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武则天时代文士群体中贪财好货风气盛行。他们财货欲望强烈,频出财货丑闻,甚至贪赃。这与当时经济繁荣、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统治者喜好奢华等因素有关。此外,武则天重用寒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士、经生的文士化与文学的自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处所说的文士,特指文章之士。他们既不同于经生,也不同于文吏,而是一批致力于文章的创作,以辞章名世或立世的人。两汉时期,文士的兴起和经生的文士化倾向,有力地推动了文学的自觉。 一 两汉时期,在皇帝和诸侯王周围,有了文学侍从之臣。这是一批以文章名世,且以文章立足于朝廷的人。 汉初,高祖及文、景二帝皆不喜文人,然而在诸侯王中却颇兴养士之风,吴王、梁孝王和淮南王周围,都聚集了一批文章之士。《汉书·贾邹枚路传》载:“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  相似文献   

3.
清代广西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广西本土文士的努力,也包含着外籍客桂文士的贡献.外籍客桂文士在培养人才、激扬文学艺术创作、修纂地方志乘、搜集编刻广西文献等方面均有所作为,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广西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杨亮 《船山学刊》2010,(1):149-151
翰林国史院是元代文人精英活动的中心,也是诗文创作、交流的中心。翰林国史院文士对当时文坛风气有导向作用,其活动方式对元代文坛有着支配作用。从清谈问学、唱酬聚会题咏、品题赏鉴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自宋代以来定型的士大夫的活动方式,并没有因为异族政权的建立而发生断裂,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仅持续而且得到了发展。基于此,即可明了元人诗文风貌的形成与趋同的相关背箭。  相似文献   

5.
高翠元 《兰州学刊》2005,(6):270-272
唐代情爱传奇是唐代文士根据他们的情爱体验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在这些传奇中男性操纵着话语权利,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男权主义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来叙事,故这些情爱传奇中深刻体现了男权语境中的文士的隐秘心曲.一方面,它折射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士在本能欲求驱动下的色欲心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文士对人的灵性和至情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6.
宋代女性的家庭文学教育有自学自修、家庭成员互教互学等几种途径,艺妓的文学教育主要来自与文士的交往.诗歌是女性文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宋代女性的文学教育与重文教风气、图书普及、女性交际需要等密切相关,是"才女"辈出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施建军 《江淮论坛》2003,(2):127-130
传统的、现实的以及诸文土自身的种种因素,决定了曹操不可能优遇文士.但他网罗文士,还有方士,实在是一时之胜算,这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诸文士归依曹操,多是欣然而来,满怀期望而来,而曹操对待他们,虽不至于以倡优畜之,也凿然没有怜其才而大用之.诸文士志不获申,郁结幽怨之意自然发于诗文.本文以曹操与诸文士之间的关系为纽带,对学术界若干成说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士们在长期的读书习业生活中,从书中得到知识,懂得了道理.而这一生活又赋予他们各种各样的感想与体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与冲动.因此,唐代文士们也多有将读书习业的生活与感触,用文学的形式展现出来,描绘出其中的种种情状.  相似文献   

9.
甘中流 《东岳论丛》2011,32(8):86-89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也是一位有很高声誉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对于蔡邕的书法成就及理论著述等问题,后人有所怀疑。蔡邕书法地位在晋唐时期有很大变化,蔡邕书法地位被抬升与唐玄宗锐意提倡八分相关。为迎合唐玄宗的旨趣,八分书受到其时很多书家的重视,蔡邕也被文臣树立为八分之祖,而围绕蔡邕的相关传说与理论著述也在这一风气下渐渐出炉。  相似文献   

10.
徘徊于"文"、"道"之间的桐城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4,(1):150-155
桐城派文士在"文"、"道"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平衡,他们一方面以文章家自居,将"文章之学"视为终身追求的目标,一方面又紧紧依附于程朱理学,他们所持的"文以载道"的文学创作论几乎使古文沦为护道卫道的工具.但他们中的部分人士,尤其是晚清桐城派中的部分人士甘以文士自居的坦然态度,将"义理"与"文章"相剥离的思想倾向,使传统文学向着独立发展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林静 《云梦学刊》2012,33(5):85-92
从《文选》收录的建安时期书笺入手并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对当时文士思想与创作的深入考察,从三个角度探究推动建安文学批评发生突破性进展之动因。首先,书笺以其特有的文体优势成为建安文士沟通情感、对话思想的重要载体,其中涉及文学话题的讨论已包涵建安文学批评理论的雏形。其次,建安二十二年诸多偶然与必然事件的爆发对文士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作为核心成员的曹丕在此复杂心态下撰文怀人,完成了建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构建。最后,在群体性同题创作风气的影响下.建安文学批评形成了人化与对照的特有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促进建安文学批评发生发展之动因。  相似文献   

12.
余悦  冯文开  王立霞 《河北学刊》2007,27(6):142-146
饮茶作为一种雅趣之事,受到北宋文士的推崇。他们认为,只有雅士才能懂得品茗,品味茶的芬芳,体味茶的三昧。茶诗作为茶文化的有机组成,也呈现出"雅"的品格,是透视文人心态的一面镜子,文士的雅趣透过对饮茶的技雅、境雅、人雅的追求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魏晋赋创作中的同体继作、同题共作、以赋赠答三种创作范式,既是赋家适应当时崇尚典雅、喜好模拟的文学风气而所做的必然的选择,同时也是赋家由纯粹的御用文人向有独立人格的文士的身份转捩而带来的赋体创作上的趋新手段.这促进了当时赋的传统体裁、题材的创新和赋的小品化、抒情化.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7,(2)
作为传统士人人格生成、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盛唐文士独特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形成与魏晋六朝以来名士风度的延续渊源密切。杜甫脱略狂简的个性以及嗜酒、善谑、幽栖等种种行为作派即与魏晋名士尤其是以嵇、阮为代表的竹林名士有着直接的渊源。其《饮中八仙歌》是盛唐文士受魏晋名士风度影响的一个最集中体现。"八仙"的个性、风貌特征以及嗜酒、高谈、傲视王侯等种种行为方式也以魏晋名士以及《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但其中的"狂"态又是典型盛唐式的。它的创作与此期涌现出的一批极具名士风度同时又是新进士群体主要干谒对象的朝臣人物有着直接关系,置身风气之中的杜甫敏锐地捕捉并以其生花妙笔记录下了这一独特的时代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译著中的代笔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有待进一步澄清、研究的现象,它要求学术界解决的课题相当多,如:一、大部分译著是否出自中国文士之手?二、怎样评价这些与传教士们“合作”的中国文士——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功过?就是值得加以探讨的两点。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考察,以期问教于方家。一毋庸置疑,这些传教士中文译著中的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系出自中国文士之手,由他们编撰问世。笔者因工作关系曾查阅大量第一手有关资料并从中发现这一现象,从而得出这一结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基督教传教士的译著由“华士”代笔是普遍现象,既使如最著名的传教士译著家林乐知(美)、李提摩太(英)等也是如此。林乐知英文姓名为安德鲁·杨·约翰·威廉姆  相似文献   

16.
论方士与汉代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士:儒士、方士与文士。人们习惯认为,儒士是搞儒学的,方士是搞方术的,文士是搞文学的。由于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因而现在流行的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在论述汉代文学时,只是着眼于文士与文学的关系,而避口不谈或很少谈及儒士特别是方士与文学的关系。这是十分不妥的。其实,在汉代,文士与儒士、方士刚刚分离开来,他们之间还没有形成不可逾越的鸿沟。文士固然战斗在文学第一线,儒士、方士同样与文学同呼吸共命运。限于篇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基于时代的感召,唐代文士具有强烈的谏诤意识,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他们大胆言谏,不惧刑威,有时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唐代文士的谏诤精神不但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文学写实倾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苑汝杰 《甘肃社会科学》2012,(3):133-135,169
唐代进士资格的获取,也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要真正进入仕途,尚需经吏部铨选、制举或吏部科目选等,释褐非常缓慢.而藩镇的辟署之权、纳士方略为文人找到了另一条出路,使文士快速升迁,甚至自幕府直登朝堂.幕府优厚的薪酬,使文士生活相对优裕.章檄表奏的撰写与传播,满足了文士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侯景之乱等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使得安流平进的文士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他们以犀利笔法、恢弘气体描绘了梁末的悲郁气氛与时代精神,真实而典型地反映了战乱给梁朝带来的深重灾难。悲凉忧愤、家国之思成了这一时期文风的主旨,情感真挚充沛,一洗侯景乱前雕藻绮艳之气,为南朝文坛注入了一股沉郁悲凉、刚健浑厚之风。  相似文献   

20.
论南宋初期辞赋的世俗情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宋初期辞赋的研究,可以发现,当时的文人在逐渐摆脱精神的自闭,走向广阔的现实世界,但是他们并没有回归淑世精神,而是走向了世俗化,走向了庸俗和妩媚。他们汲汲于家族的兴旺和富贵利达,见识也鄙俚不堪,类同齐民百姓,他们紧跟文坛主旋律,盲目地为当道者歌功颂德;他们以旖旎多姿的情怀感受大千世界,向往田园的宁静澹逸,关注庸常生活的盎然情趣,在吟咏物象中寄托摇曳动人的怀抱,在如梦如幻的人生感受中淡忘对家国天下的责任。南宋初期辞赋的世俗化倾向源于其时文人人生态度的趋向庸俗,是恶劣的政治环境、偏安的心理、享乐的风气、对科举的过分看重以及学术思想的趋向世俗等因素造就了士人们庸俗的灵魂,从而也造就了辞赋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