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干栏——平摆着的中国建筑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栏是一种历史文化意韵极为浓厚的建筑样式 ,本文讨论了最为有代表性的傣、爱尼、侗、壮 (瑶 )、土家族的干栏建筑 ,为中国建筑史拉出了一条独特线索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民居建筑属于典型的中国南方干栏式木构架建筑,明显地保留了原始人 “巢居”的遗风。它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外来文化、本土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如今土垒式、吊脚干栏式、挑廊干栏式、坐虎木楞式、汉四合院式等多种建筑形式并存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干栏式建筑(吊脚楼)是土家族居住文化的主要部分.其文化特质表现为人们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需要;其传承动因来自传统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建造技术等多个方面。开发利用土家族居住文化既可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又可为振兴土家族经济寻到一条新径.  相似文献   

4.
三峡乡土建筑——土家吊脚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峡地区土家族吊脚楼,是三峡及周边地区土家族人们世代居住的一种独有的建筑形式,它延续了几千年前南方先民开创的干栏式建筑特点,同时又融合了三峡地区山区地理特征,在大江、溪沟边用干栏式支撑起吊;山中坪坝用石块、土垒筑起吊;山麓边依山就势斜撑起吊。充分展现出土家族先民的聪明才智,其优秀的建筑表现手法和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来达到天地人社会和谐的建筑理念,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雷芸芸 《中南论坛》2009,4(4):76-79
本文对干栏建筑进化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力图通过对干栏建筑的历史、传承与延伸的思考,展示出民居建筑的发展以及原理的运用。干栏建筑折射出建筑的整体发展对开创新的城市环境模式,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土司文学所反映的土司时期武陵山土家族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所蕴含的国家意识、中华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和开放包容精神等思想文化内涵,为解读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世代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也是土家族和中华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的有力例证。土家族土司文学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土家族土司文学的时代价值,反映了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融入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演进逻辑,是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相似文献   

7.
彭家寨是“华夏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井院与干栏相结合的南北建筑形式的交汇。  相似文献   

8.
渝黔土家族族谱追述先祖渊源,均肇祖中原尧舜五帝。但是,其中的部分显姓豪族自先秦秦汉以降世居长江三峡及酉、辰、巫、武、沅五溪山地,早期为南方盘瓠、巴■古姓,隋唐以后为“峒蛮”首酋,至近代汇合为土家族,其发展脉络明晰。土家族族谱所述先祖渊源实即冒籍中原华夏,乃西南少数民族汉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干栏建筑是一种人类古老的居住形式 ,干栏建筑在我国范围内的存在的历史及在我国范围内不同的地理分布情况被广泛的探讨 ,展示了干栏建筑这种传统建筑形式的演化状况 ,为干栏建筑研究提供了一种基础的事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多民族国家中的一支少数民族,生活在渝湘鄂黔交界之地的土家族,历来就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心理和认同行为。从古至今,其在维护中央政权、抗击外来侵略上作出了贡献和牺牲。本文对西南土家族认同心理进行历史分析与阐释,指出明代西南土家族的国家认同是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等多方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导入与发展同土家族历史观的质换具有同步意义。在当地史时期,土家族是吸入儒家文化的,未发生重构问题;在中国史时期,儒家文化的重构是在与土家族文化的二元组合中实现的;在世界史时期,也就是19世纪末以后,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土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土家族先进分子开始了对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形态的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民居建筑造型别致,装饰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土家族建房习俗一般包括看风土家族民居建筑造型别致,装饰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土家族建房习俗一般包括看风水、挖屋基、伐青山、立屋竖柱、上大梁及落成仪式等环节,体现了土家族独有的宇宙空间自然观以及神灵无处不在的神化现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居住文化。是土家人长期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武术是中华武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湘鄂渝黔桂边土家族武术从其产生之初就被吸收到民族色彩浓郁的巫傩文化中, 成为驱逐瘟神赶鬼,沟通人与神的语汇。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湘鄂渝桂边土家族武术与巫傩文化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舍巴”类舞蹈作为人类的健身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在土家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中,“舍巴”以其特有的身体运动,将土家族的宗教、历史、生产、生活等文化信息予以了充分的展示;还以其特有的肢体语言为载体,把土家族的社会文化价值,如体育、经济、社会等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也是重庆市现有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立足于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对重庆土家文化的总体状态、重要层面及其现代转换 ,进行研究 ,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土家族的神话资料,对土家族的宇宙图式与象征结构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土家族神话对宇宙结构图式有自己的一套解释,这种解释根源于土家族独特的生存环境;梯玛神图是土家族神话中宇宙结构图式的具象表达;神话中的意象充满着生殖能指与生命喻义,这些意象构成了土家族文化象征的主要原型;二元结构与三元结构是土家族神话中的最基本的“无意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萧洪恩教授的《土家族哲学通史》自2009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书蓬勃大气地揭示了一个内陆腹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变迁的灵动历程,向世人生动地展现了土家族特有的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倾注了一个土家族学者对于自己民族与民族文化的挚爱之情。这部著作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的拓展与创新及其多层面的学术意义与理论价值均值得重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传统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土家人劳动生活和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精神文化的体现。其歌词除含大量民间文学元素外,还因受中原汉文化影响,存有少量古典文学元素值得研究。地处清江流域中游的恩施市太阳河乡存有一首《先生歌》很具代表性,它既有鲜明的教化功能与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又有通俗的民间表现形式,其文学和音乐价值并存,具有经典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民间舞蹈起源于山地耕猎文化,而土家族早期的山地耕猎文化通过舞蹈来表现和传播。土家族舞蹈从早期纯粹的模仿(耕猎)发展到今天独特的文化艺术,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而这一阶段也是土家族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