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稷下"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稷下、稷门均在齐国都城临淄。清代蒲松龄在其诗、赋和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多次提及稷下和稷门。这里的稷下和稷门皆指济南。蒲氏生活的时代,齐地的政治文化中心早已不是临淄而是济南。他使用过去指代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稷门"移代济南。  相似文献   

2.
经学是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建构意识形态霸权之后的特殊产物.两汉时期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其中今文经学被汉王朝立为官学,设博士、置弟子员,优秀者可以依次入仕做官.经学借着政治的力量得到广泛传播,直接将经文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讲阴阳灾异、讲微言大义,从而形成了学风活泼、议论合时的风格.在经学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从经学大师的"参政"、"议政",还是从经学的内容与学术特点来看,都与稷下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经学是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建构意识形态霸权之后的特殊产物。两汉时期的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其中今文经学被汉王朝立为官学,设博士、置弟子员,优秀者可以依次入仕做官。经学借着政治的力量得到广泛传播,直接将经文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讲阴阳灾异、讲微言大义,从而形成了学风活泼、议论合时的风格。在经学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从经学大师的“参政”、“议政”,还是从经学的内容与学术特点来看,都与稷下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稷下学宫能够长期维持诸子百家自由论辩的局面,与学宫内部领袖人物的素质、学派力量的对比和学术范式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淳于髡与黄老学者在培育和维护稷下学风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探讨稷下学术事业兴盛发达的原因时,应当对淳于髡等人这种特殊的贡献给予更充分的估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土的有关"社、稷"祭祷的简文,证明卜辞中的"兇"当释为"稷"而非"叢",稷与社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神灵,而不是郑玄所称的"原隰之神"。社、稷皆有坛。"社稷"一语既是诸侯国家政权的代称,又是天下的代称。"社稷"一语的合称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而非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其稷下学宫,就已经产生了中国古典的自由主义。产生古典自由主义的物质基础是齐国工商业社会;诱发自由主义的是齐国的自由放任行为。齐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引发了齐国学术的空前繁荣,促成了自由主义的学风。在稷下学宫,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学者,形成了生动活泼的“百家之学”,这是先于魏晋风流而出现的稷下之风流。  相似文献   

7.
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代齐国的著名学府,也是当时唯一的新型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中学术自由的特点,也促使产生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盛景.稷下学宫成为了各种学派汇聚的场所.本文通过对稷下学宫的学术自由这一特色的研究,为高校办学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9.
齐文化中具有"尊贤重士"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由姜太公开其端,经管仲、晏婴进一步发展,于稷下学宫发扬广大.这一传统成为齐国富强的重要因素;而且开启了一代"礼贤下士"之风,使稷下学宫成为战国文化中心,对后世的博士制度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统"精神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稷下学宫和柏拉图学园几乎同时出现在中西方高等教育的"轴心时代",两者的创办背景、社会功能、管理方式、办学特色、历史影响等既有相似相通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国家创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下,稷下先生不仅发挥着咨政议政的政治作用,各学派自由讲学、辩论、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柏拉图学园是柏拉图私人创办、政府监控的高等教育机构.学园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为旨归,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学生免费入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学园自治,学者自由研究,开西方学园派之先河,成为当时希腊的学术中心.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大学教育精神是许多大学内正在探讨的一个热点。如何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待大学教育精神,怎样从历史精华中吸取养分来帮助我们构建新的大学教育精神等问题正引发学术界研究。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其成熟教育理念,如学者的"不治而议论",学术的"包容并兼"的"办学理念"以及对学术上的争鸣制度等经验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古代民间乡里的社日,一般认为其只祭社神而不祭稷神,其实民间社日祭祀的也是社神和稷神,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祭祀稷神的成分更多于社神。民间的社日源于先秦的“置社”,春秋战国时代,民社已经遍布天下,而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至今流风尚存于个别地区;但民间乡里的社日与封建国家政权的社稷是多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稷"字保存了古代先民发现、发明种植谷物的历史信息."稷"字的初义应是一个侍弄禾谷的人,以后又被先民敬崇为神."后稷"作为华夏民族祭祀的神,其文化内涵已沉淀在汉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4.
齐学之名起于齐地,通常认为其源流为齐稷下学和汉之齐学,是地域之学,并随汉之今文经学的歇息而戛然而止.实际上,齐学具有强大的延伸力和包容性,远非齐地之学可以概括.稷下学、汉之太学的官学性质及其思想文本的经典化,促成它渐变为中国学术主流之一.魏晋时,齐学的支流渐与道教相合.魏晋后,齐学的主流因学术重心的迁移而式微.在清代中晚期,齐学又随着今文经学的复兴而再兴.反观齐学的演进轨迹,我们看到自由之学术,要以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内容,要为时代之进步而张目.  相似文献   

15.
关于“稷”的所指,学界有粟、穄、高粱三说鼎立。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学界研究成果丰硕,但因文献不足而难以定论,权威辞书多不加分辨而诸说兼收。新出土的大量秦汉简牍文献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崭新语料,其中所见诸多粮食作物复杂的加工制度、《日书》宜忌及其异文、士卒廪食制度、相关语词组合等,为稷的所指是粟之说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证据。同时,基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证,可以进一步厘清殷商以来表示“粟(谷子)”的语词“禾”“稷”“粟”“谷”等词汇兴替的历程及其动因,明确系列语词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所指,亦可据此补充订正权威辞书、经典文献及新出土文献的诸多训释。  相似文献   

16.
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的镇压下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国先秦文化的主流又引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进步.本文即探讨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17.
王兆贵 《社区》2013,(35):41-41
提起齐威王,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如,“邹忌讽谏”“齐魏比宝”“田忌赛马”“门庭若市”等典故,都与齐威王有关。他在位三十多年,视人才为国之宝,以得人为政之要,先后办了三件大事:大刀阔斧治吏,察人求真务实;重用优秀将才,破魏称雄中原;创办稷下学宫,建立国家智库。这三件事,每件事都足以改变社会面貌、影响天下格局。  相似文献   

18.
王兆贵 《中华魂》2013,(16):62-63
提起齐威王,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如,"邹忌讽谏"、"齐魏比宝"、"田忌赛马"、"门庭若市"等典故,都与齐威王有关。他在位三十多年,视人才为国之宝,以得人为政之要,先后办了三件大事:大刀阔斧治吏,察人求真务实;重用优秀将才,破魏称雄中原;创办稷下学宫,  相似文献   

19.
鲁学与齐学的异同及其影响,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王葆玹先生在近著中论证的"鲁学系统始于荀子"、"齐学系统始于孟子"的新说,似乎不能成为定论.因为从开放与创新精神所体现的学风来看,荀子就近于齐而远于鲁;荀子"隆礼"也不能作为他专属于鲁学而不属于齐学的判断标准.不宜于轻言孟子"杂博",并由此推论孟子为汉初齐学之源;孟子对齐人齐风的贬斥态度,证明他有明显的宗鲁抑齐情结,不宜将其列入齐学范畴;他只能是鲁学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0.
《弟子职》是《管子》中关于教育的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献,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弟子职》作为我国最早的校规、学则,其中含有丰富的“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它的智育教育要求学生应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教师有严肃的授课态度、课后师生要加强交流等理念;它的德育教育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处事态度,同时还强调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生活;它的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极为细致的要求,保障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秩序。这些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