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时间和空间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从中外哲学传统和中国的神话、巫术和宗教传统中都可以看到,在人们的观念中,空间的地位一直都在时间之上。在析句时,人们对于存现句句首时间词语和空间词语的处理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这三种态度不约而同地反映出人们观念中时空地位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在对意识本质问题的研究中,当代认知科学和哲学都碰到了一些诸如心理因果性之类的难以逾越的障碍,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意识研究存在着方法论上的缺陷。借鉴当代西方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从心理语言的种系发生开始,来探讨意识的源头——原始灵魂观念的生成,可为科学地把握意识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汉语的因果观念的语言表现方式作为观察点,对西方当代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前后语言哲学观的变化进行了一次检讨,认为前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象论和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在汉语实践中都能得到实证.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念的转变表现出的是一种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但就具体的语言实践来看,语言图象和语言游戏既具有冲突性,也具有共生性.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上,时间(time) 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space)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是“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然而本文以若干例证证实了在英语中有这么一些现象,它们集时间和空间于一体,既可表达时间又可表示空间,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二者完全地交融在一起,揭示出时间和空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存的关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语言是物质存在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时空观念文化与其语言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深层的对应关系。时间和空间、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复杂关系在语言结构的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以突厥语族语言为例来说 ,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不少表示时间意义的词是由表示空间意义的词构成或引申来的 ;有些表示时间意义的语法成分是由表示空间意义的语法成分引申来的 ;有些表示时间或关系意义的语法结构来自表示空间意义的语法结构。这说明语法单位、语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使用者认识客观世界 ,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概念结构的一种模式化的反映。语言研究可以为人类时空观念等问题的探讨提供重要的论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参照霍尔的理论,以时间的有序性、实在性、综合性、持续性、深度性为起点,从语言体现角度,探讨各个特性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强调的程度、然后再扩展到时间与空间、人生两大概念的比较,由此得出结论:不同的文化,时间观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7.
8.
不平衡性是礼貌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表明礼貌语言使得一方受惠,另一方就受损,反之亦然。本文继承了中外学者关于语言礼貌问题的合理见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礼貌语言中存在的不平衡性。本文认为:礼貌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不平衡性中,即,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法律采取的是时间优先原则,缺少与空间的配合,时间又没有做出梯次划分,因此很多律条自相矛盾或形同虚设,未能体现立法者的意图。在空间上采取属地为主、属人为辅的原则,造成法律无法执行和新的不公平。而通过时空平台观察,明显带有照顾行政、权力强势的倾向,有时还容易给人支持行政不作为的印象。法律应该时空配合,并做出细致的划分,方能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和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言现象经验主体的语言行为者,拥有语言能力的事实无可置疑。这样的语言能力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语言感性能力和语言知性能力。语言知性能力,主要涉及心理过程的语言观念形成与展示,以及语言观念的存在地位与作用。语言观念作为心理经验对象的形式存在,首先源自语言现象的经验,而且它还要表现为一种"自然化"的观念存在。语言观念因为语言现象与自然物的是否一一对应,而被区别为抽象与具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城市形态构成的基本要素谈起,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形态的构成特征。论述了作为现实存在的城市形态和作为历史存在的城市形态的内在关联性和历史延续性。  相似文献   

12.
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与语言的使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英语语言而论,它在表达、反映现实的过程中,会利用时空上的概念,与现实拉开距离,使人产生种种联想和思维跨越,从而实现相应的美学意义。语言在实现表达功能的同时,传达着重要的美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明史,舞蹈艺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创新。它的发展过程有着鲜明的时间性(时代)与空间性(地域)。纵观各个朝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各阶段都有着很强的时间关联,即线性的时间链条;另一方面,横看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就决定了舞蹈内容的丰富与多样,又具有地域空间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通篇充斥着真与假、穷与达、显与隐、雅与俗以及巧与拙等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同时小说在社会生活画卷的铺展上,从国家上层政治文化制度一直到底层百姓生活现状,也是无所不包。如此精彩纷繁的人物出场和丰富深刻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充分显示出吴敬梓在构建小说叙事时空上的巧妙艺术手法。正是这种叙事时空的巧妙构建,也使得小说在复杂繁琐的叙事过程中得以自由吞吐、容纳万象。  相似文献   

15.
在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把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运动。这不仅说明不了时间和空间何以离不开物质运动,反而会由此得出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可以分割的结论,这就潜伏着滑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时空观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概念形成过程是维果茨基对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及其反映形式——意识的探索。他通过儿童语言发展的科学实验论证了儿童日常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出了日常概念和学校教授的科学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从科学概念与外语言语发展的相似性导论出外语教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辽代共发生自然灾害13种133频次,又以水灾、旱灾最为常见,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和总体特征均有一定规律可循,呈现较强的波段性、明显的季节性及鲜明的地域性,且常常数灾并发引发饥荒,加剧灾情。  相似文献   

18.
以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第二语言个性为研究对象,利用语言个性理论,分析其在商务话语中的特点,以形成其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为目标,来建立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商务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柏拉图奠基的传统形而上学是一套视觉性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使存在的意义这个属于存在论层次上的问题陷入存在者层次上的窠臼,一直隐而不显,处在被遗忘的状态。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借助以“Sicht”(视、看、见)为核心的一组视觉性的词,来表达作为Dasein(此在)的人在世界中与其他存在者打交道的情形。海德格尔试图赋予这些视觉性的词以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意义,来突破传统形而上学语言的桎梏。最终,海德格尔意识到了这种努力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