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加深,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相对弱势的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她们的就业竞争力问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调查研究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学习生活情况、就业基本素质、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前景及就业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提出了通过高校专门行政管理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等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大社会热点问题,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更值得关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个人综合素质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存在诸多影响.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劣势,学校、社会都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学生资助不仅影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影响毕业时的就业质量。本文运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学生资助转型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事的职业和起薪有显著影响;(2)获得助学贷款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事的行业有显著影响;(3)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学校应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体系,优化资助结构,提供多样化的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发挥助学金保障功能,促进学生资助与就业指导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攻读双学位对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34名云南省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焦虑处于中等水平;攻读双学位大学生与不攻读双学位大学生就业焦虑差异不显著;缺乏就业支持是云南省大学生就业焦虑的主要原因。结论:攻读双学位对大学生就业焦虑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不能按时领取就业所需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用人单位要求的实践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心理失衡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家庭经济困难制约了贫困生自主创业;贫困生扭曲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影响其就业。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必须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保障体系;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满腔热情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市场环境下,毕业生就业状况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薪酬又是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基于6所高校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毕业生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就业地经济状况等9项因素对高校毕业生薪酬具有显著影响。据此,从政府部门、市场主体、高等院校和高校大学生4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最初的高速发展之后,正在步入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这对大学生就业带来深刻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环境.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如何推动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和社会必须应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浙江省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意愿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意愿受到大学生的主修专业、农村就业的国家政策待遇与社会偏见压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成长、高等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尊重大学生就业选择、号召和鼓励大学生农村就业、提高“政策待遇满意度”、增加大学生农村就业宣传力度、支持高校专业改革、加强高校与地方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DMP模型是一种失业搜寻与匹配理论,可以用来评估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种因素,现在已经成为分析失业、工资形成以及工作岗位空缺最常用的工具。将DMP模型应用到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措施,通过经济政策等影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为逐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目趋严重,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因素,因此,从大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要着手就业能力的培养。就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应聘求职,获取就业机会,获取就业岗位的能力。作者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并立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阐述了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优势,共青团工作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这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体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认真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从总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同时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探明大学生就业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路径。构建的大学生就业困境综合解释模型,可得出以下结论:面试的表现是就业结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结果影响因素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人才的供大于求、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过高和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三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多种诱因主导的进程。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成熟、经济增长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弱拉动效应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调整,都对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是建立以大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就业促进模式,着力促进大学生自由流动就业,以及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择业,而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择业观,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以良好的择业心态去努力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就业市场的缺陷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有关政策制度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影响。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有: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作好准备;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深化有关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以江苏地区大学生为例,分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供给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象;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化水平、社会人格、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提出了如何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主要表现为六大维度: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面试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面对就业挫折的磨刀石,规避求职陷阱的“安全阀”,能否遵守就业合同的界碑,也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可以说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整个就业过程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率。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世界经济整体下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企业招聘人数相对缩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当前经济放缓的状况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国家应出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就业.高校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加强就业队伍建设;改变传统培养模式,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真正为企业提供实用型的人才;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展有效援助,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剧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就业的压力、求职的困难,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然而,大学生的在校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心理压力,从毕业生就业心理测量分析入手,用《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进行测量,探讨分析不同成绩排名下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上的特点。结论显示,成绩排名与就业期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随着成绩排名的递减,就业心理健康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