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和其它许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3the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既坚持又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是我们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里程碑和新起点。一、邪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坚持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2.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同时着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等方面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开拓了一条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道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研究和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为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指明了方向 ,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俄国的具体国情 ,指导了俄国的革命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因体制的缺陷和其他原因而解体。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章着重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抓住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反复加以论述,以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做了四个方面的概述:1.分析论述了这一命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振兴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导致两极分化;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共产党人执政共识和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一致性;结合现阶段社会结构特点论述了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时代必然性及执政的必需性,从而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探索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归,明确了今后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目标,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经典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分析出发 ,介绍了现代意义上的经过各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科学社会主义 ,在此基础上 ,通过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论述 ,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 ,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邓小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又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得到细化、落实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发展道路,二者之间在理论渊源、形成条件、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国家观、政党制度、所有制观、价值体系八个方面存在原则区别,并在经济运行机制观、社会福利观、国际政策三个方面不尽相同。我们要划清二者的界限,做好“虚”、“实”两篇文章,积极应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3.
苏东剧变后,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南美洲国家寻求以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从而形成世界社会主义的两大亮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查韦斯的“21世纪新社会主义”理论是其中最活跃且影响最广泛的理论创造与社会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论述,进一步探讨在经济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化及其共同特征,进而提出和谐社会主义是各种模式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与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有其独特的历史道路、独特的所有制结构、独特的经济运行体制和独特的人文条件。只有全面认识和贯彻这些特点,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而迈向成熟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有本质区别。实践证明,公平公正仍然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理想目标。达到这一目标的可行途径是逐步消除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主要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文化基因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现象,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向来富有社会主义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这种文化基因被激活之后,便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力量,规制了中国社会主义走向和速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和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直接过渡的初级阶段,而只是列宁的以落后国家为起点的迂回过渡的初级阶段。因此,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理论和直接过渡理论,而是列宁的迂回过渡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与迂回过渡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充分全面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是当前形势下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情绪、减少社会阻力、稳定社会秩序、构建社会理想、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