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荣赫鹏对新疆南部地区和坎巨提部的几次探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887~1891年,英国殖民主义分子荣赫鹏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在英印政府的指使下,三次组织人员到当时由中国政府有效管辖的帕米尔南部地区、叶尔羌河上游地区、喀拉喀什河上游地区以及当时中国的属国坎巨提部进行所谓的"旅行"和"调查"活动。其中有两次英印政府甚至公然非法派遣军队进入中国境内保护荣赫鹏一行所谓的"调查"活动。荣赫鹏这三次探查既构成当时英国对新疆地区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对当时英国和沙皇俄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和妥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古代中西交通要冲的帕米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代以来,英俄出于各自扩张需要,对帕米尔展开了一系列争夺。1865年英俄利用新疆变乱乘机侵占帕米尔,1873年英俄抛开中国政府签订了划分双方在帕米尔势力范围的协议,但1877年清朝军队收复新疆打破了英俄侵占帕米尔的计划。由于利益的不同,英俄就遵守还是修改1873年协议进行了较量,最后通过1887年协议,双方暂时达成妥协。然而,坎巨提危机的出现使中英俄三方再次聚焦中国帕米尔。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后期 ,英俄在中亚的角逐进入巅峰 ,帕米尔成为英俄争夺的焦点之一。 1 878年清政府收复新疆后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帕米尔地区的防务。但由于清政府对帕米尔政策的失误 ,导致英俄 1 895年抛开清政府单方面签订条约 ,划分双方在帕米尔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4.
沈雪晨 《西域研究》2024,(2):81-93+171
为掌握路线通道信息、拓展殖民贸易版图、将新疆打造为英俄中亚大博弈“缓冲区”,英属印度殖民政府于1873~1874年派遣福赛斯使团出使新疆。使团由列城出发、翻越喀喇昆仑通道、经桑株至叶尔羌抵喀什噶尔,停留期间并曾前往察提尔库里、巴楚、阿图什、阿合奇等地考察,返程途中经柯克亚、喀喇昆仑回到列城,另派人穿越瓦罕走廊探察大小帕米尔抵阿姆河沿岸、前往和田并经西藏阿里地区返印。此次探察成果标定了沿途经纬度和海拔信息,记录下使团所见之自然与人文状况,将中国新疆及帕米尔地区首次纳入英国殖民主义知识系统,更影响到《1873年出使叶尔羌报告》的新疆知识获得与东方学话语建构,成为其作者宣扬英国加速侵略新疆政策之工具。  相似文献   

5.
自1761年入贡,坎巨提同中国的宗藩关系延续了177年。19世纪末坎巨提危机的出现使中英俄三方聚焦于中国帕米尔,为了联华抗俄,已经兼并了坎巨提的英国接受了中英两属体制。甲午战争后,英国通过麦克唐纳照会要求清政府放弃坎巨提宗主权,迫于俄国的外交压力,清政府采取了不予理睬的对策,中英两属体制延续至1935年,20世纪30年代英国无力对抗苏联在新疆的压倒性优势,1937年终止了坎巨提同中国的封贡关系,关闭英属印度西北边界。  相似文献   

6.
霍乱时期的英属印度为西方医学和印度传统医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对话过程中,二者的地位逐渐发生改变。在19世纪上半期,西方医学积极借鉴印度传统医学。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医学打破了之前平等的对话模式,在英属印度占据了主导,而印度医学则旁落为替代医学。针对霍乱的诊治,对抗疗法和顺势疗法反映了不同医学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期,侵略成性、贪得无厌的沙皇俄国在侵占中亚后,又侵占了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帕米尔地区。当发现常住在印度孟买的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的精神领袖阿迦汗在帕米尔居民中有着无限的影响力之后,俄国人意识到:欲永久占领帕米尔,必得削减阿迦汗的传统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散布阿迦汗的流言蜚语,败坏其声誉。沙皇俄国外交部和驻外人员联袂导演了一出挑拨离间阿迦汗与帕米尔居民之间关系的政治闹剧,其目的在于永久霸占帕米尔。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藏地区内商品贸易趋向活跃,演绎着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近代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英属印度之间的商品贸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内地与西藏的传统商品贸易优势地位,在近代后期被英属印度所取代。近代意义上的西藏市场网络已经形成,其运行效率低下,且最终受外商控制。  相似文献   

9.
近代日本存在"恐俄"思想,但日本的对俄认识并没有停留在消极的"恐俄",而是滋生出利用俄国的实力和列强矛盾进而同俄国结盟的思想。与日俄结盟论关系密切的日俄协商论一度因日英同盟的形成而偃旗息鼓,但随着日美矛盾的增长、日英同盟对抗美国功能的减弱,日本对俄结盟论复活。日俄经过在中国东北的协调行动,1916年签订第四次日俄密约,日俄关系上升到为了共同的安全而采取军事合作的同盟层面。日俄同盟是日本第一次与本地区内国家、自己的近邻结盟。日俄同盟建立后,日本在历史上首次同时运转两个同盟。  相似文献   

10.
帕米尔交涉是许景澄在驻俄公使任上耗时最长、费力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桩交涉案。在交涉过程中 ,他一方面“通声气”、“采虚实” ,谈判磋商 ,传递情报 ,一方面根据他对帕米尔和俄国侵略意图的认识提出建议 ,为清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他的交涉过程可以分为 :建议“严保我界 ,三国各不侵占” ;赞同“派员会勘 ,定分各界” ;反驳“先撤卡 ,后勘界” ;出札守兵 ,坚持陈约 ;举荐庆常 ,继续交涉。中俄“两不进兵”的交涉结果可谓差强人意 ,但帕米尔问题终成悬案。许景澄与帕米尔交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二外俄语教学的现状、运用俄英对比教学的可能性入手,阐述了如何运用俄英对比法进行俄语词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词汇,提高学生学习俄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80年代,中国大多数省份陆续接通电报线路。新疆电报线的建设相对较晚,1891年俄、英两国蚕食帕米尔地区的边疆危机出现后,清政府才决定建设由甘肃通往新疆省城的电报线。随着帕米尔危机日趋严重,清政府又将电报线路设至新疆其他重要地区,以应对边境危局。边疆危机成为新疆电报线建造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梁俊艳 《西域研究》2012,(1):55-61,143
荣赫鹏置身英国和俄国在中亚进行的大角逐中,先后深入我国新疆和西藏腹心地区考察,乃至带兵武装入侵西藏,他的行动加重了我国近代的边疆危机。本文利用大量中英文档案等资料,对荣赫鹏在英国对我国新疆和西藏扩张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分析,期有助于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杨增新主新期间的对外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增新主新期间的对外贸易,主要对象是俄国(后为苏联),其次是当时英国控制下的印度、阿富汗等国。杨增新鉴于与这些国家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传统贸易的影响、新疆经济不发达以及与内地交通不便等原因,不能不和俄、英等国发生一定的贸易往来,藉以满足新疆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1904年的江孜抗英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帝爱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学说是这场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拉蒂尔的“国家有机体说”是直接理论基础。英俄两国争夺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北上南下战略在中亚、西藏迎头相撞是战争爆发的外交原因。新世纪初西藏的地缘政治价值进一步提升。西藏接近中亚国际政治斗争中心和能源争夺中心。西藏具有中国地理和资源屏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商人与近代中印商贸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代以来中国西南部门户的洞开 ,通过中国云南的对外通商口岸及一些民间商贸渠道 ,中国西南部与近代英属印度发生了较为密切的商贸交流关系。而承担这一商贸关系的主体正是云南的本土商人。本文对近代滇印商贸通道的交通状况、滇印间的商贸交流物资、从事滇印商贸的云南商人及其具体活动、在印度投资设号的云南商人的发展状况等一些鲜为学术界所关注 ,而对当前如何恢复发展中国西南部与印度间的传统商贸等现实问题颇有借鉴意义的一些相关历史状况作了一些较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早期阿古柏政权同英、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古柏政权建立后 ,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 ,积极发展同英、俄两国的关系 ;而英、俄两国为了谋取在南疆的侵略权益 ,也极力利用阿古柏政权。早期阿古柏政权和英国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由德国柏林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中心和德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柏林印度中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重访吐鲁番:丝绸之路文化和艺术研究一百周年国际讨论会",于2002年9月8日至14日在柏林举行.到会的有来自中、日、韩、俄、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德、美、法、英、意、比利时、奥地利、芬兰、丹麦、瑞典等十几个国家的一百四五十位专家学者.我国有北京、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库车)的十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9.
将科技文体与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总结出科技文献具有清晰、准确、精炼、严密的特性,并以此为起点,对外文(俄、英)科技翻译的共性进行分析,进而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梳理出俄汉科技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地区的渗透,引起了人们对祖国边疆的高度关注。姚莹的《康輶纪行》是其贬官四川后为解决藏僧纠纷两次奉使乍雅途中的札记汇编而成,以全面介绍藏族考及藏外印度、尼泊尔以及英、俄等国情况为基本内容,对西南地区边疆形势进行了考察,揭露了英国侵略者对西藏的觊觎,为加强祖国西南边防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