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里一部最有成就的作品。历来已有定评。这不仅因为它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表示不满,正面提出过“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而且因为它在艺术上比其它杂剧更成熟,因此它才获得“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称誉。本文试图对其艺术特色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时将《会真记》中年仅四十余岁的"郑氏孀妇"改为"年六十"的相国"老夫人",乃是为突出其为"老封建"、适应其题目正名体例要求、囿于演出角色限制等原因。作品有意把她写成缺少主见的愚蠢平庸的老妇,这从不带随从而扶柩千里、同意张生附斋、兵围时的无计可施、拷红中的被拷等事件中便足以说明。认为老夫人无比阴险狠毒或是有意玉成崔、张好事的两种代表性评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在《西厢记》批评中,非常重视人物形象与构成,并具体地提出了刻画人物性格的心(人物心理)、地(人物的社会地位)、体(人物间的关系)概念及其作用,规定了运用三要素刻画人物性格的具体方向。为了突出人物性格,金圣叹还主张明确区分主角和配角的作用,强调人物的感情和景物的密切联系等。  相似文献   

4.
明末刊刻的凌■初本《西厢记》,是最有重要价值的版本之一,凌本之体例,在今存众多明刊本之中,与元杂剧尤相契合,凌■初在“凡例”中说:“此刻悉遵周宪王元本,一字不易置增损,即有一二凿然当改者,亦但明注上方,以备参考,至本文,不敢不仍旧也。”这是说凌■初所刻之《西厢记》本文,即可完全视作是周宪王本《西厢记》;若此,又可视作是今存最早完整的明代《西厢记》版本。但是“周宪王本”是否存在,意见未能统一,即便时至今日,仍是学界颇为敏感的一个问题,对此存在不同的观点。郑振铎同志在《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一文…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中的琴童是一个十分次要的角色,虽然十分次要,对其艺术性也是有一定影响的,要妥为处理,并非易事。 作为一部短篇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仅写了张生、莺莺的相识、相爱以及后来的婚变,没有去刻画某些细节,也没有涉及张生身边的奴仆,当然也没有出现琴童。到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因为是曲艺,手法比较灵活,采取了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或从略的原则。张生向法本办妥暂租房间“读书”的交涉以后,才“令仆取行装至”。卷之四,张生操琴试探莺莺时,未有琴童出场。卷之六,长亭送别时,有如下的唱段:“〔尾〕仆人催促怕晚了天色,柳堤儿上把瘦马儿连忙解。” 草桥住夜,张生重行起程时,还有如下唱段:“〔风吹荷叶〕枕畔仆人低低道:‘起来么解元,天晓也!’把行李琴书收拾了。”卷之七,有“珙赋诗一绝,令仆人赴莺莺报喜”、“生缄诗与仆,仆行”、“门人报曰:‘张先生仆至’”、“仆使阶前忙应喏,骨子气喘不迭,满面征尘”、“生渴仰间,仆至,授衣发书”等语,仍未有琴童出场,出场者均为“仆”。 王实甫写作杂剧《西厢记》时,张生一出场,便是“扮骑马引俫人上开”,“俫人”云云,原是指的儿童,所以接着下来张生说“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也还是相互吻合的,作为角色名,则欠统一  相似文献   

6.
金批《西厢记》受佛学禅宗影响甚深 ,金圣叹用“赵州无”公案阐释了艺术创作中超越艺术构思之“有”“无”的充分自由的特定创作规律 ,并由此揭示《西厢记》所潜涵的超越意识观念之“有”“无” ,从而达到无住无念 ,精神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的思想意旨 ;用佛禅的虚空、梦幻观念解析了《西厢记》人生如梦及追求随缘任运的人生境界的思想内涵 ;用“极微”论等阐释了《西厢记》小中见大的创作方法。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艺术解析是立足于作品实际的科学阐释 ,而对思想的解读则完全是出于寄托人生感慨的自我需求  相似文献   

7.
论《西厢记》主题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笃 《社会科学研究》2002,21(5):144-148
《西厢记》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之一 ,是其主题首次明确提出了婚恋的唯一基础在于“有情” ,即男女的相互爱慕 ,排除了“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而剧中“有情”不仅是外貌的“体之欲” ,还具有“心之欲”、“智之欲” ,是“三欲之和的理想之爱。”因而在未来的人类婚恋中 ,它仍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研究《西厢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部作品本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里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一代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是由次要的、末等作家决定的,而是由优秀作家群的创作决定的。王实甫正是元代优秀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就单个作品而言,在元杂剧中,没有一部能与《西厢记》相匹敌。所以,对《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充分的科学的评价,是评价元代文学,元曲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实甫杂剧《西厢记》问世七百年来,蜚声艺林,有口皆碑。红氍毹不知被扮崔张的舞男舞女磨破几千百张,做为一剧之本的木刻书、石印书、铅排书大约也发行过几十几百万册了罢。那观剧者、读书者,或喜其清词丽句,或味其情意缠绵,见仁见智,也真费过一些文士的笔墨唇舌。然而,以我观物,把流行于社会数百年的为人们喜爱的戏剧,放到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探索,  相似文献   

10.
称《西厢记》为《崔氏春秋》,明代中叶李开先在词谑》一书中有所记载: 尹太学士直望见书铺标贴有《崔氏春秋》,笑曰:“吾止知《吕氏春秋》,乃崔氏亦有《春秋》乎?”亟买一册,至家读之,始知为崔莺莺事。这虽是尹士直的亲身经历,由李开先记述成文,终觉难说是第一手材料,好在今存万历初元徐士范刊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卷首有程巨源序文,迳题曰:《崔氏春秋序》。可见当时不仅书铺如此标贴,刊本亦如此标题也。  相似文献   

11.
王实甫的《西厢记》艺术成就很高,达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峰.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于它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文章从解析《西厢记》的典型环境入手,分析它的艺术成就.剧中的典型环境可以概括为四个,这就是普救寺、梨花深院、月夜、长亭.这四个典型环境是作品结构的基础,其中以月夜环境的描写最为详细丰富,它具有整体上起承转合的特色,构成了整个戏剧的中心意境.  相似文献   

12.
才子佳人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理想的婚姻观念,这类故事中的主角类型有高度的相似性。《西厢记》是才子佳人故事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传统才子佳人的婚姻观念,但是在此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发展。作者在传统的"才子佳人"的世俗婚姻观中注入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忠贞互爱的新婚姻观。理想爱情的描写赋予了《西厢记》巨大的思想魅力,使它成为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元稹的《莺莺传》是崔张故事的首创。在此之后,文人、民间艺人不断据此进行了各种文体的改编。从社会角度而言,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符合了民众的审美情趣,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以致于人们往往忘记了元稹的唐传奇《莺莺传》。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评述《莺莺传》的审美价值并力图分析其形成与“王西厢”不同审美感受的原因。《莺莺传》是个凄丽的爱情悲剧,“王西厢”是个大团圆的喜剧故事。它们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具有不相上下的审美价值,从而,也能看出文学审美因时代变迁而衍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初年,朝鲜文人(李朝时期)已经知道著名元杂剧《西厢记》。到了18世纪,文人们对《西厢记》故事已非常熟悉。韩国收藏的《西厢记》的汉文本和韩文本很多。朝鲜文人对《西厢记》的评价褒贬不一,贬之者视如灾书,褒之者奉为奇书。不少文人对《西厢记》作了深入的研究。除了派往中国的使臣和历代少数留学生及书商,大多数朝鲜文人没有机会观看中国的戏曲演出,所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多数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因此对中国戏曲的理解难免会有错误。他们始终将《西厢记》当作案头文学来阅读。《西厢记》曾对朝鲜的文体文风产生过影响,一些文人还模仿它写了一些作品如汉文演本《东厢记》、汉文小说《春香传》等。  相似文献   

15.
此文为孔繁信所撰,载《东岳论丛》一九八八年第四期.文章对《西厢记》的作者到底是关汉卿所作,还是关汉卿作王实甫续,还是王作关续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西厢记》的原作者是关汉卿,今传本《西厢记》是“关作王修”.文章说,明代前期关汉卿作《西厢记》的说法极为流行。文章据清人施国祁《礼耕堂丛说》、毛西河《论定参释本西厢记》、明王骥德《新校法古本西厢记考》题释、明张羽关氏春秋(即关作《两厢记》)为证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不仅抒情时善用具象的景物表现抽象的情思 ,就是营造戏剧时空也常用写意性艺术手法 ,通过演员程式化的虚拟表演和观众观赏时的想象与联想 ,使观众对作者设置的剧情和演员虚拟的表演得以确认 ,与演员进而与作者的主观愿望得以沟通 ,把生活中客观的现实时空化作咫尺舞台上的主观的流动的心理时空 ,不但是活化并再造了戏剧的时空 ,更升华了戏剧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17.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一样,《西厢记》的研究历程也是波澜起伏的.自从这部古典名剧问世以来,七百年间其刊刻、评论及演出,曾出现两次高潮.一次是元末明初,一次是明中叶至清代初年.元末明初,杂剧虽然趋于衰微,但《西厢记》的影响却伴随南戏的复兴与日俱增,获得人们越来越高的赞誉.这一时期存留的文献资料虽然不多,但从朱权“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贾仲明“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等言简意赅的评价里,  相似文献   

18.
<正> 《西厢记》这部号称北曲"冠冕"、闻名中外、影响古今的伟大剧作,自它产生后,由于传抄、修改、校注、刊刻等种种社会和时代原因,竟把作者也弄混了.六七百年来,成为众说纷纭,聚讼不已的作者公案.在《西厢记》的作者辩论中,历史上曾出现过关汉卿作,或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的说法;也出现过王实甫作,或王实甫作关汉卿续的说法.建国以后,对《西厢记》的作者问题有过讨论,意见仍不统一.近几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论辩又活跃起来,有的专家认为《西厢记》是"王作关续";也有的论者说:"只有是王实甫而不可能是关汉卿";而我个人根据几年来所接触资料,则认为《西厢记》的原作者是关汉卿,今传本《西厢记》是"关作王修",试就此问题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的版本系统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迄今所知四千七百余种古代戏曲作品中,就刊本之多,没有任何一部剧作能够与《西厢记》相比。据不完全统计,仅明刊本就有六十多种,清刊本也不在少数,这些刊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相互间的关系也十分错综复杂。尤其是明清两代,随着北曲杂剧的衰微和南曲传奇的兴盛,受时代潮流的影响,许多翻刻者又根据传奇的体式,对《西厢记》的体例做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增删改动,这样就使《西厢记》离本来面貌越来越远,其版本状况更加纷繁混乱。因此,要条分缕析清理出一个切合实际的《西厢记》版本流变系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这一系统的整理又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使我们对于错综复杂的《西厢记》版本系统以及各种刊本的优劣有较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认清《西厢记》的本来面目及其在流传过程中所受南戏传奇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所知见的明刊本及具有代表性的清刊本为据,对《西厢记》的版本系统略做梳理,以就正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20.
黄季鸿 《兰州学刊》2010,(Z1):80-82
《〈西厢记〉接受史研究》《西厢记》选本与曲谱收录予以系统深入探讨考述第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他以现代接受美学理论为视角,对《西厢记》的各类改、续之作所做的材料搜集与研究,较之他书用力最勤,是集大成式的总结,在《西厢记》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