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利德 《西域研究》2024,(2):130-134
《西域闻见录》成书于清朝底定新疆之后,该书不但对我国乾嘉以来西北史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从嘉庆初就流播域外,为后世国际清史的研究者所重视。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部文献,学界始终不能考定其刊行年代。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爬梳,利用清宫档案、日本唐船持渡书档案等新材料,得出该书刊行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录鬼簿》版本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嗣成的《录鬼簿》,存本繁多,各本之间,差异又很大。过去很少有人专文论其版本。本文试对孟称舜刻本的名称及有关问题、尤贞起钞本的基本情况和它与曹本的优劣,稍加论述,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孟称舜刻本 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附刻本《录鬼簿》,自马廉先生始,皆谓之《酹江集》附刻本。这一提法是不太妥当的。以个人所知,今传世孟刻《录鬼簿》凡三种:一为上海图书馆藏足本,即《古本戏曲丛刊》影印本的底本,位置在盂氏《古今名剧合选序》后、《柳枝集》目录前;一为北图善本部藏九页残本,存第一至九页,无序,附残本《酹江集》后;一为北图柏林寺藏据明刻残本的摄影本,仅存页一及页二上半页,在残本《酹江集》《残唐再创》后、《燕青博鱼》前,其底本不知即前本否。马廉《录鬼簿新校注》据以入校的孟本是九页残本,故他以为是《酹江集》附刻本。但此本既残,就有可能是收藏者收拾残帙,重装而附《酹江集》后者。以上图足本观之,  相似文献   

3.
大盛魁,乃清康熙年间崛起于塞北,在打通与外蒙古(今蒙古国)、俄罗斯的商道后,驰誉海内外的商号.民国以降,历经二百余载.大盛魁以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为中心,活动于内蒙古西部和外蒙古大部地区;以放‘银标’账为主,经营牲畜、皮毛、药材、茶叶、生烟、日用百货等业务;京、津、沪、杭、晋、冀、鲁、豫、湖、广等地,均有它的分支、小号和坐庄人员;它的从业人员连同雇佣的牧民、工人,有六七千人;它的贸易总额一般年份均在白银一千万两左右,像这样的大商号,在过去内蒙古地区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岁月流逝,大盛魁的兴衰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迹近湮没无闻,事关广陵绝续.  相似文献   

4.
《捻军闻见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丰十年,庚申。是年正月与去年腊月间捻匪往来,不计其数。 正月桑堌集寨开功。既望捻匪自永城以西趋夏邑东偏,越一日,陡折西南,夜住于何家营以西等庄,焚烧特苦,平明还界沟集,越一二日,陡折而北,人马两万余,路经郭老家南北等处。 此捻匪欲向东北远处掠夺,故多聚人马,其至县东偏而复折西南者,人未齐也。在界沟一二日,人齐矣,复向东北而去,路经郭老家南北等处。  相似文献   

5.
《捻军闻见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缺)(咸丰三年某月)渡河,然河已有备,苦无舟楫,遂西趋汴城。一路宁陵、睢州、杞、陈县、陈留,所至辄陷,如入无人之境。迄至汴城,甚雨及之,雨止,不攻而去。西趋泗水县,遂自泗水临流辄渡,而过河北矣。 六月屯于怀庆府城外,攻打良久,弗克。去趋天津,未至,遂东入高唐州,明年为官军所败,虽非全军俱覆,而生还者亦无多许矣。自归亳失后,商、亳、永、夏秋夏之间,捻  相似文献   

6.
正戴良佐先生编著的《西域碑铭录》2013年2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汉文碑、铭210通(方),均为与西域(新疆)有关的人物或事件的金石材料。全书以立碑、铭时间先后为序,将所收录的碑、铭置于汉代、北魏—高昌国、唐代、宋代、元代、清代、民国、其他纲目下进行排列,每碑、铭注明竖立时间、现存何处,编著者对所录碑文进行了转录、标点和注释。到目前为止,本书是收录历代到过西域建功立业的文臣、武将的碑、铭  相似文献   

7.
《绿野仙踪》版本、作者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野仙踪》是清代一部颇有名气的小说,百回长卷,洋洋大观,引文摹写,佳处时见,堪与同时作品媲美。然而不知何故,清人著述中很少论及此书,仅见于鲁迅《小说旧闻钞》引《小说小话》。即是在这唯一的一段清人评述中,也未提及作者的姓名。关于此书的作者,尤其是作者...  相似文献   

8.
<正> 《夷匪犯境闻见录》八卷,无名氏著,记夷匪犯定海前后事。日人抄本。用札记体,记录见闻,抄辑文献,又夷所书告示等。内有《定海失陷诗》十二首,无名氏著,极佳。未刊本。这是我所见的最早的中文著录,系阿英先生所撰,写稿在1938年2月16日,发表于全国解放后出版的《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稿。全国解放之初,郑振铎先生赠我三部书,其中有《夷匪犯境闻见录》六册(无卷  相似文献   

9.
本文具体论证《海国闻见录》所载的“訚年乌鬼王国”、“訚年绻毛乌鬼地方”、“苏麻勿里”、“乌鬼王国”、“弥黎吕黎、惹林”、“猫喇猫里也”等6个地名应为何地,否定前人旧说。同时指出:考释古籍中的外国地名,在地理方位和对音方面都应慎重;对相互接壤的地区特别要确考,不然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误再误;对原书所说的方位条件要全面分析,不能抓住一点,遽下结论;在对音方面也要注意比较准确的对音,使在方位和对音上都解释得通,不应凭近似对音随便作注,更不能把对音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10.
通常人们都把北京不刻版蒙古文《格斯尔》看作最初的版本.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在1716年北京木刻版蒙古文《格斯尔》之前,至少有两种蒙古文《格斯尔》手抄本被发现,虽然这是少数学者的见解.策·达木丁苏荣在九章本《格斯尔》的前言中写道:“在1716年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刻印之前,已经有了蒙古文《格斯尔》手抄本的存在,这是确定无疑的了.因为1716年北京刻印的新版《格斯尔》未予更正勘误之处仍旧存在.1960年乌兰巴托出版的《诺木钦哈敦格斯尔》,它虽然注明是依据1716年北京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四年第四、五期《中州学刊》连载了佚名著,李古寅先生校、河南省图书馆藏的捻军史资料:《捻军闻见录》,同时发表了李古寅,刘竹立合撰的《河南省图书馆馆藏〈捻军闻见录〉手稿考略》一文。《闻见录》及《考略》的发表对捻军的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闻见录》是怎样发现的?原书名为何?校、考者并没有去深究。这里仅根据笔者所见所闻作一补充,以补阙闻,错误处,希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捻军是清朝末年,仅次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支重要农民起义军,它的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当前,学术界对捻军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搞清,有待进一步研究。河南省图书馆馆藏《捻军闻见录》手稿,过去未曾公开发表过,现在,我们进行整理并作一介绍,以资史学界进一步研究捻军史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余治编纂的《得一录》是一部总汇慈善章程的善书,在晚清民初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该书于同治八年首刊于苏州得见斋,以后一再翻刻,形成多种版本,其中主要有目前研究者较多引用的十六卷本和当时实际流传更广的八卷本两种。十六卷本为原刻本,而八卷本则是光绪十一年长沙宝善堂重刊过程中所做的修订本。这两种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目次编排上,表现了编纂者不尽相同的编纂理念。十六卷本相对更侧重按慈善组织和行为的类别来分卷编排,比较突出其善举章程总汇的特色;八卷本则比较注意从善举的性质出发来归类编排,劝善教化的功能明显加强,而善举章程总集的特色则有所减弱。八卷本虽非最早版本,但乃是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经过精心修订和编排而成的好版本,在编校质量上,已超越十六卷本。  相似文献   

14.
陆机是西晋文学家,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本文对评价陆机的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文赋》中论及的创作理论谈了个人的理解,可供研究古代文论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西闻见录》在晚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该书大量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其传统科学上的贡献,让西方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科学.《中西闻见录》是中西科学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6.
黄仕忠  陈志勇 《文史哲》2023,(2):130-141+168
《南词叙录》的成书时间,据其自序所署,今有二说:一作“嘉靖己未”(三十八年,1559),有清壶隐居抄本为据;一作“嘉靖乙未”(十四年,1535),有清黄丕烈旧藏本可证。二说相差24年,各得其据,难定一是。今考傅增湘1917年所见经过清初何焯批校的“明写本”,乃是两种清抄本的祖本,其自序亦署“嘉靖乙未”,可证确以“乙未”为是,“己未”则系后改或误抄;何批“明写本”仅自序题“天池道人”,无作者的其他信息,故两种清抄本在书衣或扉页所题“徐天池”“徐文长”等,均系抄者补入,并非原貌。嘉靖乙未,徐渭才十五岁,且无赴福建经历,决非此书作者。陆采曾号“天池山人”,嘉靖乙未年夏秋均在福建,他可以作为《南词叙录》的备选作者。  相似文献   

17.
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国人对域外世界的认识多局限于中国周边的邻国。对此,林则徐曾痛心地指出:“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于是,他组织人员编成《四洲志》草稿,革职后交友人魏源扩充而成《海国图志》。林则徐遂被人誉为“清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我们对历史文献稍事梳理就不难发现,在此之前不仅有西洋来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对世界知识的传播,也有中国人浪迹欧洲的历史记录。方豪在著名的《中西交通史》中就列举了两位:一是康熙年间的樊守义(1682—1753),曾于1707年随康熙遣使罗马的西洋教士一道去欧洲,前后达十三年之久。樊守义将在欧美及沿途  相似文献   

18.
记得前两年,锡金同志撰文回忆“孤岛”期间党组织了一部分同志“分头办了一些刊物”,这中间还有一本取名曰《万人小说》的文艺刊物,“似只出了一期”,“由王元化同志代它组稿”①。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中说:在“孤岛”期间,有一位叫佐恩(王元化当年署用的笔名)的青年作家经常上门,他很能说话,是左翼阵营里的人,我的一部长篇小说《海市》,就是应他的邀约而创作的,并由他拿去发表在一份新办的《万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语言艺术大师茅盾同志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他留下的极其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却象不朽的丰碑,高高耸立在人们的心头。长篇小说《子夜》堪称茅盾同志的力作,也是党领导下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实迹。因此,在它刚刚发表时,秋白同志在《子夜和国货年》中曾经预言:“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后来的历史发展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子夜》不仅因为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一民族资  相似文献   

20.
黄静 《学术界》2005,12(4):295-300
沈从文40年代创作的小说《看虹录》与《新摘星录》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和象征意味,作品中有两对主要意象,即“虹与星”和“诗与火”。“虹与星”不仅是关于美好女性的象征,更反映了沈从文对于“抽象”的思索———“向虚空凝眸”;“诗与火”则象征一种充满爱与美的理想生命形式———“神在我们生命里”。这两篇小说是沈从文为复活与重造爱与美的神性进行孤独求索的一份精神备忘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