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女权主义翻译与研究的背景以及女权主义翻译者的主张,指出加强对女权主义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对译介学和翻译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从西方女权主义翻译及创造性叛逆的实践入手,分析了女权主义翻译在文学领域的发展趋向和女权主义对于中国文学翻译的影响。女权主义有意识的叛逆翻译观是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西方女性对女权意识挑战的产物,表现出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必然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文学实践是 2 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为活跃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与 2 0世纪全球范围内高涨的女权主义运动密切相关。以英美为代表的一批女权主义理论家和文学家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批评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对女性世界的“话语霸权” ,抨击了文学世界里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压抑 ,并提出重新认识和构建女性文学史的设想。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世界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资源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关于九十年代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女权主义批评体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批评的视域相对缩小,基本上集中于女性文学;二是从西方现代多元化理论的运用上寻求突破。究其成因在于时代、社会、文学及批评多方面的友展以及创作和批评主体构成的变化。女权主义批评因此进入了一个迥异于八十年代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伊始,美共领导的左翼女性文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其影响也愈发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产生于两次女权主义浪潮间的低谷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传承作用;其次,它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坚持在性别、族裔和阶级三重关系中探索妇女问题,为新浪潮奠定理论基础;第三,它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女权主义作家,不仅传承了女权主义思想,也为新浪潮储备了人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文学的浪潮高涨一时.许多青年女作家学习西方女权主义作家的榜样,勇敢地袒露自己的心曲和欲望,"身体写作"的主张不胫而走,一时成为文坛上最惹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对此,评论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已经蔚为大观了.但这样一来,问题的另一面也就常常被忽略: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幸福的道路上还存在有怎样的心理误区?在美好理想的另一面有没有可怕的道德深渊?此外.在中国政治文化的背景下,女性的情感、女性的生活方式又具有怎样特别的社会意义?在"身体写作"之外那些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又达到了怎样的文学与人生的境界?对于这些,当代几位女作家深入解剖女性情感困惑、追问女性解放误区的长篇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深入探讨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女权主义在翻译文学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女权主义在文学翻译作品中表现为倾向性明显的创造性叛逆。对有悖于女权主义宗旨的原作,改革派女权主义译者主张在翻译处理中通过措词选择做不同程度的修正,而激进派则力主“重写”。在翻译实践中,女权主义的创造性叛逆通过补偿、前言或脚注、挪用三种途径得以完成。这种创造性叛逆现作为特殊语境下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其“同性作品由同性翻译”的观点,是值得翻译界深思的。在我国,这种理念并未波及到翻译界,女性译者认同文学翻译的总体原则,但在具体过程仍不自觉地显示出了女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是女权运动的文化成果 ,经典的西方女权主义是以社会性别论为其理论起点的 ,颠覆与解构男性中心主义是其主要的内容和目标。而中国的女性文学理论及其创作是对西方女权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它是多元的 ,开放的 ,是女性与人性、个人与社会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8.
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视角,就乔叟笔下的巴斯妇形象,由其女性主义婚姻观、 争取妇女社会权益及强调女性家庭地位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其展示的女权主义特色,继而进一步探讨造就巴斯妇女权主义者的历史、 社会及性格诸因素,并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一女权主义者的文学形象,乃是乔叟所持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论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出现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解放区独特的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政治和制度文化支配下解放区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的巨大变移和创作主体的自觉追求密不可分。由于上述因素的决定和渗透,导致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女性形象的出现,也导致解放区文学的女性形象具有较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审美蕴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解放区文学中女性形象及其文化与审美价值的分析开掘,会加深我们对解放区文学及其成就的认识,从而丰富和扩大我们对中国新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整体性审视  相似文献   

10.
伍尔夫女权主义文学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作为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批评家,系统地将女权主义思想引入妇女文学批评,为妇女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文学观包括,女性文学具有自己的文学传统理论,女性写作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学话语理论和"双性同体"的创作理论三个方面。伍尔夫开启了女性文学理论的先河,并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兴起后,传统文化中女性文学的"缺失"令人深思。以中国文学史为例,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品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女性作品数量严重不成比例,引起了西方汉学家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关注与研究。文章以美国学者孙康宜为首的汉学家为例,从外部文化因素与内部女性美学剖析了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繁荣的现象,为探讨众多女性作品未被经典化的原因提供了启发,也为中国文学史的拓展修订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背景(女权主义运动)及其理论成果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作用。通过梳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和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出这种影响作用是相互的,它不仅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审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批评话语的重建,乃至中国的妇女解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论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文论的传入,中国的女性写作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开始通过女性化写作突围经典的男性话语。尤其是当代都市女性小说的创作,更是体现了这种转变。而且随着女权主义理论的不断深入,女性文学的审美流变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简.爱和钟雨是女权主义"崇拜文本"中的女主角。文章剖析了她们在争抗不公平命运、争取自我价值实现及追求真爱过程中的尴尬、妥协和虚幻化,揭示出女权主义文学形象的悲哀。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学中的“身体写作”是 90年代中国知识界聚讼纷纭的重要文学和文化现象。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性别文化冲突中 ,辨析了男权文化建构的女性身体修辞学及其被扭曲的女性身体形象 ,诠释了“身体写作”在文化转型阶段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内在的文化逻辑 ,并对“身体写作”中引人关注的几种共同的叙事模式和情景 ,做了文化语义学的分析研究 ,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亦做了严谨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虽系同一术语,但在内涵上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别.女性主义文学较之女权主义运动,出现得更早.女性主义文学主要强调文学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表达女性对世界和自身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强调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独特的意识.就文学史而言,女性主义文学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之后的两位作家,简·奥斯丁和夏·勃朗特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创作目的、女性意识和婚姻价值观三个方面,两位女作家均存在着较大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显示出女性主义意识在英国文学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西方女权运动和随之出现的女权文学批评彻底地颠覆了西方作家笔下传统的女性形象.传统女性形象大多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模式,根据男权社会的需要塑造而成的,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歪曲.本文试图从女权主义批评视角重新审视文学的历史与传统,纠正男权传统对之的错误理解和扭曲,"把根植于我们心中的男性意识祛除掉",寻觅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重铸女性的文学历史.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她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涉及到女性问题。与此同时,波特也非常热心于社会活动。尽管她坚决否认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但这并不能否认她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本文试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她的生活和创作两方面来探讨她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尤其是在女性文学和女性学科建设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萌生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中国女性文学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走进文学史的。同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作家作品的引介也开阔了作家的视野,它们共同催生中国第一个女作家群体,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此后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前行中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女神文学与女胜文学——中印文学比较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和中国文学中存在一个奇特的女性世界——女神文学和女胜文学。在这个世界中,女性是优胜性别,是主宰,是正义、智慧、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与现实世界存在巨大反差。其成因是:女性本能抗争,对父权社会的必要修正与母权的部分回归,反映女性社会功绩。女神文学与女胜文学有三点差异:前者发祥早,后者出现较晚;前者富于浪漫,后者以写实为主;前者多配偶神,后者既有配偶,也有单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