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貌研究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文明化进程的加快,人的礼貌成为现代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成了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原则.一个人的教养构成了礼貌的人本主义基础,而表达礼貌的礼仪,则是现代社会道德公共生活的次法制.在礼貌取得了积极功效的同时,它也引发了从摹仿而来的文雅,使一些人变得虚伪.  相似文献   

2.
礼貌是成功交际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英汉文化存在差异,人们表达礼貌要考虑跨文化语用视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的侧重点不同。文化价值的差异导致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基于不同的文化对礼貌行为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实际交际中,应以一种文化平等的心态,学习和研究不同文化下的礼貌原则和交往规则,寻找规律,灵活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条件下的主体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茜 《学术论坛》2003,(6):13-16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对现代人的存在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网络为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更有利的条件,可以说,现代主体的发展离不开网络。  相似文献   

4.
Ⅰ.礼貌与社会礼貌的起源可能和语言的起源一样久远。礼貌起源问题也有唯物与唯心之争。唯物主义者认为礼貌源于劳动和劳动的协作的人由于对劳动的尊重而产生对协作劳动的人尊重。唯心主义者则强调礼貌源于感情,认为感形交际先于理智交际。人类社会在氏族体系形成之后,产生了较稳定的风俗习惯和简单的道德规范。原始社会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敬畏,产生了原始宗教和巫术,从而出现了礼节与礼仪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中礼貌原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话语的礼貌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效果。然而,不同文化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礼貌因素是导致交际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日语习得过程中应注重礼貌原则的导入,力求做到平面到立体的扩展、静态到动态的分析、局部到整体的感知,以指导语言交际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6.
浅议王熙凤语言中的礼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貌是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而实行的一种策略手段。我们在这里对王熙凤的语言进行分析,总结了她在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礼貌策略及体现的礼貌原则并试图从中寻找符合中国人言语交际实际的礼貌原则框架。  相似文献   

7.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是说话双方在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交际原则,而师生语言交际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分析礼貌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促进有效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享受作为一个人的本体论的问题,具有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不容我们再忽视它,同样,也不能再象过去那样简单地把享受直接等同于享乐,或把享乐混同于享受。应当看到,享受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是与现代人的创造活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本体活动或本体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古典哲学家们正是在人的本体论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的。 一般来说,享乐概念是古典道德哲学家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而道德哲学又不过是思想家们对人的伦理生活的一种价值判断,也即是说,是一种通过观念来对人的实存施加作用与影响的意识机制。在古典享乐论的道德哲学家和以享乐为自己之生活立场的人那里,享乐意识正是这样一种观念力量。道德上的享乐论者把享乐作为唯一的生活理论和生活目标,看作是生存的基本态度,是人的感受性的原则。他们强调在人的感受性活动中由感受而获得的快意  相似文献   

9.
代际道德责任的存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环境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颇具争议.虽然代际之间受到时间的限制,生活在不同时代和环境,无法进行直接的交流和商谈,但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仍然具有对未来人的道德责任.人类作为一个生存整体的连续性、现代人们行为对于未来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人作为理性存在的人格和尊严,都为代际间的责任提供了必要性基础.代际契约的可达成性更是为这些责任的履行创造了现实性条件.所以,代际间的道德责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坚实的存在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隐逸传统对现代休闲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隐逸传统中所形成的某种精神追求,如高洁的人格、高雅的文化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人在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闲适与现代人的休闲有根本不同,但是它那注重精神自由、注重文化素养、注重人格境界的意蕴却能够给现代休闲文化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封建礼教"吃人"这种说法是站在现代立场上对前现代礼教形态的批判。而儒家礼教的真正内涵乃是遵循一定生活方式的生活行事本身的秩序、节律去制礼以教,从而创造、建构起与生活方式相适宜的社会主体及其所置身的生活世界。旧礼教之所以是"吃人"的,就是因为基于前现代生活方式制作的旧礼教所建构起来的集体性家族实体和等级化的生活世界都吞噬和压制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制作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宜的新的礼教形态,从而建构起个体的主体性和现代生活世界。如果说旧礼教"吃人"的话,新礼教则旨在"成人",成就个体的主体性,进而成就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张鲁昌 《广西社会科学》2005,(4):148-149,159
"不大"是一个程度副词.在修饰形容词时,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程度低;在修饰动词时,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动量少或发生次数少.从语用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典型的模糊限制词,不仅表示语气缓和,而且还表现出说话人遵从礼貌原则,从而表现出对对方的礼貌和尊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道歉是人们交际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语用学礼貌原则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道歉的含义、道歉的策略及影响策略的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话语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王媛 《学术探索》2014,(3):90-93
在《马人》这部小说中,约翰·厄普代克采用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突显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现代社会中的人如同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忍受着生活苦闷与失望的同时,仍在寻找精神寄托。然而在一个神性丧失的时代,这一切注定是徒劳的。神话与现实生活的并置增强了对现实表述的可能性,借此厄普代克细致地刻画了现代人的真实生活,即处于天国与尘世之间的人,已经远离天国,堕入尘世。《马人》的写作手法体现了主题与表现形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述评武东生具有现代性的道德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如果从鸦片战争算起,这一实践进程已经有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现代性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正视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对现代人道德生活的实际影响及其应有的作用、意义,一直...  相似文献   

16.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认识论历史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它在每一代人的现实生活中都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处的当代社会较之于以前社会有很大的变化,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生活等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中国古代知行观对现代人有何种意义,人们如何更加正确认识和扬弃古代知行观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礼貌注重对日常话语的研究,很少关注机构话语,尤其是法庭话语中的礼貌现象。以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研究框架,以欧洲和英美法庭审判实例为语料,重点考察了欧洲和英美法庭话语中的礼貌现象,发现法庭话语中固有的利益冲突和权力不对称并没有影响礼貌策略的实施,不仅权力弱小的一方对有权力的一方实施礼貌策略,而且作为有权力的法官或律师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也会采取恰当的礼貌策略。从礼貌的角度考察机构话语能够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机构话语,了解机构话语特有的语言特征以及内在的机构规约。  相似文献   

18.
论传统的中国礼貌原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为一种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的"礼",与作为规范、约束交际活动的礼貌截然不同。在中国古代,礼是伦理与社会政治的概念,而礼貌则是一种交际策略。本文试图阐述中国人的礼貌原则,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是Goffman的交际理论,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以及顾日国的礼貌原则。             一顾曰国曾经指出:"礼貌"与"礼"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①。但他在分析中国礼貌的基本原则时,我们发现他的礼貌观具有某种中国古典的礼之伦理含义:"中国人礼貌概念…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充斥着差异与矛盾交错的现代政治生活,强调单纯的“一致主义”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乡愿,如此,整合各种政治资源,提升政治生活的品质,挖掘建设政治文明的各种有利因素,寻求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差异政治价值观之间的协调之途,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重要使命。“宽容”为我们提供一个重新审视现代政治生活的视角,它不仅成为现代政治的深刻内蕴,而且凸显为现代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0.
李娟 《社会科学论坛》2006,(18):158-160
道歉是人们交际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语用学礼貌原则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道歉的含义、道歉的策略及影响策略的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话语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