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百折不挠,奋斗终生。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永为后人所敬仰。孙中山的名字,将永载革命史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伟大的鲁迅在青年时代,就积极拥护和支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的斗争。鲁迅留学日本时,在东京的中国革命民主派和改良派的斗争正在尖锐激烈地进行,鲁迅坚定地站在革命民主派一边,每天除学习日文,准备进专门的学校以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他为革命民主派的革命活动所深深吸引了,而他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也在这时候得到迅速的发展。在青年鲁迅的心目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才是革命的希望。即使在鲁迅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以后,他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业,也始终怀着崇敬的心情,给予真诚的赞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鲁迅为主将,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中心,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怎样看待鲁迅与“左联”,以及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我们与“四人帮”在文艺战线上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二年,迎着中国上空白色恐怖的乱云狂飙,飘起了一面战旗——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它是三十年代初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被压迫人民民主运动的产物。民权保障同盟的会长是本世纪伟大的女战士宋庆龄同志,副会长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蔡元培先生,总干事是一贯支持我们党的党外亲密战友杨杏佛先生。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邹韬奋等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我们党对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历来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早在一九四○年,周恩来同志在挽蔡元培先生联中就指出:“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一九八一年六月三日,邓小平同志在宋庆龄悼词中又强调:“三十年代,她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和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鲁迅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并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的爱国革命生涯,是从追随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对幼年和少年时代的宋庆龄起过革命的启蒙作用.”两人在患难中结为革命夫妻以后,宋庆龄既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又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助手.孙中山逝世以后,宋庆龄则是孙中山革命思想和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与捍卫者.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以资纪念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5.
《〈鲁迅书信集〉补遗》(《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文学”第六十期,以下简称《补遗》),是新搜集到的鲁迅后期十五封信。鲁迅后期的战斗特点,是以马列主义为武器,彻底进击“正面的敌人”与革命内部的“蛀虫”,努力为无产阶级革命和革命文艺事业添砖加瓦。《补遗》也体现了鲁迅这种伟大共产主义者的特色。和鲁迅的其它著作一样,它是我们研究鲁迅思想和作品的珍贵资料,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鲁迅精神、同敌人进行斗争的重要武器,是我们用于发展和繁荣无产阶级文艺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年前对鲁迅的光辉一生作了崇高评价。他认为鲁迅是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最严酷的环境里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概括了鲁迅一生由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历程和他作为我们“民族魂”的精神,成为四十年代以来鲁迅研究的指导思想,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马列主义指导下的鲁迅研究传统,为推动社会主义思  相似文献   

7.
作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的名字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丰碑上.她伟大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宋庆龄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尤其难能可贵.她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典型经历,给青年人的成长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纪念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研究她政治思想的伟大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战士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他逝世那年,毛泽东同志提字:“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朱德同志提字:“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宋庆龄先生提字:“万世师表”。郭沫若同志在《祭陶行知先生诗》中指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孙中山死后的一位孙中山”。这些都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极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们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光辉战斗历程,呈显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在三十年代剧烈复杂的斗争中,共产主义者的鲁迅率领革命文化新军,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所坚持的无产阶级战斗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这以前,鲁迅就一直是站在被压迫劳苦大众一边,带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痛苦的经验,迎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灿丽的霞光,以所向披靡的奋战,进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营垒,表现了战斗的英勇性和不屈不挠的硬骨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主张改革开放的.关于鲁迅的改革观,我已有专题论文发表,现在专门论述鲁迅的开放观. 一“开放”与“闭关”,是两种根本相反的国策。针对中国长期实行的“闭关主义”,孙中山提出实行“开放主义”.同孙中山一样,鲁迅也是反对“闭关主义”,主张“开放主义”的。所谓“闭关主义”,就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与“闭关主义”针锋相对的“开放主义”,自然是自己可以出去,别人也准许进来。鲁迅认为,中国必须对外开放.这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性善论”,倡导“民本”和“仁政”思想,强调平等与和平。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但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缺乏作为法律权利主体的个人和集团,缺乏对人权概念的现实要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人权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权健康发展的意识和思想,如“和谐”观念、“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的人权思想,应该加以坚持。同时,从发展人权的角度看,应从平衡权利和义务、弘扬法治精神和提倡现实主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的人权保障朱广东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国家往往把“人权问题”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于涉和施加压力的手段,他们奉行人权...  相似文献   

13.
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几十年来,“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①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谋求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宋庆龄所走过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顽强地追求革命真理,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辉道路。在缅怀她的光辉业绩的时候,我们探讨一下她是在什么时候确立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孙中山是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伟大人物。可是,“四人帮”极力贬低和否定孙中山。他们不择手段,伪造历史,把中国近代史上由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歪曲为所谓的“儒法斗争”的历史,大野心家江青甚至公然辱骂孙中山是“牛鬼蛇神”,妄图打倒一切资产阶级革命的正面人物。今天,我们回顾和探讨孙中山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对待帝国主义这一课题,从中吸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肃清“四人帮”的流毒,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党。1927年,蒋汪集团叛变革命后,就变成了亲英美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政党。国民党内部以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等为代表的杰出左派,继承孙中山爱国和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坚持孙中山的革命纲领和政策,同蒋介石集团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并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了历史发展规律,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并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通过斗争实现的。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开展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就是这种激烈的思想斗争的集中表现。由于共产主义者的团结战斗,三次论战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宋庆龄的自我表述为标题,评述宋庆龄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与时俱进,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最终成为一名平凡而特殊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心路历程。宋庆龄的人生选择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顺应历史潮流,不断自我革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拥有不竭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作为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杰出代表的鲁迅一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业绩,指出他早在日本留学时就得出了必须摧毁封建主义思想体系的结论,此后他批判的笔锋始终没有偏离这一既定目标,在他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更对封建主义展开了全面的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文章认为,鲁迅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精神及其斗争的深刻性、人民性、彻底性、灵活性等特点,至今仍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和捍卫民主共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武装斗争的战略策略,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孙中山领导的武装斗争历程,前后经过以下三个时期: 一、武装创建民国时期(1895~1911年)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冀以中国之人力物力,而能步武泰西,参行西法,造成驾欧洲之上之国家”,但清廷的腐败、李鸿章的冷落,更由于此时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积弊重重,无可救药”。“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以上书失败为转折,从此,孙中山毅然摆脱改良的羁绊,走上了以武装斗争倾覆清廷的革命道路。同年11月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即开始筹措发动反清武装起义,选定起义地点首为华南中心城市——广州。以此为起点,孙中山武装斗争的战略开始在斗争中产生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封建斗争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民生主义”乃为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提出“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纲领。这个革命纲领,既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格,则又反映出二十世纪初所处的时代特点。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生主义”,其内容所含有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外历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