饭。大概是自己做的饭吃起来香,顺心舒畅,张宗林的身体很健壮,他的事业很兴旺,他对于自己钟爱的工作耿耿于怀。他每天都在奔忙,因为他和他的同事们不但要绐社会留个好名,还要为自己的柴米油盐费心耗力,张宗林是个优秀的专家,他头上的光圈一串串: 1982年,他被评为甘肃省轻工战线先进个人:1983年到1991年连续7年被评为兰州市先进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